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月一书之五:读王子舟《图书馆学是什么》

(2008-12-05 22:49:36)
标签:

王子舟

图书馆学是什么

基础理论

文献学

图书馆情契

精神家园

杂谈

分类: 每月一书

每月一书之五:读王子舟《图书馆学是什么》

王子舟先生在“开头的话”里列出了十个问题:1.图书馆学是不是一门科学?2.图书馆学到底研究什么以及范围多大?3.学了图书馆学对我们有什么用处?4.图书馆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5.图书馆学的大家和重要思想有哪些?6.图书馆学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7.书籍的发展和未来的命运是怎样的?8.图书馆的发展和今后的命运是怎样的?9.图书馆员是不是一种有前景的职业?10.未来图书馆学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是什么?全书围绕着这十个问题来讨论。[1]

其主要学术观点继承了2003年出版的《图书馆学基础教程》,如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图书馆学的基本内容等。但《图书馆学基础教程》是纯学术性的,而且全书中有意弱化“图书馆”这一名词,认为图书馆只是知识集合中的一种类型。本书内容更全面一些,似乎是一种回归,从知识集合又回归到图书馆这个实体/制度上来,尤其是本书专门用一章来讨论“图书馆职业”。

在“图书馆学大家及其贡献有哪些”一章中,我有一个疑问及一个“发现”:疑问是本书所述之图书馆学大家,均为中国学人,与《图书馆学基础教程》不同,作者未讨论外国学人(虽提及韦棣华女士,但她是在中国搞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外国人),但在书中并未见到作者的解释。我猜此种安排当与该书的性质“这套丛书是为大、中学生及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爱好者编写的入门读物”(见该丛书“阅读说明”),如果加入外国部分,不免加深阅读难度和知识复杂度。

“发现”是书中列举的图书馆学大家中,多数是“文献学家”——刘向、刘歆、郑樵、顾廷龙、柳诒徵、袁同礼、杜定友、顾颉刚、李小缘、梁启超、刘国钧、章学诚、韦棣华、沈祖荣、王重民等。近代图书馆学产生以前,我国有图书馆学之内容,以目录、版本、校雠三大体系为主,也是古今文献学之主体。以上学者多数在这些领域有重大贡献。于鸣嘀先生曾提出大文献学之说,潘树广先生试图柔和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面对“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的尴尬局面,图书馆学不伦不类的“机构学”之说,提出了“知识学”、“信息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学”等等。最近,李明杰先生提出可以用“文献学”来概括这一一级学科: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在中国有着极悠久的历史,并非“图书馆学”、“情报学”这些舶来的学科名词出现之后才有,只不过,我们在引进和Copy这些学科名词时,一不小心把传统的“文献学”这个根目录给覆盖掉了。迷失其中尚不自知,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文献学”这一简明、直指,而又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学科名称的回归,只不过是让“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回归了它的历史本位而已。[5]

先生说得有理。如果此种说法得到学界认可,也许这是我国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本土化在基础理论上的基本完成。(当然,细节问题甚多,当深入研究逐步解决。)

我涉足图学已有数年,基础理论教材亦曾翻阅数本。我以为与之前所阅之基础理论教材相比,此书当更适合于图书馆学的入门教材,理由就是“开头的话”的那十个问题。当然,该书缺乏对图书馆工作及图书馆事业的介绍,也许会让读者迷茫。如果老师授课之初先讨论图书馆工作及图书馆事业就更完美了。

以上是我“专业”视角下的阅读心得。我读此书,还有一些也许是作者初衷之外的收获:

“图书馆不仅培育出了图书馆学,也滋养出了我的图书馆情契。”先生一语中的,让人遐想联翩!作为一名图书馆学学生,将来最可能去的工作单位就是图书馆。那么我们去图书馆该做什么?要做什么?先生给我们了示意:

最初到图书馆工作的时候,看到书库里挤满图书的书架密密麻麻,感觉到很震撼。……自己如沧海一粟,被知识海洋淹没得无影无踪。我自知浅薄,所以暗下决心,好好读书,狂饮知识琼浆。……最初“我被装在图书馆里”的感觉已经转换成“图书馆被装在我脑袋里”。我对图书馆十分熟悉,可以随手从里摸出自己需要的东西。[1]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图书馆人天天呆在图书馆里,能干的,最应该干的就是拼命读书、学习,于公,于私,皆为益事。

再后来,我离开了图书馆成为一名图书馆的读者,……泡图书馆,已成为我的生活方式。每周都要往图书馆跑几趟。

……我的离不开图书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图书馆能给我归属感,已然成为我的精神家园。……只要置身于如林的书架里,置身于安静的图书馆中,就如回到了我永恒的精神家园,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之根。[1]

嗜书如命者不少,但是像先生这样视图书馆为“根”之“读者”着实少见。

如此,不就是图书馆精神么?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个人对此话的理解:能力与职责。在尚不达兼济天下之时,当求自身素质之提高,做自己职责之内的工作,即“度人先度己”;当能力之提升,职责之转变,当有为民谋福祉之气概。),先生致力于图书馆学之研究、近年对知识贫困及弱势群体部弱势群体之研究,不就是兼济天下么?不就是图书馆学者的图书馆情契么?

参考文献

[1] 王子舟著.图书馆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

[2] 王子舟著.图书馆学基础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8.

[3]于鸣镝.试论大文献学.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0.19-12.

[4] 潘树广,黄镇伟,涂小马著.文献学纲要(增订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5] 李明杰.卷首语——名与实之三.图书情报知识,2008.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