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的救世主:具志坚幸司

(2009-05-05 13:55:28)
标签:

杂谈

【日本体操教练】具志坚幸司<转>
具志坚幸司(转)2007-11-04 17:31坎坷的经历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奠定了他通往成功的基石,在日本体坛,他创造的不仅仅是辉煌的成绩,更可贵的是一种精神。 
  日本的救世主:具志坚幸司 

  1984年8月2日下午5时30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巴比利奥体育馆,这是日本体操选手具志坚幸司(Koji Gushiken)永生不会忘记的时间和地点。此时此刻,他站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男子体操个人全能冠军的领奖台上,微笑着,接受场内10000多名观众对他由衷的祝贺——长时间的鼓掌和欢呼。滚滚热泪顺着他的脸颊淌了下来。佩戴着熠熠闪光的金牌,凝望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旗,具志坚幸司的心中真是百感交集。为了这一天,他整整奋斗了16个春秋。 

  在日本体操史上,具志坚幸司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自1964年东京第十八届奥运会上,日本体操名将远藤幸雄(Yukio Endo,生于1937年8月3日)首次夺得个人全能冠军以后,加藤泽男(Sawao Kato,生于1946年10月11日)分别夺得了1968年墨西哥城第十九届奥运会和1972年慕尼黑第二十届奥运会的个人全能冠军,而具志坚幸司则成为日本体操选手中获得奥运会体操个人全能冠军的第三人,故此,远藤幸雄、加藤泽男和具志坚幸司被并称为“日本体操界的三杰”。 

  具志坚幸司的惊人之处在于百折不挠、愈挫愈坚。世界上恐怕很少有人比他遭受的厄运更多,也恐怕很少有人比他更坚强,他一次又一次在摔倒之后站了起来,他终于成功了!新闻记者给他冠以“救世之主”的美誉。具志坚幸司载誉回国,当时的日本国首相中曾根康弘亲自赠给他一只银光闪闪的奖杯以奖励他对国家的贡献。在日本体操从雄霸世界的巅峰开始走下坡路时异军突起,他——具志坚幸司,就像救世主一样给日本人民带来希望。这银杯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 

  具志坚幸司1956年11月12日生于大阪府,身高1.62米,体重58公斤。按理说,他在4兄妹中年龄最小,应特别受宠爱。但他从小淘气得很,父母对他采取放任态度。这无疑对发展他的爱好提供了绝好的条件,也许是天生与体操有不解之缘,他从小对这种刚柔相济、健美结合的体育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时正值日本体操进入黄金时代,日本男子体操队以高超的技艺令世界为之震惊,日本代表队称霸世界体操舞台。获得过世界冠军的日本著名选手远藤幸雄、加藤泽男、中山彰规(Akinori Nakayama,生于1943年3月1日)、冢原光男(Mitsou Tsukahara,生于1947年12月22日)、笠松茂(Shigeru Kasamatsu,生于1947年7月16日)、监物永三(Eizo Kenmotsu,生于1948年2月13日)等,都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些矫健男神雄风英姿的图片,给少年时期的具志坚幸司以深刻的影响。 

  1968年,第十九届奥运会在墨西哥城举行。此时的具志坚幸司还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学生。一天,他从电视里又看到日本选手优美惊险的表演。他被紧紧地吸引住了。“我能学会翻这种筋斗吗?”他一边看电视,一边问母亲。“无论什么事,只要努力去干,都是可以学会的。”母亲的鼓励,使具志坚幸司增添了勇气和动力,他下决心投身体操事业。这一年,他正好12岁。 

    在小学和初级中学阶段,由于经常受伤、住院,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但他对体操运动的酷爱却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为了能进日本体操运动的摇篮、日本许多奥运会选手的母校——清风高级中学就读,他决定读私塾来提高学习成绩。为此,他给别人送了整整一年的牛奶以换取学费,经过一年的奋斗,他终于进入了清风中学。 

  清风中学的校规是十分严厉的,学校经常采取许多奇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胆量,使他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自信。如学校老师经常因一个学生违犯纪律而罚全体学生静坐。有一次,具志坚幸司在走廊里停了一下,被老师发现,全体罚坐几个小时。有时睡到半夜,老师突然把学生一个个叫醒,让他们在神志不清时进行单杠、吊环训练。有一件事给具志坚幸司印象很深。他同长辈一起跑步时,那位老师突然让他与前面一位正在走路的姑娘一起走10分钟。具志坚幸司硬着头皮去了,结果把姑娘吓的扭头就跑。他在后边边追边喊:“对不起,你可以不讲话,只要同我一起走10分钟就行了。”另一次,老师又要求他向姑娘借钱,同样把姑娘吓跑了,他就大喊:“你可以告诉我地址,我会还给你的”。这种无理刁难,对他日后的赛场心理的培养影响很大。 
作者:水滴Q 
  
