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恐怖 脑子里拉出一条活虫子!

(2009-09-17 16:33:31)
标签:

健康

分类: 拍案惊奇

 

 

追踪裂头蚴

三年来的莫名病痛,

竟然是因为他的脑子里

藏着一条活生生的白色长虫。

虫子究竟从何而来?

它会不会也钻进我们的脑子里呢?

 

8月13日周四12:45

《魅力科学》即将播出《追踪裂头蚴》

 

2006年11月的一天,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的手术室里,一台脑外科手术正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主刀医生王咸昌很顺利地找到了病变的位置,然而就在此时,他却突然在病人的大脑中发现了一些白色的异物。

王咸昌还以为像往常一样,抽出来可能是一团肿瘤组织,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异常的病理组织。但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白色的异物越抽越长,最后竟然盘成了一小堆,紧接着更为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突然,姚淑玲大叫了一声,他发现标本居然在动!

显微镜下,出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一幕,细长条的白色异物在病人的脑子里不断的蠕动着,并且不停的改变形状,这竟然是一条活生生的虫子。

王咸昌把这条白色的虫子从脑子里一点一点拉出来,最终把它完整取出来,在尺子上量了一下,21个公分。

手术的镜头常让人感觉全身发毛,再加上出现这么一个东西,实在是让人觉得别扭。大脑可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一个器官,任何一点意外都会给它造成损害,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功能,那我们刚才眼睁睁看到的这么一个大家伙在脑子里待着,这人他得什么样呢?还有就是,这东西到底是怎么钻到人的脑子里去呢?

这是粤北山区一个普通又幸福的家庭,妻子许超琴很贤惠,丈夫很能干,他们的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然而不久,阴影开始笼罩上了他们。

许超琴发现,自己两边手脚都没有力,丈夫让她休息几天,不要去上班了。但事态的发展似乎并不简单,许超琴开始经常头晕,而且不管是在何时何地,一发作她就会莫名其妙的昏倒,因为的时候更是四肢抽搐,人事不醒。每当许超琴发作,丈夫就掐一下她的人中,发作五分钟左右,许超琴就没事了。

让许超琴感到更加痛苦的是,不仅昏倒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她看东西竟然也开始模糊了。夫妻俩终于明白可能是出大问题了。果然当他们来到当地一家医院检查后,医生就告诉他们许超琴的脑中可能长了个肿瘤。

当地的医生说这个肿瘤太深了,不敢对她进行手术,在辗转了几家医院后,他们来到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然而一看到许超琴的片子医生就感到不同寻常。

医生发现,这个异物既不像肿瘤也不像血管病。为了更好的确认病情,医生立即安排许超琴做了一次核磁共振检查,尽管有了思想准备,但是当结果摆到面前时所有人还是吃了一惊。

一般,肿瘤就是一块病灶组织,形状相对规则。但是,从许超琴的核磁共振的片子上看,这个异物的形状很不规则,像蝎子又像螃蟹,周围还伸出来一些像伪足一样的东西。这跟肿瘤血管病有明显区别。

医生们看到了极少见过的影像,许超琴的脑中有一个明显的异常阴影,与一般肿瘤相比形状极为怪异,仿佛数个环状的东西扣在一块儿,她得的究竟是什么病呢?经过认真研究后,医生们决定先取出许超琴脑内奇怪的病变进行化验,就连专门治疗脑病的医院都无法确定自己的病情,许超琴的心里非常害怕。但是她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如果不做手术,死神仿佛已经一步步迫近。

这一晚对于夫妻俩来说是非常漫长的,在丈夫的安慰下,许超琴渐渐入睡,而心事重重的丈夫却是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许超琴被送进了手术室,她的头上被戴上了一个定位仪框架,医生们为她选择的是立体定位活检。

经过扫描计算好准确的位置好,手术准时开始,医生很快找到了许超琴脑中那块异常组织的位置,但如片子开头发生的一样,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他从许超琴脑中慢慢夹出的居然是一条活生生的,长达21厘米的虫子。

当记者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时,许超琴已经出院回家,在向主治医生王咸昌说明来意后,记者见到了那条从许超琴脑子里取出的虫子。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的看到,尽管已经断成几节,但虫子仍在不停的扭动着。更为奇特的是,这条虫的头部是分开的,中间有一个明显的裂缝,看不到眼睛,看不到嘴巴,它一会儿伸一会儿缩,一会儿长一会儿短,这究竟是条什么虫子呢?

王咸昌说,他们都感到非常奇怪,后来把这个东西送到专业部门去鉴定以后,才发现是一个裂头蚴的幼虫。

那么这三年来,给许超琴带来莫名痛苦的元凶难道就是这种名叫裂头蚴的寄生虫吗?可是,它为什么会使人经常莫名其妙的昏倒抽搐,甚至视力模糊呢?

王咸昌说,到脑子的枕叶,管视觉的它就会引起视力的下降,事物的模糊,引起视力的改变。跑到运动区,就会影响对侧肢体的活动会出现瘫。跑到感觉区就会出现肢体的麻木什么,因为脑子不同的区域就有不同的功能。

但是裂头蚴出现在人体内的现象是非常罕见的,它又是如何进入到许超琴的大脑中呢?即使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王咸昌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后我们发现,有一种动物的体内经常出现裂头蚴的身影,它就是青蛙。

为此记者专门从市场上买来了几只青蛙,它们的身上真的就藏着那种白色虫子吗?医生将一只青蛙绑在了解剖台上,小心翼翼的剪开青蛙腹部的皮后仔细寻找,果然在这只青蛙的大腿肌肉中有一些像白线头的东西在不停的乱动,而用镊子将它夹出来后放到盐水中,它开始很活跃的蠕动,这正是我们要寻找的目标,裂头蚴。而在连续解剖了几只青蛙后,无一例外的都发现了这种白色的寄生虫。

王咸昌说,有的一只青蛙身上能有十几二十只裂头蚴。

既然在青蛙体内找到了令许超琴备受折磨的元凶,那么是不是正是她吃了带有裂头蚴的青蛙,才导致裂头蚴进入她的体内呢?如果推测成立的话,我们以后又该如何避开这种可怕的寄生虫呢?

