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作者的几种说法
红学界纷纷扬扬,无奇不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红楼梦》一书的作者究竟是谁?至今争论不休,未有定论。一种观点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也是占主流地位的官方的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另有其人。“其人”为谁?学界仍各执己见,未趋一致。
一、《红楼梦》一书的作者是曹雪芹
清代诗人明义在其《题红楼梦》诗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隋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
另一位清代宗室诗人永忠作于乾隆帝三十三年的咏《红楼梦》诗题曰:“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姓曹)”。
以上二例大概是除《红楼梦》本身和脂批之外,最早指出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明义和永忠都是曹雪芹同时代人,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认识曹雪芹,但他们与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敦敏兄弟有密切往来,因此他们的说法被认为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遗憾的是,迄今没有在敦诚、敦敏兄弟的文字中找到关于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
另外,在与曹雪芹同时代或稍晚的袁枚、裕瑞等人,以及更晚的其他人的笔记中,也都有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在对清人笔记和曹雪芹家族考证的基础上,确定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从此成为定说。稍后脂本脂批的发现更强有力地支持了这一结论。近年来虽不断有人提出《红楼梦》作者另有其人,但均缺乏足够的证据。
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一说丰润),生于1715(1924?)年,卒于1763(1762?1764?)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红楼梦》第一回正文中,将作者归之为“石头”,这自然是小说家言。紧接着又提到,此书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而早期抄本中的大量脂批则直指曹雪芹就是作者。如甲戌本第一回有批语:“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脂批还多次说《红楼梦》的故事很多取材于曹家史实,也可作为旁证。由于脂批中透露作批者与曹雪芹及其家族关系紧密,也熟知甚至部分地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因此脂批可以说是曹雪芹作为《红楼梦》作者的最直接证据。
持上述观点的红学家、学者主要有周绍良、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邓遂夫、蔡义江、张庆善等大家,专家们陆续肯定了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作者。但又有研究者注意到《红楼梦》所表现出的士大夫生活细节与曹雪芹的坎坷生平相对照有着不符之处。认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的说法主要有:
一、集体创作说
随邦森、隋海鹰在《〈石头记〉密码》一书中认为,空空道人、情僧、吴玉峰、孔梅溪、棠村、曹雪芹等都为《红楼梦》的创作(抄录)、改名、题名、作序、披阅、增删作了工作。空空道人与情僧是一个人,乃《石头记》的第一作者韩王朱本铉的化名。吴玉峰、孔梅溪、棠村三个名字里面,隐着清初著名文豪吴梅村的名号,它应该是第二作者。曹雪芹乃清宫内养心殿太监吴禄的化名,它是第三作者,即《石头记》的批阅增删与编辑者。
“空空道人”是南明的皇帝,很可能是康熙二年、定武十八年“不知所终”的韩王朱本铉(一百零三回假语村见到的甄士隐)。吴梅村是吴伟业的号。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明末清初文豪,它可以按第一作者的宗旨创作《石头记》,但又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会单纯去宣扬反清复明。曹雪芹不是曹天佑,与曹寅没有任何关系。
二、墨香说。
