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霄
“我们正在与语言搏斗。我们已卷入与语言的搏斗之中。”
——维特根斯坦·1931
07年春天的时光里,我记忆里仿佛有模糊的栀子花香,透过花影重重的石榴树弥散开来。在这个春天我与易南终于有一次遇见。少年的身形是倔强青白的寥落,眼角眉梢有凛冽的决绝。
年少对文字的执著让我们在这个春天的这次相遇很是投机,那天我们彼此说了很多话。仿佛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经年之后。经历过青春的种种之后,我想我们彼此都会感怀这次际遇。
春天的时候,我的第三本书因为出版社的原因迟迟出不来。心里很是着急,这时候的易南对我说,咱们现在这样一个状态就象是在打太极,虽然缓慢却力道自在其中。我听完易南的话突然觉得心里一震,确实是这样的。接下来的日子,我对自己一遍一遍的说:“不着急,不着急。”心态缓和了过来。
在夏天的时候,曹鑫宇北上路过太原的时候。我把易南叫过来一起吃饭喝酒,几个人聊文字以及未来的发展。曹鑫宇的新书《三十六度蚂蚁》刚在北京开完新闻发布会,少年得意。我心里暗暗羡慕,颇有些纠结的味道在里头,但易南还是一脸的淡然。
在易南的新书就要上市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很多东西。这种对文化思考的自觉,让他终于在今天走了出来。也是在沉寂了几年之后,顺水推舟的渠成。
霜风乍起的时节,远远的看到阡陌的野菊花开了整个旷野,头顶的鸿雁轰轰烈烈的远去。浩浩江面,白帆扬起,在那舟楫之上,有个玲珑少年,正对着滔滔江水无限怅惘。
每当想起易南的时候总是想起这个场景,心想这是属于他的场景——寥落而沉寂。他在学校的图书馆可以停留到暮色深浓。干净的少年,穿校服和球鞋,嘴角略有青涩胡须。深夜的时候,一个人来到操场望天,沉默寡言。
这样的年少总有肆意的寂寞,乘积下来的文字也总是带着少年的情怀。在这些文字中,对成长的升腾对理想的认定对未来的恍惚都是文字中卓越的所在。但是仅仅在这一点上对易南的文字进行解构是远远不够的。没有看过他的文字是绝对不可以想象的,一个人可以这样勇敢的面对背叛决裂甚至死亡,这在当下的青春文学中是不多见的。从这一点出发,易南对艺术的仰望以及解读的姿态是与陈凯歌一致的。
我坦白地说,对陈凯歌一直都不是很欣赏。很久以前看过他的《黄土地》,就觉得延伸得无边际的黄土地旷远而宁静,行走其中的八路军战士的身影很小;后来又看过《霸王别姬》,印象最深是张国荣的绝代风华和结尾宝剑落地的“呛啷”一声,《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这也是张国荣最成功的角色之一。在舞台上的程蝶衣将自己扮演的虞姬挥洒得淋漓尽致,她在舞台上纺织了一个理想,梦境,然后为它付出终身,献出灵魂,终于在为世界所不容,理想破灭之一,挥摆着断壁残垣,拨剑自刎。
我想应该是这样的,易南的文字对文化修养的解析,对理想努力的支持都是现在的所谓80后出来的作者所缺少的。我喜欢《人在矮檐》这样的文字,易南并没有像卢梭那样裸陋,向世人坦诚自己的全部灵魂。赤裸裸的丑陋与圣洁,那是圣者做的事情,而我们只是普通人。但那些文字让人沉思,在沉思中回忆欢欣或者悲伤,这是我的隐秘的快乐,无法言说。
荏苒光阴,当岁月远去,当人事散尽,当少年不再,我们在这份安静的文字中尽情感怀。
百般滋味的青春年少,愿与你一路同行。
《人在矮檐》
作者:易南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
定价:18.00元
内容简介:
《人在矮檐》结集了80后作家易南近年来创作的一些短篇小说和散文力作,分“青春·足迹”、“亲情·杂谈”、“随心所语系列”、“人物素描”等共六辑出版,是易南一路走来的青春写照,也是易南一步一步走向文学道路的文字见证。书中大多数作品为易南两年前旧作,非一时一地之作,故主题和风格都没有既定的统一性。不妨看作彼时彼地彼人的一些情智遗痕而已。也有一些作者的读书心得和随笔,虽只是一偏之见、一家之言,但也不乏闪光之处,读来饶有趣味,值得借鉴。
易南性情孤傲而倔强,不随波逐流,不媚俗做作。易南描绘了青春的挣扎与迷茫,生命的绽放和惨烈,带伤的豆蔻和怅然的年华,他的作品相对较为厚重,总是不可避免地触及到青春年少中的伤感和死亡,真实而犀利!
本书系青春纯文学读本,不同于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武侠、玄幻之类,但其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定会给读者朋友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值得一读。
《人在矮檐》全书240页, 定价:18.00元,各地新华书店有售,读者也可联系易南直接邮购,邮购免邮费,快递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