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适的人来做合适的事。裁衣先量体,在企业管理中,慧眼识珠,辨识人才、界定工作和正确的使用人才,准确判定工作适合的人才和人才适合的工作,将人才和工作进行精准的匹配,将工作选择和个人特长相匹配,相得益彰,才能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对企业的发展对企业奋斗目标的实现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人才的作用的是巨大的,有效地发挥人才的价值,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是提高有效执行公司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明朝的万历皇帝并不是一个人才,这个人生性懒惰,对于治理国家的能力欠缺,但是他的母亲李太后坚持任用张居正,因而短短的十年,大明帝国转危为安,蓬勃发展,又走向了中兴。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之所以成功,除了他有可贵的创造精神外,还有一点就是善于识人和用人。他说:“我不懂得钢铁,但我懂得制造钢铁的人的特性和思想。”
他虽被称为“钢铁大王”,他的成功完全是因为他卓越的认人用人才能—总能找到精通冶金工业技术、擅长发明创造的人才为他服务。比如,世界上出色的炼钢工程专家比利·琼斯,就终日在位于匹兹堡的卡耐基钢铁公司埋头苦干。”
卡耐基的用人之道,就最能有效地发挥人才的价值,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二、把恰当的人放在恰当的位置上
企业领导者犹如一个国王、一个统领百万大军的元帅,主要职责在于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和员工的素质特长,合理的“用兵点将。”
刘备董事长除了会哭,最大的特长就是用人。抛开刘关张赵之间的情宜不说,他一生最成功之处就是任用了诸葛亮。有这个总经理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国这个大公司的经营状况还能不好吗?
日本国的“重建大王”坪内寿夫就是“点将”的高手,在活用人才方面很具特色。他说:我们讲究的是劳动价值,假如公司存在着游手好闲者,其他的人自然也会缺乏工作意愿。在我们公司里就会把这些“窗边族”另派用场,在造船部门中绝对看不见任何“窗边族”。
“在遇到这种‘窗边族’时,我会让他明白,一旦他留在造船所,在他的影响下其他人都会学着不工作,因此他应该离开这里。但我保证给他足够维持生活的薪资,替他另外找一个可以发挥其特长的工作,或者把他调到适合他的公司去。惟有妥善处理这些‘窗边族’,才能奠定公司成长和发展的基石。”
这就是坪内寿夫所倡导的适才适所主义。适才适所主义就是要根据员工的不同情况,安排到最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去。实施的结果使得原先只从事造船业的人,都觉得自己还能够从事其他工作。很多人尝试新的工作后,对自己的能力很惊讶,发沉自己竟也对新的工作得心应手。
在坪内寿夫的企业里,员工们根本不必担心,来岛集团的职业种类包罗万象,诸如电影、旅馆、园艺、米行、鱼店、纸行等等,只要积极热诚,就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
作为一个执行型的企业领导,必须深入实际支持协助员工了解工作方法,解决工作困难。这不仅有助于了解执行工作的进展情况,还可以了解员工的才干,考查其是否适才适所。如有不适,应当迅速迁调,使其适任以发挥其所长,以免既贻误工作又埋没人才。
三、适当的人才才能创出伟大事业
孙子兵法有言:“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意思是说优秀的将帅善于捕捉时机,选择合适的人才,形成已有利的形势。
当年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缺少人才,萧何就向刘邦推荐了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当重用。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这其中,韩信的功绩自不必说。
韦纳·西门子坚守这样的信条:只有适当的人才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事业。
公司一向雇佣有成功经验、并符合公司价值观的人,内行治厂是西门子在工厂管理方面恪守的信条。
西门子公司在德国同业中技术力量最雄厚,车间主任以上的领导人员都有工程师头衔,经理级领导层中工程技术人员占40%以上,熟练工人占全体员工半数以上。各级人员都熟悉自己的业务,容易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改进工作。
西门子公司之所以在电气行业一路领先,就在于它不断创新,每年有一万多项发明。没有雄厚的技术优势,这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管理西门子公司的西门子后代子孙也都必须是具有博士头衔的技术专家和经营管理能手。此外,几十年来,公司还先后培训熟练工人数十万名,有数千名熟练工人被送到科技大学和工程学院学习,目的就是使这些人成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行家,从而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所需的人才有时就像企业生产产品所需的材料,必须十分合适,如果所选人才不合适,还是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所以,企业运用人才主要是合适,小材大用,大材小用,都不是理想的用人准则,惟有适才专用,才能使人的才能发挥到极致。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人尽其才,不仅能有效发挥人才的价值,还能有效地提高员工的有效执行能力,这对企业和员工都是件十分有益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