四川著名作家、学者、四川联合大学教授张放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敦敏与敦诚的叔父墨香。曹雪芹不大可能写出《红楼梦》来。因为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他五岁时被抄家,曹家已彻底败落。曹雪芹生于破落、长于贫困,并未经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尊荣生活,也未有“忽喇喇似大厦将倾”的切身体验,细节写不到那样逼真。另外,曹雪芹为生计所困,做过宗学杂役,投靠过亲友遭侮慢,最后穷得连城里都呆不下去,只好移居西山,靠画制风筝糊口,“举家食粥酒常赊”。常处困顿贫病的曹雪芹不大可能以十年之长的时间从事长篇巨制的创作。曹雪芹的个人性格也是典型的诗人隐士而非小说家类,他“酒渴如狂”,又喜访古游林,是那种喜尚空谈而不肯面对现实的人,诗文水平也较平常。
张放认为《红楼梦》的成书是曹雪芹死后的事,且与曹雪芹无关。据考曹雪芹的几位至交好友从未提起过曹雪芹写《红楼梦》的事,无论在曹的生前,还是死后。如果曹雪芹真的花十年功夫写《红楼梦》,朋友不可能不知道,不可能不提及,既使生前为他保密,而在他死后却没必要保密了。与曹雪芹交往甚密的努尔哈赤第六代孙爱新觉罗敦敏与敦诚两兄弟在曹雪芹死后还在世上活了二十多年,其时曹雪芹著红楼一说早已为世传道,而敦敏与敦诚却未及一词。在他们追悼曹雪芹的诗中,也无一句提及或暗示曹雪芹写《红楼梦》,只说曹“坎坷以终”。
在世人都说曹雪芹写《红楼梦》之时,敦敏与敦诚为何保持沉默呢。张放认为,这正涉及到《红楼梦》的真正作者问题。张放认为,《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正是敦敏与敦诚的叔父墨香。《红楼梦》小说最早就从墨香那里传出来。墨香做过乾隆皇帝的侍卫,作为潦倒的宗室也是努尔哈赤的后人,他目睹了皇家的世态炎凉与杯弓蛇影,有条件写一部备极盛衰荣哀,影射皇家生活的小说。而《红楼梦》中不少章节诗文确实是皇子皇孙的口气。如“天恩祖德,锦衣纨绔”,“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等等,绝非皇家奴才的破落子弟所能言的。
张放认为,墨香通过侄辈敦敏、敦诚了解一些曹雪芹的身世,也许看过曹雪芹的一些诗文。墨香在写完《红楼梦》时,曹雪芹已死,于是就借了曹雪芹之名。因其时曹已家破人亡故不必担心“文字狱”之祸。明清之际,托别名而写小说是很常见的。为使人相信是曹雪芹所作,书中故意用了曹家的经历,“独他家接驾四次”云云,对读者使“障眼法”。墨香既用曹雪芹之名使《红楼梦》行之于世,自己又不甘于被埋没,于是又以脂砚斋之名对《红楼梦》进行评点,脂评中有不少评语都在暗示《红楼梦》另有一个“作者”。墨香也即脂砚斋,正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
三、吴梅村说。
辽宁抚顺市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傅波和抚顺市地方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抚顺市政府处级调研员钟长山认为:吴梅村是《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的真正作者,曹雪芹“只是《红楼梦》前八十回的重要增删、编修者。”
通过仔细研究《红楼梦》,傅波和钟长山发现,较早版本的《红楼梦》中记载:“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风月宝鉴》一书乃其弟棠村序也”,这句话也引起不少红学界的争论,怀疑者认为,有可能吴玉峰或者孔梅溪或者棠村就是《红楼梦》的作者,但是当傅波和钟长山把上述几个人名进行了一番组合,结果却出现吴梅村3个字。
四、洪升说
东北历史学者土默热认为,《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清初著名戏剧家洪升。洪升出生在一个“百年望族”家庭,由于改朝换代的原因,造成家族没落;又由于家庭内部的矛盾,造成“子孙流散”,最终“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金陵十二钗”正是清初诗坛上著名的“蕉园诗社”成员———顾玉蕊、徐灿、柴静仪等正好为12位女子。她们都是洪升的亲姐妹和表姐妹,洪升年轻时与这些姐妹们一起踏雪踏青,诗词酬唱。她们的文学活动同《红楼梦》中描写也完全一样。
同时土默热认为,是脂批透露的《红楼梦》作者为“芹溪”,在当今所有红学资料中,能证明“芹溪”与曹雪芹是一个人的唯一证据是张宜泉的诗,这首诗题目下面有对“芹溪”的注释为“姓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字样。但这是后人用贴条黏上去的,显系伪造。其实,“芹溪”是洪升早期使用的一个别号,康熙十年他在为《天宝曲史》一书校阅时,使用的署名就是“芹溪处士”,这在当时的《天宝曲史》刻本中早有记载。
土默热解析了《红楼梦》作者由洪升变为曹雪芹的“真相”。洪升的人生最后一站,是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度过的。康熙四十三年六月底,应曹寅之约,洪升赴江宁织造来南京“畅演三日《长生殿》”,他是带着“行卷”来到南京的,目的是请曹寅帮助刻版印刷。土默热认为这些“行卷”应为《红楼梦》的手稿。但洪升回家途中因酒醉失足落水淹死,“行卷”从此落在曹寅家,曹寅晚年,因债务山积未能出版其书稿。直到乾隆中期,曹雪芹翻出了这些手稿,引发心理共鸣,于是开始十年的“披阅增删”。
以上是近年来诞生的一些关于《红楼梦》一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另有其人的说法,无论哪一种观点,乍看都似并非无稽之谈,然经不起推敲,自然只是昙花一现。在他们找出新的论据之前,我们能够接受的仍是曹雪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