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先生:您好!
我和我先生都拜读了大作《船神》,感觉很不错。
我先生有如下评价:“这篇小说充分吸取了通俗小说的长处,在不长的篇幅内,把矛盾和困难摆得很充分,让人物在这样的环境里去表现自己的品格和才干,显得真实可信。材料集中,实事求是。在卢作孚这个人物的塑造上,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效果很好。两个年轻恋人和船长的故事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有事实依据。总的来说很感人。”我先生在北大是出了名的“严上加严”教授,他对您的大作做出这样的评价是很不简单的啦。不过我要补充一点,即我祖父的个性特征,既有坚毅果断、雷厉风行的一面,又有外柔内刚、机智灵活的一面。例如处理日清公司云阳轮不接受检查一事,就很有戏剧性。《卢作孚年谱》第70页讲到这个事件,摘录了当时的报纸内容,可供参阅。我很赞成您关于“卢作孚先生确实值得以文学形式大书特书”的想法。我一直认为,卢作孚既属于卢氏家族,更属于中华民族,而且他的许多思想和实践,具有相当鲜活的现实意义(请见附件我的两篇文章)。尤其他是重庆人,是起点极低、境界极高,完全靠自己的人品、能力、才干打天下的普通人,所以很有推广价值。近年来,虽已陆续出了不少有关他的文章、报道、传记、小说,但是真正做到材料扎实、立意高远、具有震撼力的作品却很少。我先生就说,您这个短篇《船神》很好。
如果您能够搞出有关卢作孚和他的事业(北碚的乡村建设也是很值得发掘的题材,明年正好八十周年)的系列文学产品,充分利用他的精神遗产为当代建设服务,无论是对重庆还是对国家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搞好了,也可以成为重庆名片之一。我可以送给您以下几本书,不知您是否已有:《卢作孚文集》、《卢作孚年谱》、《紫雾》。
另外,我自己有一本散文集《水咬人》,其中专门有一辑是纪念祖父的,可供您参考。将来如果你们决定开展这项工作,我还可以设法再提供一些资料,当然你们在重庆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相信也找得到更多的资料。
顺颂暑安 卢晓蓉
2006年7月20日
还写漏了一点:我先生还称赞两篇对《船神》的评论文章写得不错。请向两位作者转致我们的谢意,当然首先要感谢《船神》的作者您啰!
(注:卢晓蓉是散文家,她先生严家炎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编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等著作;王雨短篇小说《船神》是描写卢作孚指挥的宜昌大撤退的故事,被《小说界》发表并《新华文摘》转载;在卢晓蓉夫妇的鼓励下,王雨、黄济人合著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写卢作孚的长篇小说《长河魂》,获重庆市文艺奖,被上海广电集团买断了影视改编版权;《船神》已由王雨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发表于《中国作家》影视2015年6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