2008-9-12 06:46   回复此发言  

2 【日本体操教练】具志坚幸司<转>

  在这个学校里,有一个人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是桑原昭吉老师。桑原昭吉先生经常向学生灌输许多人生哲理,鼓励他们去积极创造,鼓励他们按书上的去做,就可参加奥运会。此时,他第一次把奥运会作为一个现实目标刻在心里,要象他心中的崇拜的体操冠军们一样,长大以后也当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同时,由山口先生著的那本《生存价值的创造》开始影响他的整个生涯。他整天把这本书带在身边,这成为他的精神支柱。 

  几年艰苦卓绝的训练,磨练了他。他开始在中学的体操比赛场上崭露头角。七十年代初期,他已被列入日本国家体操队的一名青年预备选手。1975年,具志坚幸司中学毕业后进入日本体育大学。同年12月,19岁的他首次在亚洲体坛上亮相,参加了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二届亚洲青年体操锦标赛,尽管当时他的动作难度并不引人注目,但他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六项全能总成绩名列前茅,共获个人全能、跳马、自由体操三项冠军,被认为日本体操界颇有发展前途的后起之秀。 

  1976年,他以最年轻的队员身份加入国家队,教练让他准备参加第二年5月(将在索非亚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国内选拔赛。这时,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万万没有想到,正当他为美好的理想即将成为现实而加紧训练时,意外却发生了,在一次训练中左腿腓骨骨折,脚掌来了个底朝天。这是他练体操以来受伤最重的一次。医生断言:“也许你不能再指望搞体操了。”具志坚幸司伤心极了。 

  就在这时,《生存价值的创造》给了他精神上的鼓励。意志坚强的他没有为此灰心,他让伙伴把两个哑铃和自行车内胎带进病房。“不管别人说什么,我还是想搞体操。”顽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力量使他闯过了伤痛关,奇迹般地痊愈了。3个月后,当他出院时,人们看到一个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的具志坚幸司,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上半身的力量居然比住院时大大地增强了的具志坚幸司。在1977年秋天举行的日本体操锦标赛上,他竟然获得了个人全能第六名。 

    1978年4月,具志坚幸司面临更为严酷的考验,命运再一次无情地戏弄着他。在赛后的一次翻跟斗训练中,他的右跟腱不幸断裂了,又住进了医院。此时,距斯特拉斯堡第十九届世界锦标赛举行的时间已近在咫尺。“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次打击对他来说简直是致命的。从事体操运动以来,面对剧烈的伤痛从不皱眉的他,第一次流下了眼泪。是啊,对一个运动员来讲,要在有限的运动生命内创造奇迹,机会是不多的。失去一次机会,可能因此而失去创造新成就的良机,那将是终身的遗憾。 

  就在具志坚幸司感到迷惘之时,他的恩师桑原昭吉老先生给他寄来了一封长信,这封信对具志坚幸司的帮助是很大的,他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路。伤病不仅没有摧垮他,反而更加激励他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投入训练。他一面专心养伤,一面在不太费跟腱的项目上进行补缺和克弱训练,改进动作的组织编排,提高动作的质量和比赛价值,很快使原来较弱的吊环、双杠项目,转弱为强,大大提高了他的全能实力。 

  几年来的两次伤病,使他销声匿迹于体操赛场,也影响了他很长时间的训练,但他一直在卧薪尝胆,因此,他的身体素质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以更良好的竞技状态投入训练。有人说:“没有两次住院,是不会有具志坚幸司的今天的。”这话虽有些夸大,但至少可以说,两次住院,使他的意志得到了超常锻炼。1979年,伤愈不久的他首次代表日本队出征,参加在沃斯堡举行第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获团体亚军,鞍马第三名,吊环和双杠两项第四名。 

  1980年,第二十二届夏季奥运会在莫斯科举行,这一年,具志坚幸司快满24岁了。刻苦训练,精心准备,不就是争取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吗?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具志坚幸司期待着能再次创造世界奇迹,能实现自己多年的夙愿。他的心里似有一团火在燃烧。可是就在大赛来临之前传来消息,为了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日本拒绝参加这一届奥运会。具志坚幸司第二次陷入绝望,整天喝闷酒,以酒浇愁,发泄自己胸中的郁闷。不过,在短暂的怅惘之后,他把目光移向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作者:水滴Q 
  
