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百年民宅历史文化 |
分类: 美国游记 |
我们在芝加哥只呆足两天,除了在城市中心尽情观览现代建筑外,也参加了一个有关介绍十九世纪老住宅建筑的小型团体,团队里主要都是爷爷奶奶级游客,年轻人对建筑历史大多不感兴趣。我们集中参观的是位于Jackson大街和Lafin大街交汇处的一个对美国人来讲很古老的修建于十九世纪末,并且在芝加哥大火中没有殃及而保存完好的街区。这里房子的风格各异,有意大利式的,哥特式的,也有混合的,我们除了在街道上边听导游讲解边看建筑外表外还得以进入其中一户人家中参观了房子的结构,女主人介绍说这里原来的主人是做木材起家的生意人,所以整栋房子在用料上特别讲究,都是精挑细选的好木材,主人还特别喜欢艺术并且极具公益心,他曾向市政府捐出百万美圆用以芝加哥城市雕塑的维护修缮,如今100年过去了,这笔公益基金如今一直被使用着,美国有着这样高尚品德的富人还真不少,我们在公园也经常看到供人休息的椅子或大家观赏的花草树林是某位个人所捐助的这样一些小牌子。
其实,在美国百年就算非常了不起的历史了,这样的房子被当作宝贝一样保护介绍,市政也参与保护建设和维修。而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比百年更古老的建筑比比皆是,但不管在城市还是乡镇,这些建筑的命运大多不是被粗暴拆除,就是任其破损下去,得不到保护和修缮,我不知道是否因为中国历史实在太长,古迹实在太多,以致如今的人们只顾着追求财富,追求名利而麻木忽略了我们身边祖宗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这也让我想起我美丽可爱值得骄傲的家乡乌镇,在我小的时候,古镇经历了文革后又一番反复无谓莫名其妙的改建和损毁,包括曾经发生的为了方便领导参观茅盾故居,而把原本古老的青石板路改建为水泥路等事件。但令人欣慰的是古镇在最近几年确实得到政府重视,投入巨资进行了很大程度的修复完善,尽管那里大多民宅为了迎合旅游开发而修复得“今非昔比”了,但至少保存和还原了大部分古镇的特色风貌,石板桥梁\路面和纵横交错的河道也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治理。祈望乌镇政府在大力开发旅游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加倍关注如何在文化上的深层保护和发掘,还原一个原汁原味的有着几千年文明的文化古镇,使游人在游览时不光只是走马观花看看乌镇外表粗略的所谓水乡特色,也能有机会静下心来仔细体味其中与其他水乡古镇不同的非常值得体会的人文气息。
刚表扬完,第二天就变天了,下雨还降温,够冷的
路边漂亮的跑车
晚上投影在街道上的商店LOGO
我们入住的凯悦酒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