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杏坛》俱乐部儿童教育主题活动精彩开讲

标签:
杂谈 |
“虎妈”“狼爸”启示录
2011年12月30日山东卫视《新杏坛》俱乐部儿童教育主题活动在济南历城双语实验学校德惠楼多功能厅举行,国学启蒙教育专家李广斌先生为广大家长作了题为《“虎妈”“狼爸”启示录》的精彩演讲。此次活动由《新杏坛》栏目和历城双语俱乐部联合举办。![]()

李广斌,国学启蒙教育专家,儿童国学品牌“童学馆”创办人。结合心理学和国学,探索如何利用中国文化资源促进儿童心灵发展。主持并开发了0-12岁的“儿童国学启蒙课程体系”和配套的“幸福人生父母课程体系”。同时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动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化与儿童发展课题组副组长、北京金色摇篮潜能教育机构副总裁。
俗话说“三岁看小,五岁看老”,一个孩子在五岁之前所受的教育基本上决定他的一生,可见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然而在谈到孩子的教育上广大家长又是一片茫然。到底是应该看重对既有知识的掌握,还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通过严格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自律,还是通过对他们的赞美,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西方教育和中国传统教育到底哪个更适合中国的幼儿教育?
“虎妈战歌”震惊美国教育
2011年伊始,在地球的另一端,一位自称“虎妈”的美国华裔妈妈,因其出版的《虎妈的战歌》一书中严厉的逼子成才的教育方式,在美国掀起了一场“中美教育方法”的论战,究竟是中式的严厉管教对孩子的培养更有力,还是美式的宽松教育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潜力?这场争论更是席卷了全球知名媒体的各大版面。
目前西方教育普遍的存在的问题是父母在意让孩子自由,这有利于孩子拥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但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过多要求,这就直接造成孩子关注吃喝玩乐、看影碟电视、不勤奋上进、遇到问题退缩等种种问题。
“虎妈”蔡美儿认为,有些严苛的教育,实质上是掌握孩子人生的最初“选择权”。孩子年幼时,不了解社会,也不可能会有明智、成熟的选择,需要家长为其做出正确的“选择”,家长要负起这个责任,督促孩子去实现这个“选择”。随着孩子逐渐成熟,有了自己做出选择的能力,家长就应该放手给孩子。
有教育专家认为,“虎妈”的名声大噪,与美国教育界的改革呼声乃至民众对美国前途的危机感不无关系。在不久前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美国学生在阅读、科学和数学中排名都在15名以后,中国上海的学生在三项中都名列第一。去年以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多次表示,美国学生的教育正在落后,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他指出,这一局面必须得到改变,否则整个国家的未来岌岌可危。
其实“虎妈”敲响的其实不仅是美国教育的警钟,对我们中国目前的教育来说同样有很深的启发。
李广斌老师认为,在国际教育交流与融合的大趋势中,“虎妈”的教育理念也许并不能充分代表中国家长,中国“悍母式”与美国“朋友式”教子之道也未必水火不容。家长需要在教育方法上寻求一条“中间道路”,帮助孩子应对全球竞争的现实。美国的家长们不能“仁爱”过头,而中国的父母也不要对孩子一味地严苛,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教导他们更好把握生活。
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
一根鸡毛掸子,一句“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狼爸”火了。尤其是最近,他又声称要把女儿们培养成“宋氏三姐妹”,引起更大争议。“狼爸”,名为萧百佑,香港商人,自称“中国狼爸”,用“打”的教育方式,将三个孩子送进北大。“狼爸”按照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结合自己的理解,创造出一套别具一格的“萧氏教育理论”。他在倡导“快乐教育”的今天,常备藤条和鸡毛掸子,用最传统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他始终相信,在中国长大,在中国发展的孩子必须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
李广斌老师说,“打孩子”在中国是历来有传统的。教育,包括爱和管教,缺一不可。狼爸的这个“打”不是暴力宣泄对孩子的不满和愤怒,而是一种惩戒,里面包含了一种父母之爱。其实孩子犯错进行适当的惩戒对孩子的成长还是有作用的,但是又不能过于依赖严苛、责罚的教育方法,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改变反而还会起到反作用,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成长不利。
中国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不是对孩子严不严厉的问题,而是对孩子过分地溺爱。李老师指出,现在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会宠溺自己的孩子。产生这一现象的一个很自然的原因就是,现在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及其他家人把全部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并很自然地认为,反正只有这么一个孩子,不对他好还对谁好?所以,一味地娇惯、放纵无形中给孩子培养了很多不好的恶习。“痴迷玩耍娱乐,拒绝探究学习。无规矩没礼貌,情绪化不节制。奴役父母老人,自私自利无他。逃避困难,不耐挫折,推卸责任。”这是孩子普遍存在的四大恶习。面对这些恶习,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们进行改变呢?李老师说,对孩子的教育首先是要培育他的德行,而且德行教育一定要釜底抽薪,越早越好,等到长大出问题再来纠正,不仅事倍功半,而且效果不好。
李老师通过这么多年的儿童心理研究总结说,转变孩子的恶习一定要透过习性看心灵,对孩子要有更高的敏感度和更严格的态度。从心灵观照入手,转行为习性。发“敏”之心,弱“钝”之心;发“学”之心,弱“玩”之心;发“乐”之心,弱“怨”之心;发“礼”之心,弱“纵”之心;发“仁”之心,弱“私”之心;发“勇”之心,弱“怯”之心。通过心灵教育,让孩子德胜于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李老师当天的演讲妙语连珠、博古喻今,他对目前儿童教育问题的分析让广大家长深有同感,他的教育观点赢得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