2008-9-12 06:46   回复此发言  

3 【日本体操教练】具志坚幸司<转>

  “1984年”、“洛杉矶”,届时,具志坚幸司在人生的道路上将要跨入第二十八个年头。对一般人而言,28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之时。但对体操运动员而言,28岁已经是个不小的年纪,再失去这个机会,也许他再也无缘参加奥运会了。因此,“1984年”、“洛杉矶”,对具志坚幸司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最后一次机会。每当想到这一切,具志坚幸司就心潮澎湃,难以平静。 

  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曾经说过:“世界上只存在两种力量,这两种力量就是利剑和精神,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精神总是能征服利剑的。”拿破仑的这句话确实有道理,具志坚幸司在经受了两次挫折以后,他并没有消沉。他决心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具志坚幸司又投入了更加顽强的苦练之中。也许运动的最佳年龄期已经过去,但是拼搏、奋斗的本身,也是不懈的追求。他明白,随着体操运动的不断发展,要是不掌握比别人高人一筹的技术动作,没有自己的绝招,要想在激烈的角逐中独占鳌头,简直是不可能的。为了在高水平的角逐中能稳操胜券,具志坚幸司开始在创新动作上努力了。他从世界体操动向和趋势的考察中,结合自己的特点,不断创新,推出了一套技术新颖、动作惊险的体操编排。

  自由体操原是他的弱项,为了适应自由体操中空翻动作向筋斗加长、加难的发展方向,他将“团身后空翻两周落地”改编成“后手翻接团身后空翻转体360度”。这套最新动作不仅可以减轻脚的负担,避免脚伤复发,而且使成绩大大提高了。 

  以往在吊环项目中,人们普遍采用大幅度摆动的技术。但具志坚幸司认为,若要取胜,只有把功夫下在增强力量性和研究下法上。对此,他将“水平支撑慢落下”改编成“后水平悬垂”。正式比赛中有时还加进“旋转720度”的高难度下法。经过这番努力,他在吊环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时期,他在一系列洲际和世界性重大比赛中都取得了良好成绩:1980年在多伦多第五届世界杯体操赛上,他东山再起,获单杠冠军(19.65分,与苏联队马库茨、日本队锦井并列),鞍马亚军(19.40分),个人全能(57.95分)和吊环(19.45分)两项第三名。1981年在莫斯科第二十一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与苏联队亚历山大·季佳京(Alexandr Dityatin,生于1957年8月7日)并列获得双杠冠军(18.825分,),还获得团体亚军(585.85分),个人全能(117.975分)和自由体操(19.650分)两项第三名,单杠第六名(19.625分)。1982年在萨格勒布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上获得跳马(19.675分)和双杠(19.75分)两项亚军,吊环第五名(19.55分);同年在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洲运动会上,以18.60分获双杠冠军,团体(288.55分)和跳马(19.40分)两项亚军,个人全能第四名(116.25分),吊环第五名(19.45分),自由体操第六名(19.30分);1983年在布达佩斯第二十二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获吊环冠军,个人全能亚军(118.425分)和团体第三名,双杠第五名。 

  时光如流水,具志坚幸司日夜盼望的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终于来到了。为了备战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他在前世界冠军监物永三的指导下,拼命训练,有时一天训练时间要超过长达八小时,竞技水平处于巅峰状态。同时,具志坚幸司也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体坛人才辈出,在体操精英荟萃的洛杉矶,像自己这样的“高龄老将”还是不多的。“是否能经受住年轻选手的挑战?”具志坚幸司心里忐忑不安。赛前,一些体操行家们在预测体操各项金牌的得主时,也并未将具志坚幸司列入最佳人选,只是认为,他有可能成为某个单项的金牌争夺者。 

  竞争异常激烈的奥运会体操比赛的战幕拉开以后,一开始,具志坚幸司并未显示出优势。在首先进行的团体比赛中,他出师不利,个人全能积分仅列第五名,与名列第一的美国选手彼·维得玛尔(Peter Vidmar,生于1961年)相差0.175分。这种形势对具志坚幸司确实很严峻,他必须在以后的个人全能的角逐中,6个项目每项都取得高分,方能夺取桂冠。但在高水平的争夺中,稍有失误,就会铸成大错,具志坚幸司想要从第五跃居第一,谈何容易!但他暗暗下定了决心:一项一项去拼,确保每一项都取得成功!他的教练阿部和雄先生事后谈起这场比赛时,不无感慨地说:“每赛一项他都要考虑下一项该如何去进行,每一项都似乎是作为最后一项来奋争的。” 
作者:水滴Q 
  
