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月一书之六: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读后

(2008-12-29 13:22:11)
标签:

马费成

信息管理学基础

图情牛犊

每月一书

技术背景

杂谈

分类: 每月一书

每月一书之六: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读后

马费成等著.信息管理学基础.-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2(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高等学校信息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

全书共10章,分别是信息与信息管理,信息交流,信息分布,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信息系统,信息机构管理,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

阅毕全书,感触有四:

其一,感受到了武汉大学的技术背景

也许是因为我先入为主的思维,一直认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学术氛围比较传统,当属人文一派。曾听Z同学说武大很重技术。因为没有机会接触,之前也没有认真读过诸专家的著作,一直不了解。本书虽然是信息管理学的基础教材,但从全书的论述中不难发现其技术背景。书中技术背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学、统计学等研究方法的应用,如在信息交流、信息分布、信息获取等章节中,全书关于信息分析与研究的讨论都是借助数学和统计学方法,以定量的方式进行研究;二是信息技术支撑,书中对现代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系统建设等的讨论都是基于科学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而且其实践分析也有很强的技术支撑。

其二,认识到了信息管理学的专业性与理论性

之前学习和阅读 马自坤老师编著的《信息管理学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时,没有认识到信息管理学的核心知识是什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全书的理论高度也不够。阅读本书,尤其是信息交流一章,极为抽象(对该章节中的许多论述及公式等仍无法理解与掌握),在信息分布、信息评价等方面都有一些经典的理论、定律、数学模型等作为理论支撑,而且还有实践分析,对于读者学习和理解极有好处(也是技术背景的体现),从该书中能感受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学什么,能学什么。

我以为,就理论层次来说,该书所有章节都需要把握;但是如果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信息分布(信息计量学)、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和信息系统四个章节当属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习的重点,是当下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其中还有信息服务这一重要的部分,但是,信息服务效果和水平的优劣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信息服务系统,这属于上述信息系统的范畴,二是专业背景,比如要为用户提供生物学方面的信息或知识服务,在图书馆学科馆员最好,在企业是有生物学背景的人才更具竞争力,都不应当书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作为综合性人才,基础的理论与方法都应当掌握。

其三,对全书之分析(不足)

全书以“信息管理学”命名,书中也构建了信息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但是没有明确提出信息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提出了信息管理之对象、内容、目标、任务等,却没有提出“学”字,未提出信息管理学之研究对象等内容(如果信息管理不等于信息管理学),拙见以为,如果能在信息与信息管理一章或单列一章讨论此等问题,也许会更好。

全书讨论信息管理及其相关知识中,没有专门讨论信息管理人才这一主体。拙见也以为,如果能专列章节讨论此问题,内容体系将会更完美一些。毕竟,本书是一本概论性的基础理论著作。

其四,自我分析与认识

我曾与朋友提起,本科四年最大的遗憾是没学好技术。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大三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也曾经试图努力过。与同学共同申请了MIS类的科研项目,并获得批准,但后来我忙于考研,核心队友忙于游戏,该项目没有开题就中结束了,至今甚为遗憾。上研以来,有师友建议我补救,自己也一直在努力寻找突破点。就目前我的状态来看,信息计量学领域应当是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基础,当学习掌握;应当学习信息组织与检索相关技术(效果如何,不敢妄想,因为我一直很头疼技术),但是现在最需要做的应当是学习诸如ASP.netJAVASQL server等技术,再图有所突破。

事实上,本系的师资力量以及研究氛围,人文气息一直很浓。最初是档案学专业,脱胎于历史学,之后是图书馆学专业,情报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又来源于图书馆学,长期栖息于人文学院,04年以来一直漂浮动荡,如今归并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一起郁闷;专业教师中,多数是历史学、档案学、图书馆学背景。如果从学术氛围和师资力量的角度来说,我选择地方文献学作为研究生的主攻方向当是最明智的选择:相较而言,有最强的师资及学术环境,最广泛的研究环境,最具特色的研究内容,最为广阔的研究前景。其次主攻公共图书馆领域也是十分不错的归宿:个人一直关注农村图书馆问题,并有相关研究成果,导师有农村图书馆领域的研究项目,而且相比技术也更具竞争力和可行性。但是,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导致本系(甚至云大,云南)的学术领域十分畸形(档案开口闭口民族,图情严重缺乏技术),虽然这样容易形成特色,但是对学科发展以及社会贡献就会大打折扣。

我只是学生,这本不该是我考虑的问题。但是自我认识包括认识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环境,我分析上述状况(整个云南地区图书馆学情报学都是十分缺乏技术支撑和技术人才的),目的是更好的认识自己。我知道以这样的氛围以及我的技术基础,要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写毕业论文应当无法通过评审),但是学习技术,于自己将来的职业或者事业当极有好处。记得也曾与导师提及此事,曰:技术是图情之基础。

写读书笔记,似乎有点扯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