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访干部》:借你一双慧眼

(2010-06-17 11:35:19)
标签:

智工场

北京智工场

智工场文化

信访干部

孟新军

易南

文化

分类: 闲杂◆短文

借你一双慧眼——读孟新军《信访干部》

文/韩亚萍

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对很多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件不能再不闻不问。瓮安事件的血腥、石首事件的暴力,让我们不能平静,不禁会思考,到底经过了什么以致发展到如此程度?我们日日经过的政府门前,看到那些身穿状衣跪在路中央喊“冤”的农妇,会想要停下来,看一看到底这个农妇会有怎样的结果。站在将要拆迁的危楼上将自己点燃的唐凤娟们,让我们在悲伤之余更多是失望,世道真的是如此炎凉吗?

作为这个社会群体中的普通个体,作为这个国家的普通公民,我们想知道,也有权利知道,在所谓的信访潮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们所能得到的信息往往是铺天盖地的谩骂与讥讽,想要了解的真相却在最角落的地方,看不清,看不明。我们需要一种方式、一种渠道,一双慧眼,让我们能看清楚,想明白。

很多文学作品应时而生,我们也读了很多所谓这样的官场小说。只是它们或继续这种谩骂与讥讽,告诉我们“官场无正义”;或揭露所谓“黑幕”,满足我们对官场的窥视欲、好奇心,或者只是官场“厚黑学”,来教会我们官场生存法则,以期那些官场上的人能够游刃有余,平步青云……

而《信访干部》却给了我们全然不同的视角。它关注于当前热点社会现象——信访,把视野放在与普通民众关系更密切的乡域政权。作者没有像某些作品一样,似救世主一般,以底层的对立心态来批判乡镇政治,缺乏以乡镇及其官员为主体的思考;也没有以领导者的姿态,对底层民众充满偏见与蔑视。他以平实、纪实的手法,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立体丰富的故事,尽可能地还原乡镇政权在谋求发展与维护稳定中的困境,还原乡镇官员在谋取自身利益与维护民众利益中的挣扎,借我们一双慧眼,使我们看到了乡镇政权在治理中所面临的种种博弈以及多数治理者对此付出的努力,更看到了民众的生活状态及生存困境,也看到了他们的无知与狡猾、无奈与固执,甚至能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给我们以启示。

与其说《信访干部》是一部官场小说,写官,不如说它是民生文学,是在写人,写民生。

从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中间的乡镇信访助理员杨百家,到充满政治热情却不懂太懂政治艺术的年轻乡镇党委书记新潮,从执著到固执、更可怜可叹的上访人周青藤,到阴谋狡猾却也充满活力的上访投机人孙权贵,无不是我们熟悉的人,熟悉的生活。

从杨百家、陈思齐身上我们看到基层执政者感人的群众情结和执政理念。杨百家一方面用戏谑的方式处理自己所谓提拔与配车的问题,同时还是会骑着妻子配给自己的小木兰走村串户,继续自己的工作;陈思齐在追究提拔到县早日离开的同时,不忘彻夜研究乡镇十年规划。这是我们基层执政者特有的朴素的政治理想。他们当然追求自身利益,特别是政治利益,却也不会忘记为执政者的本分。在看到杨百家被周青藤误解,甚至陪同到北京上访,却被国家信访局扣留,终于落下委屈的眼泪时,我们为之动容的同时,也不免反思——对这些我们身边的执政者,我们到底给予了多少理解与尊重呢?

看到乡镇党委书记新潮群众思想的转变,是不是也让我们对这些默默奉献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更好的生活、更富裕的生活、更有尊严的生活的基层普通执政者们的看法有一点改变呢?通过作者对这种基层政权治理的描述,能不能使我们对瓮安事件、石首事件的发生有一些更理性的思考呢?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达到的目的。他不想做救世主,不能对现实社会的种种矛盾给予一一解答。对于上访人周青藤、周萍,未上访的张玉芳,其实作者除了给予同情之外,也并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他甚至也回避不了随时可能发生的类似瓮安、石首之类群体性事件。但是他让我们反思,让我们理解,在理解中达成共识,达成互信,也许这便是一种进步。而新潮的转变与生机又让我们看到一种希望,让我们为年年增长的公考大军震惊的同时,对这群投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年轻人生出新的希望,他们或者就是转变后的新潮,会以蓬勃的生机和热情,带领我们普通民众,带领我们国家,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这才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应有的意义。它能借我们一双慧眼,让我们看清楚。至于想不想明白,每个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毕竟,看清楚,才会可能想明白。

 

《信访干部》(北京智工场文化易南策划,2010年6月新书)

华语中文网独家连载,点击阅读http://s4/middle/4d040941g88a30ba5f8b3&690&690

定  价:28.00元

开  本:1/16

作  者:孟新军

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书  号:ISBN978-7-80240-607-0

上市时间:2010年6月

建议上架: 官场*畅销小说

 

新书亮点:

中国首部信访题材官场小说

权为官用,还是权为民用?直面干群矛盾,反思基层现状和发展

引发思考:

(1)是群众不听话还是干部不像话?

(2)是群众出难题还是干部有问题?

(3)是群众不明白还是干部不清白?

(4)是群众不理解还是干部被误解?

 

 

 

 

 

 

《信访干部》内容提要

经济发展、政治进步和群众工作,究竟哪个为轻,哪个为重?

干群矛盾激化,群众上访不断,群众与干部的这场战争该如何化解?

“拉锯战”式的较量、摩擦接连不断,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

“闭门羹”、“标语门”,要暴力警告还是要温馨提示?

组织部长考察、《焦点访谈》采访,是硬办法还是歪点子?

官场失败、商场失利、情场失意,谁能够起死回生力挽狂澜?

新形势下不同执政理念之间的较量;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不同手段的冲突;官民立场处事原则不同政见的对立。

《信访干部》,一场干部与群众的谈判,正式开始……

《信访干部》作者简介

孟新军,男,山东省巨野县人,先后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现就职于某省直国家机关。文章多发表于《人民日报》、《新华月报》、《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人民信访》、《领导科学》等大型报刊,并多次参与国家级社科基金课题研究。主要文学作品有:《雨夜》、《故乡》、《W监狱纪事》、《301监室》、《寻找回失落的世界》、《月子里的那些事》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