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心观众(会员)来信选摘(二)

(2009-06-22 16:27:47)
标签:

杂谈

   随着新杏坛俱乐部“全民开讲”活动的深入开展,最近我们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来信。以下是会员张德中的来信以及我们工作人员对其的回复。

感谢观众对节目的喜爱支持,感谢观众对俱乐部的活动的参与,期待你们的对我们节目和俱乐部的多多关注,欢迎来信!

 

           张先生的来信

《新杏坛》节目组:

你们好!

谢谢你们这么快就对我的讲稿——职场人生话<论语>有了回应。

我会按照你们的要求对讲稿进行修改,并保证每讲在40~45分钟之间。

过段时间,我将我的讲课经历、视频发给你们。

如果方便,节目组能否指定一特定人员,以便与他(她)商量稿件的修改。电话沟通会更直接一些。

 祝你们工作愉快!

 张德中(159****6787)

2009-6-18

 
  《新杏坛》工作人员的回信

张先生:

您好!

首先感谢您对我们栏目的关注和不吝赐教。

您惠寄的《职场人生话<论语>》讲稿我们已经拜读,感觉受益匪浅。以下是读后的一些感想和如果作为电视讲座出现提出的一点建议和意见,谨与您商榷。

一、讲稿的结构和节奏都很好,特别是注意融入许多故事,极为生动。

二、每讲如果作为单独一讲,尚需进一步改造,即首先文稿字数、风格要统一(您的稿子现在有长达9页的,也有不到3页的,比重不一);其次,故事的数量也需有一个标准,根据我们的经验一堂讲座按40-45分钟(编辑后)计,6-7个小故事是比较相宜的(您的稿子中有的多达12段故事,有的则只有3段)。

三、在与传统智慧《论语》的解读融合方面,前半部分很好,但是感觉每讲结尾缺乏照应,若能在末尾采用适当的方式总结、照应、回顾一下,即如先是原文然后用故事展开最后再用自己的心得收回来这样的方式处理,想必效果会更好。这一点也是从观众接受角度来说的。

四、关于《论语》相关原文的解读,您既有自己的心得,我们不便评判,唯建议其相关文字和故事能够基本通篇脱稿演讲,方为最佳。

我们非常荣幸能与向您这样热爱文化的学者、人士真诚交流。以上意见亦就事论事、发自诚恳,并结合电视讲坛的特点来说的,绝无不尊重之意,若有唐突之处还望先生雅量莫怪。

另外,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合作的话,您提供的信息还远远不够,所以,若方便,请您能否进一步提供以下材料:一您的风采照片;二您在社会上讲课的经历(举几例即可);三您讲课的视频片段(最好能有);四您的简历。

我们的通讯地址是:山东省济南市青年东路1号文教大厦北楼731室 邮编:250011

专此。

顺颂台绥!

 《新杏坛》敬复

2009.6.16
  

     张先生的回信

《新杏坛》节目组/制片人:

你们好!

我有一个讲稿——职场人生话<论语>(这次只发讲稿的一部分给你),不知能否在《新杏坛》开讲?请你斟酌!

《职场人生话<论语>》与于丹的《<论语>心得》、《<论语>感悟》定位不同,《职场人生话<论语>》针对的人群是高中生、大学生、公司职员、企业员工、公务员群体。

如果说于丹的《<论语>心得》、《<论语>感悟》是煲给大众的一碗心灵鸡汤,那么我希望自己开讲的《职场人生话<论语>》能为职场人士(或年轻学子)点亮一盏心灯,驱散职业生涯中的一些迷雾。

如果你将我的讲稿与于丹的《<论语>心得》对照看,就会发现我对《论语》解读的独特性与实用性。我现在正在对讲稿进行改造,增加一些令职场人员困惑的问题的解决之道,以使讲座更加吸引人。

现在,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人生智慧、管理大道,已成为很多企业家、社会大众的共识。对《职场人生话<论语>》,我是有信心的。

如你们觉得我的讲稿能在《新杏坛》开讲,那么我就对《职场人生话<论语>》讲稿做进一步的口语化改造,并增加适当数量的紧扣社会现实的案例,以便使讲座变得幽默、风趣。

我的联系电话为:159********。

 祝你工作愉快!

 张德中

2009-6-15

 




200万种商品,最低价格,疯狂诱惑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