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折不挠的“水龙”

(2007-07-28 20:31:10)
分类: 评论
 

                             百折不挠的“水龙”
                                ——评王雨的《水龙》
                                       李 

 

    我读书的习惯是拿到新书后随便翻翻,在翻的过程中如果被吸引了,就从头看下去,反之则搁在一边。当我拿到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王雨的长篇小说《水龙》时,眼球首先被那寓意深远的书封抓住,其次是被独具特色的上世纪的重庆山水城廓、人文景观抓住了。
    千山万水环抱的重庆城位于长江、嘉陵江的交汇处,朝天门码头每天迎接着无数的游人。重庆人的祖先是上古时以勇武剽悍著称的巴人,至今而言历史不可谓不悠久,然而少有以描写重庆历史,尤其是近代重庆历史作为重要背景的小说。王雨的《水龙》,让人不禁眼前一亮,它,填补了这一缺憾。
    初看此书时,总不自觉地将它与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相比较,有许多相近之处:同样主要以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为线索,以各具特色的地域风情和文化背景来描绘出一群普通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同样在文中对当时当地的各行各业、众生百态有着生动的描写,对当地人民的美好品质和精神无比热爱和赞美……但细读下来,二者尤其是在文章基调和作者的情感趋向又有很大的差别:沈从文先生在创作“湘西小说”系列时,心里有一个二元对立的观点作为作者和文章基本的情感趋向——那就是“湘西”里的人、事、物即使再落后、再残酷,但比起外面的世界来都是善良美好而淳朴的,而“湘西”外的世界则是“丑”和“恶”的集中地和代表。王雨先生在《水龙》中带给我们的则是对一切造福于人民的人和事,尤其是对在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疯狂入侵时,中华人民那种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爱国爱家的精神给予极度歌颂与赞美,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也有着辩证的看法。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故意模糊了具体的年代与时间(现在,这种模糊时间、地域的文艺作品似乎更甚),意在营造出一种“桃花源”似的氛围,湘西的风土人情以及作者自身的气质,使小说给人一种宁静祥和、温馨惟美的感觉。而相较于此,拥有雄壮的夔门、奔腾的长江,被山山水水所包围、大山大水孕育出的重庆人有着风风火火、直言快语、豪气凌云的特点,王雨不但不模糊,而是特意将故事设置在中外民族矛盾激烈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期,让各种真实历史事件再现于白纸黑字间,就如在大风大浪里行船般,更能体现出重庆人的性格特点。作者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在造就这篇给人回肠荡气、激昂奋进之感的这条“水龙”时显得得心应手。
    人们一般谈到的“小说三要素”是指情节、人物和环境。
    环境描写有利于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表现文章的中心和主题并反映人物的性格,一般来说,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不得不承认,《水龙》中的环境描写是书中至关重要又极为复杂的一部分,也正是因为作者在这一部分的精彩着墨,才使得这部小说具有了厚重的历史感与浓郁的民族风情相互交融的特点,在这一点上便超出了许多题材相似的作品。仔细看来,又可分为:
    历史背景是时代的大环境,所有发生的事都会受到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作家把这个故事的背景放在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世界上西方列强和东方的日本,都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更加疯狂地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对我国的侵略也由军事侵略为主变为以经济侵略为主。随着重庆的被迫开埠、洋轮入峡江的开场,一系列赫赫有名的历史事件在作者精巧的安排下一个个粉墨登场:商务总会成立、袁世凯称帝、一战爆发、重庆的辛亥革命、卢作孚民生公司的成立、“打枪坝血案”等等。在这个精彩的舞台上,以郑水龙、东方宝萍、成敬宇为首的书中男女用自己的人生演出了一台扣人心弦,令人终生难忘的节目。
