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散文《水车坪》

标签:
王雨散文水车坪 |
分类: 散文 |
水车坪
王 雨
重庆市黔江区水市乡水车坪不平,老街有300多年的历史,早年因缺水做水交易而存。金秋十月刚过,我随“传承红色基因,讲述扶贫故事”的来自国内各地的作家一行来到水车坪,吃力地登山上行。
水车坪的山顶有棵“红军树”,当年,贺龙在此树拴过战马。
1916年秋天,贺龙来此贩卖骡马,至1934年,他4次到过水车坪。当地的耄耋老人李意贵回忆说,我们以前叫贺龙将军贺五哥,他在我们老街来过好多次,最后一次带着部队来,人好多哦。说方圆百里的人都来这里赶集,每逢赶集,能交易400多头骡子马儿水牛。贺龙其实是暗地里来这里招兵买马扩大革命武装的。当地的住民石琢之精通选马,贺龙跟他建立了友谊,每次来就住他家,打地铺睡。他从未透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一直以生意人身份出现,没有人知道他是闹革命的。有一次,贺龙组织暴动失败,逃避追捕来到水车坪,被国民党在两河的保安队发现,追上山来。石琢之赶紧让贺龙换上长衫,对保安队的人说是他的亲家,逃过了保安队的抓博。之后,便流传下贺龙与石琢之是亲家之说。
看见了“黔江红军革命纪念馆”的横牌,其内没有堂皇的建筑,是弯弯的山路、老旧的民居。进到一栋串架穿斗的古旧房院,房院天井两厢是板墙住屋,挂了“贺龙卧室”门牌的住屋窄小,一张简易木床、一张老旧木桌,木桌上有盏生锈的马灯,隔壁是“警卫员室”。天井正中有陡立的布有青苔的石梯,石梯通向不大的堂屋,堂屋有四方木桌,墙上挂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的军旗。院内有宣传介绍,讲述贺龙领导的工农红军艰苦浴血奋战的事迹,顿生敬意。
弯弯山路通向山顶,山顶的“红军树”倚天鹏展,树下有贺龙与战马的铜制雕像,戴红军帽挂望远镜别手枪蹬马靴的贺龙将军威风凛凛,身后的战马甩首扬蹄。“红军树”是当地群众对此树的尊称,是棵皂角大树,年陈久远,有数百年的树龄。当年的贺龙将军在树下谈兵论武、动员群众,好一股血气方刚的英雄豪气。肩头挨着肩头的连绵大山环抱大树,彤云涌动。我仿佛看见了当年贺龙率领红军攻打彭水县城路过这里召开誓师大会的情景,听见了“打富济贫”“除暴安良”的声声呐喊。
“红军树”现今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当年贺龙住过的房屋、使用过的物具、看戏的戏台都修旧还旧保存下来;贺龙率领的红军队伍不断壮大,革命火种辽源至湘鄂川黔,贺龙艰苦战斗的故事至今流传。村民们自发组织在“红军树”旁建了“水车坪红军纪念碑”,当地政府修建了红军广场和纪念亭。大树、高碑默默述说历史,激励后人。同行的一位当地作家对我说,这皂角树有灵性,贺龙遭难时,此树就蔫些些地,贺龙解难后,此树便生机盎然。
见物生念,见树生情呢。
看见了映山红花,诗人李白怀念家乡,有诗曰:“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山花经风沐雨绽放,水车坪历经磨难改变容颜,水车坪正在脱贫致富,支持老区宣传老区我等有责。大树高碑下,先辈先烈们用汗水鲜血浇灌的映山红花开得绚丽,昭示我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息前行。
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