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记者和王咸昌驱车三个多小时来到了翁源县。几年来,裂头蚴已经对许超琴的脑子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她的反应和语速都慢于常人。而一想起那条白色的裂头蚴,她的丈夫还是一脸的恐惧。

如果许超琴曾经吃过被感染的青蛙,那么当虫卵或幼虫通过消化道进入她体内后,穿过肠道进入腹腔,最后逐渐进入她的大脑,从而在三年的时间内给她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但是经过询问,我们的这个猜测很快就被推翻了,许超琴根本就没有吃过青蛙。那么她脑中的裂头蚴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就在这时,村里老人的一些话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原来,广东当地流行很多土方,有些疾病要用青蛙皮敷到皮肤表面,有些土方是要活吞生的青蛙,这些方法都有可能把寄生虫吃在体内,或者是感染寄生虫。

我国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曾经有过敷青蛙后出小蛇的记载,而所谓的小蛇正是裂头蚴。而这与南方很多地方人们认为青蛙清热解读的说法是相符合的。那么许超琴是不是也曾经在某次生病时敷过青蛙皮,从而导致裂头蚴进入体内呢?询问的结果再次让我们感到失望,她压根儿就没有这么做。但在她脑中发现了长达21厘米的虫子又该如何解释呢?

当裂头蚴通过体表或者消化道进入人体内后,为了找到一个更适合它生长发育的环境,所以它四处游走,在人的四肢躯体眼部皮下等处寄生,而一旦进入人的大脑后,不仅代谢的产物会对大脑带来损害,更可怕的是,随着它的不停游走,将会对大脑带来不可修复的破坏。那么,既然人体并不是它的最终宿主,那又会是什么呢?

实际上,猫狗是它的一个最终宿主,这个寄生虫它跑到猫狗身上以后,它就可以在它的消化道在哪发育成成虫,在人体就不行。

村里几乎每户人家都养猫狗,而且不少人都吃过狗肉,难道许超琴会是这个原因最终感染了裂头蚴吗?但她的否定回答令调查再次陷入迷雾中。那么既然裂头蚴的成虫是寄生在猫狗的消化道里,可它的幼虫为什么却又大量出现在青蛙的体内呢?难道除了吃青蛙,敷青蛙皮外,裂头蚴入侵人体还有别的途径?由于地处粤北地区,气侯温暖潮湿,因此村里的水塘树木众多,而猫狗在排便的同时,极有可能把肠道中的虫卵一起排到水中,村民在干活口渴后,都会饮用水塘里的水,这正可使虫卵进入人的体内,并在人体内孵化出裂头蚴,但是许超琴的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她并没有喝过塘中的生水。

一次次的推断均告失败,那么许超琴脑中的虫子究竟从何而来,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原因,并找到对策,这种可怕的虫子会不会也跑进我们普通人的体内呢?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了解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当地的很多村民都有一种饮食习惯,吃蛇。

蛇的生存环境与青蛙相似,也喜欢生活在水塘或沼泽里,而它们又是青蛙的天敌,难道秘密会藏在蛇的身上吗?就在村子附近的一个蛇厂,记者随便点了几条蛇进行现场宰杀,那么我们又将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呢?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在一条蛇的体内我们看到了无数的裂头蚴,而即使是将蛇肉放到锅里煮食,却依然能看到这样的情景。那么,许超琴到底有没有吃过蛇肉呢?

许超琴的回答是肯定的,她吃过蛇,而且很多人都吃过。

至此,裂头蚴出现在许超琴脑中的原因逐渐明晰,成虫的卵随猫狗粪便排入水中,被水中生物剑水蚤吃掉,而蝌蚪喜食剑水蚤,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被蛇吃掉,最后蛇又被人捕食,而许超琴正是吃了带有裂头蚴的蛇才使裂头蚴趁虚而入。

王咸昌说,虽然这个病发病率很低,但是它的危害非常大,一旦感染了脑裂头蚴病,就会癫痫发作,头痛,肢体瘫痪,这些功能障碍对人的损害是非常大的。

裂头蚴入侵人脑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生物链,目前这种传染性寄生虫病多发于我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发病原因均与喜欢吃野生动物的习惯有关。

王咸昌说,首先我们不主张去吃这些野生动物,吃这些野生动物就有可能感染裂头蚴病。如果要吃的话,一定第一要做熟,第二,切生肉的案板和切熟食物的案板要分开,第三就是不要喝生水。

尽管虫子已经被取出,但为了杀灭可能还残留在脑中的虫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许超琴仍然需要每天服用药物,而这次意外也让她和家人明白了许多道理,也更加珍惜安宁的每一天。

专家一再提醒我们,如果从营养学的角度讲,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不见得比我们家养的要高多少,只不过是满足人们心理的一种补偿心态而已。为了我们这个地球能够更加美丽,为了让我们还能够听到鸟语花香,为了保存更多地珍惜物种,请您手下留情,少吃一筷子,您不会失去什么,反而能够让您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醉生梦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