2008-9-12 06:46   回复此发言  

4 【日本体操教练】具志坚幸司<转>

  个人全能比赛的第一项是鞍马比赛,具志坚幸司的“托马斯全旋”动作干脆利落,得9.90分。第二项是吊环比赛,吊环是具志坚幸司擅长的项目。他的水平支撑等静力动作和最新的空翻下法做得稳健有力,夺得了9.95分。于是他的名次上升到第四位,接着是跳马比赛,具志坚幸司做的动作是普通的“直体冢原跳(跳起侧手翻转体90度接团身后空翻)”,但是落地时却像一根铁钉钉在地板上,纹丝不动,因而获得了满分,这是他的名次已上升到第三位。在双杠比赛中,具志坚幸司的“大回环”动作虽然做得幅度大,潇洒自如,但是在做“后空翻两周下”是未站稳脚跟,只得了9.90分。还剩下两项比赛了:这两项比赛是单杠和自由体操,争夺更加白热化了。观众们开始注意起这位原先并不起眼的“老将”。 

  功夫不负有心人,比赛要靠硬功夫。具志坚幸司靠着扎实的基本功和稳健的高难动作,沉着应战,一项一项地拼,兢兢业业,绝不轻易放过0.1分的细微错误,不断扩大战果。在单杠比赛中,他以动作优美、落地稳健取得9.95分。此时,美国选手彼·维得玛尔由于在吊环比赛中出现小失误后一直显得拘谨,跳马比赛的动作僵硬,落地不稳,中国选手李宁也由于在双杠上做“托马斯全旋后成倒立”动作时有一条腿弯曲,因此,维得玛尔和李宁都未能获得高分。五项比赛结束,具志坚幸司已以108.80的总分跃居首位。 

  现在就看最后一项自由体操的比赛了,李宁、维得玛尔和具志坚幸司三人为了稳拿高分都放弃了高难动作,具志坚幸司第一个出场,他的“后空翻两周接小翻再接后空翻”动作,腾空有高度,落地又稳当。此外,他的托马斯全旋动作也做得舒展自如,最后以后空翻两周结束。整套动作连贯、稳健,获得9.90分。至此,具志坚幸司稳扎稳打、“以稳取胜”的策略再次结下硕果,以0.025分的微弱优势战胜美国运动员彼·维得玛尔摘得金牌(118.700分),终于登上了奥运会体操个人全能冠军的宝座,登上了个人成绩的顶峰。另外,他还获得吊环金牌(19.850分),跳马银牌(19.825分),单杠(19.950分)和团体(586.70分)两枚铜牌,双杠第五名(19.800分),自由体操第八名(19.450分)。 

  16年来,具志坚幸司日思夜盼,希望有朝一日能获得奥运会桂冠,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可是,具志坚幸司对此却感到那样的突然。所以,在做完最后一个动作走到场边时,他竟然无法立即与队友打招呼,因为他已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事后,具志坚幸司对记者说:“为了这个时刻,我不知等了多少年……”他还认为,早在四年前的莫斯科奥运会上他就应该得到金牌,可惜,那次他未能成行。如今他终于如愿以偿了。 

  1984年12月22日,具志坚幸司被授予国家体育运动最高奖“日本体育奖”。 

  1985年他最后一次代表日本队出征,参加在蒙特利尔第二十三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获双杠第三名(19.775分),这是日本队当时最好成绩之一(其他如:小西裕之——鞍马第三名19.625分,山胁恭二——吊环第三名19.60分,渡边光昭——单杠第三名19.70分)。 

  在他长达10余年的体操生涯中,几乎每天都要训练8个小时,其间的酸甜苦辣的滋味他都品尝过。他最先创造使用的双杠“向后大回环转体180°成倒立”(D组)和背向的“向后大回环转体180°成挂臂撑或支撑”(D组)经国际体操联合会认可,以他的姓名命名,并列入《国际体操男子评分规则》(1989版)难度表中。 

  1985年底具志坚幸司引退,专职从事教练工作。他虽然不再出现在赛场上,但日本人民不会忘记这位为日本夺取过奥运会金牌的充满韧劲的运动员。1987年3月他31岁时,与比他小两岁一直崇拜他的日本姑娘结婚,现在德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自我封闭
后一篇:恐惧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