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乌镇西栅故乡 |
分类: 走读山水 |
乘着十一假期,带着家人重回故里,是我的一个心愿。早就听乌镇的朋友略带着自傲又不无忧虑的复杂情绪向我描述乌镇现在的景象:继多年前开发了东栅景区后,西栅也被划成了一个方圆4.5亩地的更大的水乡风景区,一些文革时期被毁的历史建筑都得以纷纷恢复,沿街的原住户被清出了景区,换上中青旅与桐乡旅游公司统一规划管理的民宿(民俗酒店)以及多家星级酒店粉末登场,贵一些的会所,甚至一晚需要1880元。我童年的植才小学也搬迁到了南栅,原址改成了两府衙门。
开车回乌镇是由表弟带领的,要是没有他,我甚至很难分辨回乡的路。我们在乌镇子夜酒店用完午饭后直接进入西栅景区超大的停车场,由于习惯反应,我仔细看了看停车标准,小车停12小时才5元,真是太便宜了,停车场有多个小伙在指挥着,井然有序,而且家乡人显然是热情和客气的,他们身上自然地透着一股我所熟悉的淳朴的味道!西栅入口处的服务中心就特别人性化,粉墙青瓦的房子里面,处处可见现代化的设备,人性,方便,国际化,可见中青旅与桐乡旅游公司在管理上还是非常具有专业素养。进入景区有水路和陆路两条选择,我们乘坐电瓶旅游车直奔了白莲寺塔。
桥中桥西高桥仍在那里,它们曾经是那么高,在童年的我们眼里就是西栅的尽头和象征,现在被西栅徒然增加的许许多多小桥流水、青砖白墙、水廊水阁包围中,已经没有什么太特别之处了。
说实在的,这次游乌镇,我总是有一种似曾相识又陌生的感觉,仿佛,我们只是踏上了任何一个相似的建筑古老独特,安静秀丽的江南水乡,只有在那些弯弯曲曲的老街店铺,偶尔听见熟悉的乡音,仔细分辨小时候玩过的西栅细长弯曲的街道老茶馆,依稀可辨的同学家河岸房子,才使我回忆起印象中的乌镇的样子。而婆婆更加回味5年前游览乌镇东栅时,我跟临河水阁中依然留住着的老邻居隔水招呼、还有沿街老太太摆出小摊卖乌镇小吃的情景,她说那才是原汁原味的水乡的味道,如今西栅尽管修缮得完美无缺,却由于失去了原著居民生活的痕迹,总觉得缺少了许多活生生的水乡风味而略显矫情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