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輝夏:伊水汩汩,心诚情真-一读王雨散文集《心泉》有感

(2023-12-24 09:42:09)
标签:

王雨

散文集

心泉

文化

分类: 评论

(发表于20231222日《重庆文艺网》《华龙网》《新文网》)

 

伊水汩汩,心诚情真

-一读王雨散文集《心泉》有感

武輝夏

 

作家王雨在重庆各界早有口碑,誉为跨界奇才。他本名王志刚,多年来在重医附二院当博导,获得国家重大、重点等科研课题多项,成绩斐然。作家王雨的他在文学方面累出新篇,成为众所周知的作家“爆发户。”王志刚,王雨其实就是一个人,我在不同的场合碰到王雨或者王志刚,他变换角色之快总是让我眼花膫乱。他的科技成果,文学成绩,真的是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叹服!

近两年时间,在渝中区十八梯举行了他的中短篇小说集《十八梯》新书发布会。他还写了电影剧夲《十八梯》《永生》,话剧剧本《开埠》,京剧剧本《填四川》。话剧剧本《开埠》京剧剧本《填四川》均发表于《四川戏剧》,前者获田汉戏剧奖,后者近获全国性征文的杨升庵文学奖戏剧奖,刚从成都载誉归来,接着,又有喜訉:

他的散文集《心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写小说有类油画创作,人物描写、故事构成是一种庞大的人文工程,写散文则类似绘画上的水粉、速写写生,可以随心所欲,自由表述作者内心的所见所感所思。散文在于轻松自在,在文章中散步。散而不散,着意抒写,形散神聚,哲思深,在于精典,是其特色。画小品画,不在大小,也不在繁简,而在品,格,韵,情,趣,雅上,写散文亦如是,一篇好的散文,无论写景抒情,讲述故事,描写人物都必须要寥寥几笔娓娓道来,不仅能抒情达意,文词优美,还有哲理性思考,写得情真意切方为上品。

王雨的散文集《心泉》就是样的文章结集,我非常欣赏!

很多人不理解王雨和我们一样的是人,生命特征一样,时间一样,何以医学、文学跨界出成果。他一肩挑,两头出彩,成为了两栖达人,呈现出不一样的人生,被大家誉为“王雨现象。”古人云:“鱼也,我之所欲,熊掌,亦为我之所欲,二者不可得兼。”王雨通过自己的努力,竟然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都同时达到了不同寻常的双丰收,超声医学博导和小说作家合二为一,让人叹服。他这集子里的《文学与医学》一文有得答案,归咎于精神力量。舍弃人生享受,坚持不懈,执着追求,有对生活的热忱心态。医学是人学,是对人生命的关爱和人道,文学也是人学,是对人心性的探索,关爱和人道。因而,王雨在人的外在和内在中,用他独到的眼光扫描、透視、穿梭,用一种大爱情怀在医界用超声波探视皮肉之内五臟六腑的奥秘,又在文学中探索爱恨情仇的人性真谛。可以说王雨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在论叙人这个伟大的主题。

《心泉》是他的散文集,是他写长篇小说大部头作品之外的闲散之笔,也是一种水粉画似的小品文章。这集子中,最让我高兴的是《画鶴人》,我像照镜子一样的在文章中看到了我,作家如何将我的人生经历和画鹤情怀作了精妙的描写,这真的很有趣,也让我非常感怀自己的坎坷际遇和画鹤的艺术人生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赞赏。另一篇《藏匾人》写的是我的好友重庆中医少林堂堂主,名中医刘光瑞,光瑞和我都属猴,有猴的灵性,刘少林、刘光瑞父子两代,均是杏林名医,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医风淳朴,善行天下,美誉颇高。同时基于一种人生理念和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殚精竭虑,历尽艰辛,抢救性地收藏了三千古匾,成立了匾额博物馆,其间的收藏故事可圈可点。非常精彩动人!刘光瑞说:”我的父亲对我说经济的拥有使人妒忌,文化的拥有受人尊重。所以我常在去专县,乡垻行医时,收藏到一些匾额,从无意,有意到抢救,我踏上了寻找,收藏,研究匾额的艰难,曲折,愉快的征途。王雨在文中列举了不少生动有趣的故事,记述灵活,贴切,笔锋一转,将辉夏,光瑞两个属猴的好友调侃了一番:一阵”橐橐槖”的脚步响,岔断了刘光瑞的话,来人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画鹤名家武辉夏,他也属猴,长得像猴。”与之对应文章之开篇句“我的朋友刘光瑞属猴,长得不像猴,圆盘脸上架副浅色眼镜,面膛红润,敦实的中等个头,健谈。”两个猴儿,一个画家,一个名医,“都健谈,谈古说今,打开了话匣子。”就这样王雨将他的两个好友,只用了几段文字,很幽默的戏写了一下武辉夏和刘光瑞,非常生动有趣。我和光瑞看到王雨如此描写,不禁开怀大笑起来。王雨是写长篇小说的作家,他在写散文随笔时特别轻松。文笔流畅,有似凌波微步,文思如泉,汩汩不绝。

《大酉洞中桃花源》一文中,对洞中仿佛若有光的世外桃源的描写引人入胜。“进入洞中,有隐河流淌,飞泉下泻,雾气升腾,细雨抚面。……扑入紫光霞气中。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悬崖绝壁包绕中,有茅舍,桃树,松柏,小溪和数十亩良田,自然让读者如梦如幻的进入了陶渊明“桃花源里可耕田”世人渴望的那种怡然自乐的境界。《卢作孚乡村建没二三事》一文,王雨的文笔显然帶着崇敬的心态,将卢作孚们在北碚当年的土匪世界,经过卓有成效的努力,搞文化建设,做三个试验,办医院,办学校,一改社会风气和城镇面貌的义举,北碚,这个弹丸之地,三年即闻名于全川,四年即闻名于全国,抗战以来甚至闻名于世界。北碚两字名满天下的功绩,让我们记住了卢作孚,黄炎培,晏陽初,老舍,郭沬若,陶行知,太虚法师等一大批名流和有识之士在北碚产生的深远影响。《荣昌缘》一文,更是将王雨写长篇小说《填四川》的由来和他与荣昌缘分作了深情的表述。王雨的京剧剧本《填四川》荣获杨升庵文学奖,是因地生文,他的已获国家电影局批号的电影文学作品《填四川之宁徙世家》也必然会将荣昌这个城市名扬国内外。

王雨(王志刚)从军、从医、从文的偶然到王雨现象的必然。这位仁兄,跨界奇才的人生非常独特精彩!昨天在《老四川》小聚,朋友们热烈祝贺王雨获杨升庵文学奖,也是无意有意的在《老四川》吃牛羊肉迎接冬至。酒桌上,大家举杯,祝愿医学博导,文学作家王雨在78岁时身心康健,继续努力前行,创作出更好的文学作品,再创佳绩!

  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武辉夏           20231221日夜


武輝夏:伊水汩汩,心诚情真-一读王雨散文集《心泉》有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