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丝路,令我感动的旅拍
标签:
摄影旅拍展览分享尔冬强 |
分类: 生活记录 |
一个人的丝路,本篇并不是我的作品,而是近期在中华艺术宫展出的尔冬强的视觉文献展。本来位于二楼的静悄悄的大展厅,外面只有几匹纸做的骆驼和悬挂于两侧长廊的各种异域风情的帐篷房屋模型,每走到一个模型下面,都有属于当地的特殊乐声悠悠传来。例如马头琴、评弹、甚至虫鸣狗叫。
展览有巨大的手绘地图,黑白的巨幅风景,各地乐器与食物。然而真正令我感动和流连的,全部来自他旅拍的人像部分,我用手机按下了喜欢的图片,虽然我知道因为光线、像素、尺寸等等关系,无法高质量完整地展现原作的十分之一,只能分享个大概,喜欢的朋友们缺勿错过,自己去看吧。我个人真的非常非常喜欢,那些来自异域的非凡的黑白力量:
一个人的丝路,前言抄录:
蚕在中文里面是天赐之虫。大自然馈赠了一种神奇的植物和一种神奇的动物给中国,而中国则把丝绸馈赠给整个世界。蚕丝至细至柔,却注定要编织出文明史中最美最强韧的一场书写。中文里面文字和织物的纹理紧密相关,丝线相接则成为联系,是连接“他者”,特别是对远处的“他者”的知觉能力。修改文章是“编”辑,记录历史是“结绳”,人体的秘密是“经络”,人类集合成共同体是“组织”,人类的合作是“团结”,“经营”管理社会则是“经纬天下”。编织的精神渗透在中华古文明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一种关于不同的脉络如何相互关联成为整体的知识。中国的社会思想从来无关乎切断和抹杀,覆盖和挤压,而是勾连、相遇、结合的过程。
这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强大的力量。正如最柔软的丝绸使整个大陆为之倾倒。丝绸注定要穿越沙漠和隔壁、草原和冰山、穿越口音和宗教,带着音乐和驼铃,走出一条道路。丝绸所到之处,就有繁华与合作。张骞和班超走过这条路,鸠摩罗什和玄奘走过这条路,李白走过这条路,马可波罗走过这条路,更多的人,罗马人,波斯人……走过这条路。这条道路从来都是关于好奇与信任、繁荣与梦想。
十五年来,一位叫尔冬强的中国摄影家不断地在重走这条路。他是丝路上又一个聆听者、见证者、发现者。当然,每一个行走在丝路上的人,都是文明的使者。古往今来每一个人的丝路,都像丝一样柔软,也像丝一样坚韧。无数次这样的行走,编织出了欧亚文明的锦绣。
今天,一条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在这条路的沿线展开。丝路上的每一眼泉水都记得:每一次这条道路被断绝,都是族群隔绝和暴力的暂时胜利。但每一次这条道路都会被人类共同体沟通和交往、交换的意志重新凿通。
中华文明是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不断学习、融合和贡献中形成的。这个文明的政治智慧,历来注重族群内部和族群之间的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中国在丝绸之路中扮演的是一个和平、包容、开放和友好的大国角色。丝绸之路是中国人率先走出来的,但它属于全世界。尔冬强对丝绸之路的多次重访,正是中国文化人促成这种沟通的最新努力。
这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强大的力量。正如最柔软的丝绸使整个大陆为之倾倒。丝绸注定要穿越沙漠和隔壁、草原和冰山、穿越口音和宗教,带着音乐和驼铃,走出一条道路。丝绸所到之处,就有繁华与合作。张骞和班超走过这条路,鸠摩罗什和玄奘走过这条路,李白走过这条路,马可波罗走过这条路,更多的人,罗马人,波斯人……走过这条路。这条道路从来都是关于好奇与信任、繁荣与梦想。
十五年来,一位叫尔冬强的中国摄影家不断地在重走这条路。他是丝路上又一个聆听者、见证者、发现者。当然,每一个行走在丝路上的人,都是文明的使者。古往今来每一个人的丝路,都像丝一样柔软,也像丝一样坚韧。无数次这样的行走,编织出了欧亚文明的锦绣。
今天,一条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在这条路的沿线展开。丝路上的每一眼泉水都记得:每一次这条道路被断绝,都是族群隔绝和暴力的暂时胜利。但每一次这条道路都会被人类共同体沟通和交往、交换的意志重新凿通。
中华文明是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不断学习、融合和贡献中形成的。这个文明的政治智慧,历来注重族群内部和族群之间的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中国在丝绸之路中扮演的是一个和平、包容、开放和友好的大国角色。丝绸之路是中国人率先走出来的,但它属于全世界。尔冬强对丝绸之路的多次重访,正是中国文化人促成这种沟通的最新努力。
前一篇:五星马术赛亲历——比赛篇
后一篇:六月,静待花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