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bmiddle/001pruoLzy75ffWS45Cbc&690
1997年9月份的一天,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正在播放程派经典名剧《锁麟囊》的实况录像,剧中人物薛湘灵是一个我以前不熟悉的青衣演员扮演的(后来才知道这名演员的名字叫张火丁),我便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欣赏,越看越觉得薛湘灵的扮演者张火丁京剧艺术功力非凡,不由得跟身旁的人发出由衷的感叹:此人将来必成大器!这是我第一次看张火丁的演出。
一是因为自己觉得张火丁的程派青衣艺术水平与众不同,且表演及其投入,二是觉得“张火丁”这个名字怪怪的,此后便对张火丁其人多了一些关注,电视上有她的演出是一定要看的(没有条件看舞台现场演出),并购买了大量的张火丁演出的光盘,先后看了她不同时期主演的《锁麟囊》、《春闺梦》、《荒山泪》、《鸳鸯冢》、《红鬃烈马》、《白蛇传》、《梁祝》、《江姐》等程派名剧的全剧以及《北国红菇娘》、《嫦娥》、《祥林嫂》、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主持人白燕升对她的采访视频(2006年),渐渐地被张火丁的演技、唱腔和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观看的过程中不断地慨叹:张火丁是我所熟知的程派青衣中最出色的,她堪称当代“程派青衣第一人”!
此后又购买并阅读了介绍张火丁的书籍,如杨景贤编著的《台上台下张火丁》、傅谨编著的《张火丁和她的戏》,对张火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关注张火丁的过程中,有时也会上网搜寻一些关于她的资料,前几年在网上读过一篇报道,1998年2、3月份,张火丁到台湾演出《锁麟囊》后的第二天,台湾京剧专业权威报纸《申报》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认为“张火丁日后定成大角”。同时,网络上也有相当数量的票友称张火丁为“程派青衣第一人”。
——呵呵,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张火丁红了,火了,我在1997年第一次看张火丁的演出时的“此人将来必成大器”的预言和“张火丁是当代程派青衣第一人”的慨叹都与广大票友及专业人士不谋而合!
不知不觉中,我成了张火丁名副其实的戏迷。
程砚秋先生是程派青衣的创始人,张火丁是程砚秋先生的嫡系传人赵荣琛先生的关门弟子,是程派青衣第三代传人。这些年在舞台上比较活跃并被观众所喜爱的程派青衣的代表人物大概有迟小秋、李佩红、李海燕、张火丁、刘桂娟、吕洋而已,张火丁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并技高一筹。不妨对她们六人做一个比较:
迟小秋和李佩红都是程派嫡传弟子王吟秋的传人,但迟小秋的表演粗枝大叶,没有灵气,缺乏自然,诸多做派不知所云,看她主演的《锁麟囊》“三让椅”一折便知。她演唱吃力,着力过狠,气息控制不太好。她主演的《窦娥冤》尚有可看之处;李佩红扮相憨实外露,同样没有灵气,唱腔念白均飘浮在口中,不够沉潜,行动与戏隔,她主演的《春闺梦》尤其不忍卒读。
李海燕和刘桂娟都是程砚秋的义女李世济的弟子(程砚秋不收女弟子,李世济为向程先生学习程派京剧艺术而拜程砚秋为义父)。李海燕长相美艳,但表演艳之近俗,眉眼过分多戏,个别做派不似青衣,倒是很有些花旦的味道。声音把握不好,时好时坏,看其主演的《祝英台抗婚》便知。刘桂娟长相俊美,做派甘美但过分注重俊而失人物,其表演不似古人,现代气息较浓。其唱腔声音稚嫩尖俏,只学到李世济之皮毛,未得其内涵。可能是因为文化修养的原因,她对剧中人物把握不够准确,特别是对《锁麟囊》中薛湘灵的把握有些偏颇,看她在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演出前自己跟主持人讲的她是如何理解薛湘灵人物特点的那一番话便知,她对薛湘灵这一人物理解很不到位。不过,刘桂娟的出镜率还是蛮高的,上春晚,演小品,当评委等等,出尽风头,不务正业,嫉贤妒能。