    作者认真查阅了各种史料,使这些历史事件看起来真实可信,成功地将晚清末年和民国时期重庆城的历史再现在读者面前。笔者见识浅陋,但就当代小说来说,窃以为《水龙》算得上第一部重点地、正面且大规模地描写重庆被外国列强侵略,尤其是重庆开埠以来历史及相关事件的恢弘大气的小说,如能搬上银屏,其规模与反响应不亚于《大宅门》等相似题材的影视剧。如写列强对重庆进行的资本侵略时,通过了多侧面、多角度的描写,从背景陈述、人物对话、城市各行业具体描述等方面,清晰展现出列强侵略势头的嚣张、重庆本土传统行业受到的严重冲击、有识之士开始发展民族工业之民族苦难深重的那一段屈辱史与人民的抗争史。
    地域环境。书中多次引用古代各种史料(如《华阳国志》、《水经注》等)和历代文人墨客、社会名流的诗词来凸显重庆的悠久历史,来凸显瞿塘“双崖壮此门”的磅礴气势,来描绘“高江急峡雷霆斗”的壮丽景象……同时,巴国的祖先巴蔓子的事迹,险滩、险峡、急流在为情节中峡江路难走的情况作下铺垫的同时,也暗示了在峡江边长大的主人公既继承了先辈对国家的一腔热血,又拥有克服天险的本领和信心。
    环境描写。文中通过一条条线索连接在一起的船运业、钱庄、银行、缫丝厂、湖广会馆等一个个地点、行业的描写,不仅对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塑造有着重要作用,有时还互相照应,深化主题。如描写“法国水师兵营”时提到“其用途是作为法国在长江上游的控制站和物质补给站,担负长江航道水上警察任务,目的是保护列强在渝侨民、商人和其在川东的利益……”列强险恶用心可见一斑。
    郑水龙是小说中典型的男主人公,他身上集合了重庆男儿的一切优点,可圈可点之处太多。我在此只谈两点:一是他看问题较理智、全面并带有一定的辩证思维,如对英国船长蒲蓝田的看法,他认为蒲的确侵略过中国,但他同时也对峡江航路的开通做出了贡献并且培养了一批航运人才,在这方面他便比以往许多小说中一味反对外国侵略、非此即彼的主人公高明、进步、真实了许多;二是作者在对人物命运、身世的交代上费了不少心思,拿水龙及水妹来说,细心一点的读者会问,他们不过就是拉船的嘛,怎么突然就对问题的看法和事情的处理有了那么大的进步和变化?作者非常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水妹是在11岁父母遇难后被太公收养的,不是太公的亲生女儿,自小学习文化,后来还到哈佛大学拿了博士学位;写水龙的更绝,由去寻找失踪的水妹提到了东川书院,在尽力描绘书院的同时写到水龙的身世,原来也是书香门第的后代。有从小学习的知识做基础,有好见识和干大事业一点也不牵强和突兀了。这也是它比同类许多小说高明之处,为主人公的一举一动提供最合理的解释,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除开以郑水龙为首为振兴民族航运业及其他工业的豪情万丈令人动容外,故事里一对对男男女女情感的纠葛,爱恨情仇,更能吸引眼球。郑水龙、水妹、成敬宇、赵嫱分分合合,聚聚散散,纠缠了一辈子……上一辈成敬宇的父亲与自己的兄弟为一个女人动了手脚,死前才再相认;下一辈的成银实、郑红雪、赵霞、孙正超不仅又陷入了上辈似的情感怪圈,还夹杂了上辈人的恩怨情仇,更是不知如何抉择……作者在描写情感时笔触细腻,和描写与历史相关题材时的那股豪迈大气而富有历史凝重感时的风格迥异,文章风格一刚一柔,张弛有度,节奏感很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这部小说还有另一大特点,即作家借人物性格的发展、情节的演绎这一架构有机地穿插了许多瑰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远近闻名的风景名胜,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巧夺天工的民间技艺,千奇百怪的行规行话,各种事物历史由来及相关故事甚至传统戏曲、日常消遣等,使整部作品的文学性、趣味性、可读性大增。如龙床石的传说、“巴蛇吞象”、香溪、婚姻的“六礼”程序、微雕艺术、轿夫的行话、轿子的由来、茶艺等数不胜数。这些成分都不是生搬硬套贴上去的,而是情节发展和刻画人物性格所必须的,有些甚至对后面的文字起了一个暗示的作用。如赵嫱和水龙在一起时,一而再再而三地大篇幅地讲述、描写戏曲《绣襦记》,戏曲中女主角李亚仙的故事从反面暗示了赵嫱的命运。
    总之,《水龙》是一部无庸置疑的优秀小说。作家王雨先生在繁忙工作之余,花大量时间查阅了许多资料,使本书中的史料翔实过硬,体现了对于文学创作的无比热爱和敬业的精神。正如他在书的“后记”中写的“《水龙》是一段故事,是一段历史”。其实,历史上有没有水龙这个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像他一样的那么一群人在我们重庆奋斗过,生活过,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被千山万水所包围、所环绕的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流着和水龙他们一样的血,只要有坚定不移的追求,必会百折不挠,奋斗不止。

    (注:《水龙》正在王雨博客和新浪“原创连载”里连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