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是当时的“有车一族”。这绝不是无稽之谈。孔子曾做过大夫一级的官员,按当时礼制,必有车子。7月2日,李零教授抵达临淄的中国古车博物馆,考察孔子时代的车子是怎样的。
在去中国古车博物馆的路上,李零教授对记者说,在《论语》里有记载说孔子喜欢商代的车,周代的帽子(原文是“《卫灵公第十五》:“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而《礼记》记载着孔子喜欢商代的帽子,与《论语》有出入,不过大家可以去参观一下商、周时期的车子。

在夏商周车马展厅,商代的车子和周的车子在一起展示。李零先生指给记者看,商代的车子宽大稳重,而周代的车子就相比轻巧,还多了个用来手扶和眺望的结构——轼。李零教授说,孔子当时在宋国,宋国的车子宽大稳重,孔子想象中的商代的车子应该是宋国的车子。几乎所有和孔子有关的资料都载明,孔子一生都在四处奔波,有相当长的时光是在车轮滚滚的旅途中度过的。
关于孔子与车,李零先生还讲了一个关于孔子和弟子的故事。颜渊死了,颜渊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却拒绝了。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多次高度称赞颜渊,认为他有很好的品德,又好学上进。颜渊死了,尽管孔子十分悲痛,但他却不愿意卖掉车子。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大夫一级的官员,而大夫必须有自己的车子,不能步行,否则就违背了礼的规定。这也反映了孔子对礼的严谨态度。
注:本文所附照片为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