吕洋作为程派第三代传人,先后向李世济、王吟秋、赵荣琛等学过戏,并于2011年1月16日正式拜李世济为师。她的表演和唱腔中规中矩,比较自然,路子正,没有坏习气,长相美丽家常,曾在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火焰驹》中为王吟秋配像(张火丁在该剧中为赵荣琛配像),与张火丁配合很好,效果不错。本人对她的印象也是蛮好的。
张火丁则与众不同,她似乎就是为程派京剧艺术而生,并为程派京剧艺术而活。她的天赋条件极佳,有得天独厚的禀赋。她嗓音浑厚,带着稍许沙哑,声音中兼具女神和歌姬的禀赋,很有特色,她在细腻委婉的小腔处理上非常精心,吞珠吐玉,哀而不伤,令人为之痴狂,人称“程腔张韵”。她形容端庄,古典端妍,眉目流盼,莲步蹁跹,让人心弦欲断,愁曲难拨;她俏影姗姗,款款娉婷,时时让人生发浓浓的挥之不去的婉约无尽的缠绵情结。
张火丁的做派,无论是京剧还是越剧等其他地方戏,亦无论是程派还是其他流派,到目前为止,尚无人出其右。她扮相孤寂,做派洒脱,表演自然妥帖,始终不离人物,尤其是她的水袖功夫,舒疾有度,美艳多姿,文学意味浓厚,就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惠生四大名旦在世,恐亦不及张火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观看了张火丁的演出后,有关于她的水袖功夫,曾为张火丁题诗一首:水袖翻飞美难收,凌波莲步掌上轻。听君一曲春闺梦,十万貔貅罢长征。张火丁演绎人物,哀恸处更哀婉痛绝,酣畅淋漓,非常符合程派人物之特色要求。
第三代程派传人中,无论人品还是艺术水平,张火丁堪坐第一把交易,迟小秋、李佩红、李海燕、刘桂娟、吕洋皆不能望其项背,其他青衣演员更不及其一二,窃以为,“程派青衣第一人”之美誉,张火丁当之无愧!
张火丁很红,很火。她竟能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个人演唱会并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她在各地的每一次演出也总是一票难求,甚至有人在凌晨三点到售票处排队购票。今年5月24日张火丁在北京长安大剧院演出时,戏票很快被抢购一空,而青岛某购物网站更是卖到5000元一张的高价(票价的确定与张火丁本人无关),本人犹豫再三,终因囊中羞涩,没下狠手,至今未能到剧院现场观看到张火丁的舞台演出,只能看看光盘。张火丁红火的程度是空前的……
本人喜欢张火丁,不仅是因为她的舞台艺术功力非凡,她的人格魅力也是很吸引人的。
张火丁平时非常低调,她寡言少语,不善言谈,本分守己,十分安静,极少接受媒体采访,早期虽接受过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主持人白燕升的访谈,但总是一问一答,从不多言。记得采访中白燕升见张火丁话语不多,又没有其他启发性的发问,便接通了张火丁在天津戏曲学校学习时的老师孟宪荣的电话,简单聊了几句后,便希望张火丁跟孟老师说几句话。我想,白燕升大概以为张火丁会通过电话连线跟孟老师多聊几句,也好省却白燕升艰难的启发性的发问,没想到张火丁跟孟老师只说了一句,原话记不得了,大意是:“孟老师,您好,您要注意身体,过一会我给你打电话。”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笑出了声,张火丁未能如白燕升的意。张火丁就是这样一个人,从未见其侃侃而谈,海阔天空,不像其他天天在名利场浸泡的演员,抓住机会拼了老命似的宣传自己,兜售自己,炒作自己。
