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好好,好

(2010-11-01 12:45:17)
标签:

先锋话剧

当代艺术

下河迷仓

娱乐

分类: 生活记录

星期天的早上做了一白日梦,梦见自己坐在某市公车上,发现身上没带钱,尴尬中打电话四处求助。。。我想可能是最近周末自己出门,或单车或步行或轨交,总不喜欢带钱包带钥匙带手机之类,包包口袋精简再精简,刻意搞得轻装上阵的缘故吧。果然应验,到了晚上,搭地铁搭轻轨去看一场名字就叫《好好好》的小剧场先锋实验话剧,口袋里就装了100元钱和交通卡,出了门才发现唯一的行装单反相机里面,居然忘了放存储卡,真是杯具!

 

看话剧的地方叫“下河迷仓”,据说已经成立6年,关于下河迷仓,青年报曾经这样写道:已经成立六年多的“下河迷仓”和它的各项作为已经是上海唯有可骄傲存在的当代艺术平台和事项,影响力及至京、广、港、澳、台和日本、韩国等地。当然,“下河迷仓”的作为又并非为了影响力,而是为大上海不应该有的缺失。至今,“下河迷仓”已经是上海地区为主体的青年艺术人共同的理想构筑,或已经成为不可缺失的创造力体现场所。

 

而有关这个奇怪名字,我特意去搜索了一下:我们这座城市的南端有一条河,西接漕河泾,东连黄浦江。开埠以来的河道传承叫龙华港。相依而伴的路自然也有一条:西通漕宝路,东邻龙吴路,似乎是龙体摆尾往北一扭,情牵天钥桥路,有意无意间的通途域名叫龙漕路。路名仍是路名,它的意义莫过于路人能择名而行。而龙华港事过境别,与苏州河遥遥相望已是北上之观,也自然有了南端为下别称下河。

不置可否,某日同仁共聚拾得白日一梦,似乎是仙意使然天人指引,于龙华港作“下河”神游之际竟惑然有得陈年货仓,迷迷茫茫之际顿觉灵气往来,居然异口同声蹦出四个字“下河迷仓
”。“迷仓”为迷,寻觅不易。弯弯曲曲循上通下,黑漆漆如幽宫,空荡荡似古穴。于天地不着之间,常有仙客摆谱,常有智者探密。时有西人西文概括拟作国际定语:DOWN-STREAM GARAGE。为此,智者知文化之趣,迷者仍以迷为乐。心意相随执迷有悟者 我们迷仓共聚……


下河迷仓原创俱乐部无偿将自用艺术原创工作室提供给艺术家个人或团体作为原创戏剧、音乐、美术、舞蹈、影像、诗歌等艺术实践和原创作品交流的使用空间。

 

这地方其实一点不难找,3号线龙漕路下来,左边一转弯就到弄堂口了,说是弄,其实比较宽阔的小马路,不放心就随便问问弄内路边小餐厅小卖部,老板都会热心地给你往里一指,然后再往里弯一弯,夜空中就看见“迷仓”的灯箱招牌了。而路灯稀少黑漆漆的弄内走着的三三两两年轻人,居然到最后都统统会无声地汇聚到3楼迷宫一般黑漆漆的小剧场去了。

好好好,好

一些涂鸦,一些旧招贴,一条涂成黑色的狭窄楼梯,老仓库改建的迷仓,确实像迷宫一样。当晚的演出,属于2010当代艺术年度交流展演“秋收季节”的一剧目,任明炀戏剧工作室的《好好好》,讲述的是“散戏”之后的意犹未尽,四个演员在一片狼藉的舞台上开始了他们新的旅程。当历史的戏剧落幕之后,我们该如何开始全新的演出?《好好好》体现了作者对戏剧形式的痴迷和反思,以及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敏锐洞察。

 

这里的演出是免票入场、自愿捐助形式举办的,但必须网上预约。当晚小小的剧场内灯光昏暗,气氛诡异,场地简单,却座无虚席,有的人因为没有预约而最后坐了小板凳。尽管这场话剧不是我非常喜欢的题材,甚至有些段落的处理让我感觉零散略显乏味,但据我观察,整场1个小时左右的演出中,没有人提前退场的,而且还常常会不由自主爆发出一两声由衷的笑声。超近距离的表演,演员不戴麦连呼吸都听得清清楚楚,也令我想起早年跟LG常常去席地观赏复旦燕园剧社的实验演出的场景。


好好好,好
这些年来,安于在家里看看电影电视剧,突然跻身老老小小的文艺青年中间,欣赏80后创作的还不是非常成熟完美却想象力远远超越现实的作品,有点不大适应了。最后补上一套在迷仓收来的一套黑白木刻小卡片,风格鲜明,这个我蛮喜欢。《住在砖墙里的作家》,曾在迷仓演出的实验剧场作品,剧照很精彩,可惜已经演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忙活
后一篇:难得好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