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2007-09-09 22:34:16)
标签:

人文/历史

诗经

毛亨

毛苌

分类: 随笔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经》开篇,这部历经两千多年的文学古籍,到今天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的奠基之作。但是,这部文学宝典得以流传至今,还有着非常的经历和故事,这中间不得不提到两个人,就是毛亨、毛苌叔侄俩。

 

   《诗经》是由孔子收集删定后传给子夏,其后传给曾申,曾申传给李克,李克又传给孟仲子,历经根牟子、荀卿、之后传给毛亨。毛亨恰逢秦始皇坑儒焚书,不得不仓皇北上,到了河间(古时属赵国的武恒县),据说今天的河间市诗经村就是毛公隐居之地。其间毛亨的侄儿毛苌逃到了山东昌乐,叔侄俩隐姓埋名互不往来,就此得以躲过了灾难。直到汉惠帝发布了撤销“挟书令”的律令,毛氏才得以重新整理《诗经诂训传》,并亲口传授给毛苌。人们称毛亨为大毛公,称毛苌为小毛公, 当时,西汉河间王刘德遍求天下“善”书,在忽然听说在他的辖区居然有这么一位能够诵经解义的大贤,大喜过望,“礼聘再三”,请毛苌出山,封毛苌为博士,并在都城乐城东面建造日华宫(今泊头市西严铺),北面君子馆村建招贤馆,命毛苌在此讲经,传授弟子。当时讲解《诗经》的主要有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河间毛亨4家。但由于毛诗传继儒门正宗,解经往往与先秦典籍相合,而且其训诂平实,准确、简明、便于传习,所以,独有毛诗流传下来。

 

    毛苌卒年无从查考,但他死后未能葬归故里。一说毛苌后来官北海太守(今山东昌乐东南);一说其最后聘任河间太傅,后葬于国都乐城附近。不过,河间的家乡人为了崇仰祭奉,于诗经村及君子馆的西北面修建了一座毛苌衣冠冢,称“毛精垒 ”;亦有考证,认为此地即为毛苌墓,以上二说《河间府志》、《河间县志》均有记载。为了表示对毛公的崇敬,村子名为崇德里。直到雍正三年,由于递铺(驿站)设此,方改称三十里铺(今河间市三十里铺)。

 

    昔日到了河间三十里铺,老人们诉说这段历史都流露出自豪的神态,民间也有很多流传故事,但因为历史久远,没有具体考证,这里没法一一列祥。但毛氏对于《诗经》的保存和流传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的,这一点,是中华民族的最大幸事。历史上的河间府本已有名,但很少有人提及毛氏,更不知道那里还有个诗经村,其实,河间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容留了毛氏以及保存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诗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