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芙的性格
(2009-06-16 16:57:58)
|
|
金庸先生的小说《神雕侠侣》,可谓是武侠小说之精品。小说承接《射雕英雄传》的故事情节,以主人公杨过与小龙女爱情的分分合合为主线,描写了一位天才武侠少年的成长经历以及以郭靖、黄蓉夫妇,神雕侠杨过,北丐洪七公等为主的一大批江湖儿女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读之令人荡气回肠,韵味无穷。
掩卷深思,笔者从另一视角,跳离小说的主旨之外,努力地想在武侠精神之外发现点什么,学习点什么。在金庸先生小说的字里行间,笔者非常不情愿地看到杨过和小龙女的二三十年的人生磨难,爱情悲喜,与一位非常平凡甚至于是平庸的女子有着十分的关系,而这个平凡甚至于平庸的女子却又是侠之大者的楷范——郭靖、黄蓉的大女儿郭芙。笔者在钦服郭靖、黄蓉为国为民之侠义精神的同时,却不得不对郭黄的子女教育的策略、方法嗤之以鼻,予以指责。
笔者从金庸先生描写郭芙的不多文字中分析出,郭芙的性格有八大缺陷,试罗列如下:第一,自小娇生惯养,不懂人情世故;第二,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而狭隘,绝少考虑他人;第三,出身武林大家,少出江湖,缺乏磨练,阅历浅,却目中无人,好自以为是;第四,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缺少主见;第五,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第六,依赖性强,缺少吃苦精神,武功在三十岁后,还处于二三流之间;第七,莽撞且缺少谋略,不肯用脑;第八,知错不改,缺少自省、自律精神。现实生活中流行着这么一句话,“有的人,除了有钱,什么都没有。”套用在郭芙身上,除了承续黄蓉躯壳上的漂亮,她也是什么也没有。
这的确是遗憾。缘何将门无虎女?小说中,郭靖、黄蓉在经历许多事实之后,不得不伤心地发现和承认他们的大千金郭芙实际是一个大草包。郭大侠每每联想到郭芙的种种不是,就对郭芙大发雷霆,横加斥责。然则雷霆也好,斥责也好,终究是于事无补的。追本溯源,郭芙性格中众多缺陷形成的主源,是与家庭环境,郭黄的教育方法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首先,郭黄的教育方针和策略不能一以贯之,且有较严重的护犊之嫌。夫妻二人尤其是黄蓉,在郭芙的教育问题上往往纵容袒护,因私情而废公正。金庸先生在小说第三回《求师终南》中,郭芙、武氏兄弟及杨过四人因斗蟋蟀而发生殴斗,起因本是郭芙恃娇将杨过的蟋蟀踏死。事情发生后,黄蓉偏听郭芙将过错尽数推在杨过身上的一面之词,未加推究询问;郭靖在决定收徒前,对四人讲“从今而后,你们四人须得相亲相爱,有福共享。如再争闹打架,我可不能轻饶……”时,向杨过看了一眼。这一眼,稍有头脑的人,也可以看出郭靖对小孩打架的认识及其用意。虽然打架一事就此了了,也可能在郭靖看来,小孩子之间互相打闹,是小事,没有谁对谁错、大是大非的严格概念,深究纯属是画蛇添足,无事找事。但郭靖、黄蓉对此事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完全可以证实,他们相信了郭芙的一面之词,小孩打架一事主要过错在杨过。这无疑又进一步证明,郭黄两人有较严重的护犊之嫌。小说第二十四回郭芙不辩是非,在杨过毒发无力时,一剑将杨过右手臂斩断。第二十七回,郭靖欲斩断郭芙手臂以示公正,在关键时刻,被黄蓉以打狗棒法阻止,将郭芙放跑。此后小说对此事便再无后话。笔者和读者们均可推测出,郭黄两人对郭芙的过错也只是停留在恼怒、斥责的范畴而已,以致于在家中,人人都不敢提“杨过”两字。可见,郭黄两人虽然侠名远扬,但却也免不了亲情的羁绊和掣肘,纵容偏袒之心历历入目。
其次,对郭芙的明显性格缺陷,真实地看到了,却不能积极主动采取相应对策,致使当事人郭芙始终不甚明了。小说在第十二回《英雄大宴》中,黄蓉已洞察出郭芙对二武的感情不分轩轾,处于二难选择的境地。黄蓉是玲珑剔透,聪明透顶之女子,应当看出郭芙在性格中存在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缺少主见的缺陷。然则,黄蓉不但未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反而听之任之,以致于二武为爱而入蒙古军营行刺,失手遭擒;为爱而发生兄弟手足拼死相搏的闹剧。凡此种种,足以证实,郭黄二人对郭芙的教育始终是被动地,而不是主动地去贯彻既定方针,往往是事情出了,才去想办法、补漏洞。造成的结果是:郭芙本人的认识始终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滞留在某一具体事件上,对事情的本质往往是不甚了了,郭黄二人也只落得个“花了钱还没有买到教训”的结局。
|
再次,郭黄二人对郭芙的教育不能以环境而因势利导,相反却因环境的优越而造成郭芙骄奢无礼,莽撞好胜,自私狭隘的性格特点。郭靖是“东邪”黄药师的乘龙快婿,是“老顽童”周伯通的结拜兄弟,郭黄夫妻二人又是“北丐”洪七公之得意弟子……从个体交往看,郭黄二人无不与当世英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黄蓉统领天下第一大帮“丐帮”,郭黄在襄阳协助守城抵御蒙古大军……从国家民族大义上看,这都是彪炳千秋的江湖事业。毫不夸张地讲,郭家名声可以说是震慑江湖,威扬四海。郭芙出生于这样优越的家庭,应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至少也应该成为当世之另一女侠。令人可惜的是,笔者不仅没有看到郭芙的可爱,相反,笔者却十二分的坚信,随着小说情节的深入,许多读者(当然也包括笔者本人)都会对郭芙产生一种厌恶之情。甚至于后来,在看完小说之后,笔者都对郭芙的人生命运(当然这是金庸先生对故事人物命运的有意安排)产生怀疑,为什么这样的女子还能嫁给当世另一豪杰——耶律齐?这不是害了别人吗?
这当然不过是笔者的小心眼而已。然而笔者又不得不对郭黄的子女教育方法要指责一二了。这么优越的条件,为什么没有优秀的教育成果,郭黄二人对子女成长环境的运用的确是不太高明!笔者不是学教育的,对教育的概念和要领本没有什么真知灼见,更谈不上教育理论的归纳和总结,但却可以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笔者有一个女同事,他的丈夫是一建筑老板,身价在二百万以上,夫妇俩有一个女儿。按笔者所在地的物价和消费水平,他们家可以说得上是殷实富户。然而,她的女儿穿着一直都很朴素,消费也很平常。同事喜欢和笔者交流有关子女教育的问题,有一次我们讨论到环境与子女教育的关系时,笔者冒昧地询问她,“为什么这么好的条件却不让子女消费好一点?”她极其平淡地说,“生活是自己创造的,环境只是创造美好生活的一个非决定性条件。我一直都对我女儿讲,我不会留给她什么。”
可见,郭黄二人对郭芙的教育失败就失败在这里,他们不知道运用优越的条件,不会因势利导。相反的,他们让自己的爱女始终躺在优越的环境里,娇生惯养,养尊处优,以至于眼睁睁地让郭芙长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草包,以至于草包的所作所为,让自己的一世英名蒙上了抹不去的阴影。
悲也,郭靖、黄蓉。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