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调研《新杏坛》

(2009-07-23 13:24:06)
标签:

杂谈

 

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调研《新杏坛》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近日对《新杏坛》栏目进行为期两天的调研,调研内容为《新杏坛》在弘扬和传播国学方面的缘起和方式。通过对《新杏坛》的发起、运作、节目效果等方面进行调研,研究分析电视类媒体传播传统文化、影响公众的方式和机制。

课题组对《新杏坛》栏目组的的制片人、策划人、编导、《新杏坛》俱乐部副秘书长、《新杏坛》俱乐部主席、《新杏坛》俱乐部会员进行了采访。调研组同时走访了《新杏坛》企业俱乐部代表济钢青年俱乐部、热力俱乐部,社区俱乐部代表上善若水俱乐部,与俱乐部会员进行座谈,畅谈《新杏坛》在国学方面对他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人民大学传统文化复兴研究组是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的一个课题组,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隶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7年4月。课题主持人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康晓光教授,课题组成员均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调研《新杏坛》

中国人民大学调研团队在认真记录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出现复兴态势,而且正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研究”课题组,希望通过系统的实证研究描述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现象,并分析其兴起的原因及可能的后果,以推动传统文化复兴,弘扬传统文化。目前课题组的研究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调研,通过典型调查,运用社会运动理论,描述和分析这场文化民族主义运动,在这个阶段康晓光教授著有《当代中国大陆传统文化复兴现象研究》一文,并出版了著作《中国归来》。第一阶段调研的基础之上,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通过详尽的调查,运用文化理论,描述和分析这一运动的成因及其可能的影响

《新杏坛》开播后不断开拓和创新,既弘扬传统文化,又关注社会热点,通过多种形式打造栏目影响力,努力践行《新杏坛》的文化定位:电视版的文化苦旅,高雅文化的大篷车,探索真正适合《新杏坛》的发展之路。课题组赴济之前,对栏目组制作的一系列节目全部进行了观看,对《新杏坛》相关的媒体报道、博客、网站等信息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最后对《新杏坛》做出了如下评价——“媒体行业中传播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此次调研,也是对栏目极大地认同和肯定。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调研《新杏坛》

调研组此次对《新杏坛》栏目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内容包括《新杏坛》创建的源起、目的和过程;《新杏坛》目标群体的定位、节目功能及风格的定位;《新杏坛》传播内容的选择、规划和安排;《新杏坛》传播国学的方式、方法;《新杏坛》传播国学的效果;《新杏坛》发展前景和战略设计;《新杏坛》观众俱乐部的基本情况;《新杏坛》观众的收看节目的感受、体会,对节目的评价。

课题组尤其对《新杏坛》俱乐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与俱乐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运用俱乐部7680名会员的广泛基础,在民间深入调研,调查《新杏坛》的文化普及对会员生活、心态等方面的影响,探讨文化的民间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调研《新杏坛》

来自热力俱乐部和港华俱乐部的负责人在介绍俱乐部的相关情况

 

课题组此次之行,在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从理论的高度全面系统地分析《新杏坛》文化推广的创新模式和深厚内涵,得到了很多在公共文化事业领域进行学术研究的理论启示。同时,栏目组也利用这个机会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审视,更好的推动此项文化事业的发展。《新杏坛》栏目全体人员团结一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也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栏目也将藉此契机,进一步将《新杏坛》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流文化品牌栏目,山东省建设文化强省的标志性项目,更好的传播国学,推广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