张火丁心里只有京剧艺术,她身上有一种单纯的意味,没有任何绯闻和其他非艺术的要素,她对艺术的追求不是一般化而是极致,非常刻意精心,又非常自然。她的表演总是相当投入,从不敷衍观众,从不以大腕自居。有一次演出中,张火丁演唱了京剧现代戏《江姐》中的一个选段,演唱过程中因为自己患感冒,咳嗽了两声,张火丁非常内疚,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她说这是她从艺十五年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她觉得自己太对不起观众。她一直追求的是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她迅速调整好状态,将那段长达八分钟的唱段重新演唱了一遍。观众不但没有对她产生任何埋怨之意,反而对其报以更热烈的掌声。还有一次,演出结束后,张火丁先后五次谢幕,观众们仍不舍得离去,高喊“张火丁,我爱你,女神,再来一段!”张火丁则不厌其烦,又为观众们演唱了几个片段,最后,大家才依依不舍地散去。有记者问她观众为什么那么喜欢她时,她没有沾沾自喜,也没有表白自己的演技是如何高超,她的回答只是简单的一句:“可能是因为我演的太少了吧”。她在接受中国戏曲学院的邀请作了教授之后,对学生也是倾囊相授,从不保留,并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超越自己。她的学生说:其他老师教戏,主要是口头上讲,火丁老师教戏,则是一遍又一遍的亲自示范,直到同学们满意为止。
白燕升采访张火丁时曾问:“火丁,你觉得程派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张火丁的回答是:“程派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正。程砚秋先生本人就是一身正气。”(大意如此)张火丁继承了传统的程派艺术的同时,也发扬了先师门端端正正做人的优良风格。
张火丁以前从不上网(现在不知是否上网),她没有微博,没有QQ号,没有微信,她说她就是把她的所有时间全部用在京剧艺术上,也是不够用。
张火丁是一个默默地尽好自己本分的人。她认为她的本分就是学好戏,演好戏,教好戏,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京剧艺术。她做到了,她继承了程派的艺术特色,又根据自身的条件,创新发展了程派艺术,她将她想把歌剧《江姐》移植为用程派艺术来演绎的京剧《江姐》的想法跟当时的院领导提出后,院领导和其他专业人士均认为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他们认为程派不适合表现英雄人物。而张火丁却把这种不可能变为了现实,程派京剧版《江姐》不仅演出成功,而且还拍成了电影,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张火丁还率团到德国演出该剧,获得巨大成功。张火丁创造了用程派京剧艺术表现和塑造英雄人物的奇迹。
张火丁还根据传统名剧《梁山伯玉祝英台》改排了程派京剧《梁祝》,由她饰演白素贞。白燕升采访张火丁时曾说,他和妻子到剧院看了张火丁演出的《梁祝》后,他的妻子哭了,她说张火丁演的白素贞太感人了。
张火丁还采纳老艺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的建议,将粤剧《祥林嫂》中的一个片段改编成程派京剧《绝路问苍天》。《绝路问苍天》戏长共计25分钟,只有张火丁一人从头演到底。看这出戏的过程中,我做过记录,25分钟的演出,观众报之以16次的热烈掌声和叫好声。这段光盘我已看过无数次,张火丁的做功和演唱炉火纯青,无人能及。(这出戏有两张不同时间演出的实况录像,其中一张演出水平不及另一张,可能是最初的不太成熟的演出)。
张火丁如此为程派京剧艺术考虑,如此为程派京剧艺术奉献,如此为程派京剧艺术全身心地投入,她的时间的确是不够用的。
用黄梅戏演员马兰的话说,如今,象张火丁这样的艺术家已经不多了。
成为“灯迷”之后,撰写这篇文字的想法由来已久,近二三年来,自己觉得越来越懒惰了,直至今日才逼迫自己坐下来,一鼓作气,胡乱撰文。真要写了,却又停不下来了。还是因为懒惰,就写到这里吧,前面写了些什么也多半忘却了,懒得再回头看。
祝愿张火丁艺术之树常青!也希望她多多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要给喜欢她的观众些许遗憾。
(本文所涉某些评论文字,仅代表本人观点,本人不愿与他人论争)
2016年9月2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