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PK易中天

标签:
杂谈 |
两位学者在PK时唇枪舌剑
这场讲座将作为山东卫视《新杏坛》五一特别节目在山东卫视播出,敬请期待!
4月24日,应山东电视台《新杏坛》栏目之邀,易中天与马瑞芳在山东大学科学会堂举办了一场题为《曹操PK王熙凤》的讲座。节目效果万人空巷,两位嘉宾妙语连珠,现场热闹火爆,妙趣横生。另,这场讲座将作为山东卫视《新杏坛》五一特别节目在山东卫视播出,敬请期待!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以在《百家讲坛》上讲曹操闻名于世,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在《新杏坛》把王熙凤讲得风生水起。如果让他们来个“反串”,马瑞芳讲曹操,易中天讲王熙凤,他们还能讲得妙趣横生吗?
昨天下午,作为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序曲,应山东电视台《新杏坛》栏目之邀,易中天与马瑞芳在山东大学科学会堂举办了一场题为《曹操PK王熙凤》的讲座。两位学者不仅在PK时唇枪舌剑,在回答大学生提问时也是妙语连珠,热闹的现场气氛丝毫不亚于郭德纲的相声专场。
对话一开始就很爆笑
讲座定于下午3点开始,记者两点钟赶到山东大学时,科学会堂外几百名学生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他们来自山大各个校区,很多都是不惜请假来听这堂讲座的,而其中女生又占了大部分,可见易教授的魅力指数惊人。也难怪讲座一开始,一身鹅黄色套装、神采奕奕的马瑞芳就拿衣冠楚楚的易中天开起了玩笑:“今天台下来了这么多同学,知道你们都是来看谁的,他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公鸡中的战斗机,还有句流行语叫‘穿上立领衫你就成了易中天’。”易中天的反应也很快:“山东人都这么夸人吗?我感谢你祖宗八辈。”调侃归调侃,易中天此番“打虎上山大”,可是给“小姐姐”马瑞芳带了别致的见面礼:一副雅致的对联。上联为“春和待清风青柳直追白羽”,下联为“室雅停芳草聊斋堪比红楼”。上联嵌进了研究方向为柳青、刘白羽的马瑞芳丈夫——— 山东大学现当代文学教授牛运清的名字,下联则嵌进了研究《聊斋志异》、《红楼梦》的马瑞芳的名字。不过,横批却有点雷人:“牛头对上马嘴。”
说到曹操和王熙凤,马瑞芳告诉现场的同学:“我对他们两人的评价就是对易中天、于丹的评价,他俩是坏包。‘包’在这里的意思是坏得很可爱。他们都笑对人生的无奈。”
曹操和王熙凤就像包工头
昨天的主题是“曹操PK王熙凤”,两位学术名人一致认为,曹操和王熙凤最大的不同点是“曹操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也决定着很多人的命运,但是王熙凤作为女人,是别人决定她的命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不同,是因为曹操出生在乱世,而王熙凤出生在末世。虽然《红楼梦》创作的时候正值清朝鼎盛时期,大清王朝的GDP很高,但创作者却能够发现这样的体制将死。”易中天认为,曹操和王熙凤都是扶持大厦的人,别看他们以权谋私,就像现代的包工头,但包工头在吃回扣的同时也不是不盖房子,王熙凤用不正当的手段聚敛的财富有很大一部分也是贴补了公家。
如果曹操和王熙凤走到一起,就是王翠平嫁给了余则成
讲座中,易中天多次用“《红楼梦》的创作者”回避提到曹雪芹,因为他认为《红楼梦》不一定是曹雪芹写的,或者他是创作者之一。当马瑞芳提醒他:“你不怕被‘红学家’批?”易中天满不在乎地说:“我又不像马老师是混红学圈子的人,我不是红学界的人,不怕红学界的板砖,我不跟他们吃饭,不跟他们躲猫猫,我就是一个出来打酱油的。”
谈着谈着,马教授说:“如果曹操和王熙凤走到一起成为情人,那会怎样呢?”易中天说:“你太有才了,吴宇森咋不请你去编《赤壁》呢?在座有认识高希希(新版《三国演义》总导演)的吗,快给介绍一下!我看啊,如果曹操和王熙凤走到一起,就是王翠平嫁给了余则成!”对《潜伏》中的人物如此熟悉,易教授真够与时俱进的。
赞成素食,不赞成素食主义
易中天难得来到山大,学子们当然是攒足了问题要向这位“学术明星”讨教。一位女生问道:“古语说‘学而优则仕’,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热衷于报考国家公务员,您认为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吗?”易中天立即反问:“就业观有积极向上和消极向下之分吗?‘学而优则仕’的本意不是读书读好了就去做官,优是优裕之意,是说读书有余暇就去做官。报考公务员,无非是想求一个铁饭碗,一份稳妥的工作,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很不容易,我认为,能找到一份活儿就好,何必要做道德评价呢?我最反对对生活中的事做道德评价。”易中天深刻真诚的回答博得了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当另一位大学生问到素食肉食的问题时,易教授的回答更是可圈可点:“吃饭和读书一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没有什么主义。我赞成素食,不赞成素食主义,就像我赞成读经,不赞成读经运动一样。”就算被问到“您是好男人吗,您认为好男人的定义是什么”这样刁钻的问题,他也能回答得既巧妙又幽默:“我倒过来一下回答吧:我还算一个凑合的男人,所以不知道好男人的定义。我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啊!”两个小时的讲座加互动没有片刻冷场,也难怪由始至终站在过道上听讲的学生们也意犹未尽。
(文字来自《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