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人文/历史 |
在2007年9月的“山东文物精品大展”上,几个不起眼的灰陶大口翁,引起了 栾丰实教授的注意。很难想象,它们居然是国宝级的文物。它们珍贵之处,就因为汉字的源头——图像文字出在这里。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中心主任栾丰实教授在《国宝揭秘之神秘的文字》中指出,汉字作为汉文化的载体,它的产生宣告了中华文明的开端。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对中国文字起源的探讨,直接关系到我国古代文明何时开端,这样的重大课题。”
我国有一个很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叫唐兰先生,曾经做过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唐先生在香港《大公报》上写了一篇文章,说“中国有六千年的文明史”,影响很大。因为埃及的历史是五千年,两河流域五千年,印度是四千多年,而中国从四千年一下蹦到了六千年,这个标题很有冲击力。在唐兰先生的诸多证据中,最主要的一个证据就是大汶口文化的这个图像文字。
这些看似简单的图像文字里,隐藏着能把中国历史提前2000年的力量,它们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秘密?
在《孔子九讲》之后,《新杏坛》栏目重磅推出《国宝探秘》系列,为大家展示在齐鲁大地上挖掘的国宝级文物,并力邀国宝发掘者,为您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本周六上午10:25,欢迎关注《新杏坛国宝揭秘之神秘的文字》!
前一篇:考古工作 配合盗墓?
后一篇:考古学家会收藏多少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