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千年古城坚硬如石
(2009-01-23 23:48:45)
标签:
统万城墙土白胶冯向阳古城郭晶晶文化 |
分类: 奇闻天下 |
陕西靖边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广人稀,原本是个并不引人瞩目的地方,可是近些年,这里却迎来送往了不少考古专家,他们的目标就是这里的一座古城——统万城。这座屹立于荒漠之中的白色古城规模庞大,坚硬异常,可以抵得住沙漠中的狂风和巨大沙丘的侵蚀……这座古城是谁修建的?当地人都不知道!经过记者的调查走访,当地的一位 马老先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
马老先生说,据自己爷爷说,清道光年间,横山县有个县令叫做何炳勋,不知道统万城,
就起了个名字叫白城子。
清末以后,人们知道有统万城的存在,才逐渐开始关注这座被历史所埋没的神秘古城。据老人讲,当年,他的祖辈们为了能有个安身之所,便在统万城城墙上开凿窑洞,他也曾经参与过在城墙上开窑洞的工程:“那个城墙相当硬,每个人一天只能掏这么一点点。我那时候年轻,有劲,把手腕都掏肿了。拿那个镐掏一下都能溅火花,就像砍在洋灰上一样。”
城墙为什么会如此坚硬?统万城是何人建造的?又是为何遭到遗弃?这成了困扰当地老百姓的一个谜,为了解开这个谜团,记者找到了正在此地进行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邢富来。他在发掘过程中找到了古城被遗弃的原因:“地面上有一层木炭灰,说明当时毁城的时候,城楼被火烧过。”
统万城被大火焚毁过,而且,其毁灭程度非常惊人,因为,在整个发掘现场,到处都是炭灰,那么当时的人为什么要把如此雄伟的都城彻底毁灭呢?邢富来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并根据统万城实际情况,勾勒出了这样一幅历史画卷……
北宋初年,统万城为西夏人占据,史称夏州,在之后的岁月里,宋与西夏相互频繁攻占此地。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宋军攻占夏州,为了防止统万城再次落入西夏人手中,成为进攻中原的根据地,宋太宗下令迁民毁城……而且,统万城一带由于长年战乱,导致了沙漠化不断加重,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最终,统万城消失在了茫茫的毛乌素沙漠之中……
保存至今却仍然如此坚固!到底是什么建筑手段和材料才能做到呢?邢富来研究员在统万城的城墙上发现了很多小洞……它们显然不是自然侵蚀造成的!这些小洞会不会是古人建城时留下的痕迹呢?它们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古人将一种特殊的粘土一层一层的夯筑起来,在夯筑过程中埋入木椽,相当于钢筋的效果。每一段城墙当中都有木椽连接,让整个城墙形成一个整体。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如此庞大的统万城,居然是建在茫茫黄沙之上的。
统万城的建筑技术应该说是一个奇迹,运用木椽作为城墙内部的“钢筋”,使城池整体化,再加上严酷的监工制度,使得统万城的地基十分牢靠,这也是统万城能屹立于黄沙之上,而千年不倒的重要因素。而让整座城坚固异常的原因就是城墙土的成分!那么古人到底用了什么材料让统万城如此坚固呢?
当地老百姓对于统万城的修建方式,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传说统万城是用白胶泥、沙子、糯米还有牲口以及人的鲜血混合后,再加以夯筑,才使城墙如此坚硬。根据现在的检测,夯土的成分有当地出产的白土、沙子,但是不是有糯米汁、牛羊血混合到夯土里面,还需要继续做检测。
在拍摄过程中,记者确实看到了城墙土层中夹杂着很多白骨,而当地有这种以血筑城的传说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据当地村民讲,当时赫连勃勃这个人非常凶恶残暴,夯的时候他是铁锥验工,他拿铁锥验工之后,铁锥扎进城墙一寸,他就杀夯工,也就是杀民工,把民工杀了以后,就夯在城墙里面。
由于工程监工很严,夯土的密度很大,所以显得很坚硬,有些人说,像这种夯土,坚硬程度可以磨刀。
当然,传说只是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以血筑城,还要经过进一步的验证,毕竟统万城规模庞大,如果真的以血筑城,恐怕把当时大夏国的人都杀光了也不够,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不论是专家的考证还是百姓的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的建筑材料——白胶泥。这白胶泥到底是什么物质,它为什么会成为统万城的重要建筑材料呢?如今,还能否在当地找到这种白胶泥呢?
陕西靖边县县城东北约60公里的半沙漠地带中,屹立着一座白色的古城——统万城,它规模庞大,且质地坚硬,可以抵得住沙漠中的狂风和巨大沙丘的侵蚀,考古证实,它是匈奴人留给我们的唯一建筑,这座仅存的匈奴都城选用了什么特殊的建筑材料?为什么会如此坚硬?白胶泥成为了记者要寻找的第一个目标。在马老先生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统万城的建筑材料之一——白胶泥。
白胶泥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泥土。我们走访了一家住在白胶泥的产地边上住户,他的房子就用了一部分白胶泥作为建筑材料。不过,据当地人讲,统万城用的白胶泥不是当地所产的,因为,当地的白胶泥质量并不好,达不到当时统万城建设者的要求。马老先生说,统万城用的白胶泥,是从他正北方向二十里的二道海子那边运过来的。
马老先生说的那片白胶泥是否就是统万城主要建筑材料呢?为了解开这其中的谜团,记者通过走访当地百姓和有关专家,获得了几种不同的墙土配方。有的说是白胶泥、沙子、鲜血混合成的,有的说是白胶泥、沙子和糯米汤,还有说是白灰、粗沙粒等混合而成的……无论哪种推测,都离不开白胶泥、沙子、糯米汤这三种物质,为了证实这种建筑材料是否坚固,记者决定进行一次试验……
然而,结果并不如愿,记者自制的墙土根本无法和统万城中的墙土相比,其坚硬程度相差甚远……为了搞清统万城墙土的真正成份,我们收集了部分统万城墙土,以及当地的白胶泥带回北京,打算请有关机构进行成份分析,以确定墙土的真正成份。
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这里的光谱分析仪,将为我们呈现出城墙土的物质组成成份。记者将带来的各种样本,以及统万城的墙土都交给了工作人员,于海侠是这里的高级质检师,她将为我们找到答案……
很快,一份清晰的光谱图显示在了电脑屏幕上。经过检测,城墙土中的主要成份是白胶泥、沙子、石灰。但是还有其它成份由于年代久远而无法准确判定!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石灰的成份,城墙土中的石灰到底是人为添加进去的,还是白胶泥里本身含有的呢?
统万城的城土被记者带回北京,在北京大学经过专家的分析,确定了部分成份,但其中检测出的石灰却成了挡在我们面前的障碍,当地特有的白胶泥中是否含有石灰成份呢?又或者是1600年前的工匠们将石灰掺在白胶泥中增加硬度?为了证实这个猜测,记者找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冯向阳博士,请他对城墙土进行分析,并确定白胶泥中是否含有石灰成份。
冯向阳博士说,白胶泥是风化形成的,里面应该不会有石灰成份,石灰是为了增加粘合力人为加入的,城墙土中应该还有细沙,这种沙子很细,不像是河沙,倒像是沙漠中经过长年风蚀的那种细沙。沙子和白胶泥是主要成分,应该是在建城的时候就地取材的。
冯向阳博士的话彻底为我们弄清了城墙土的主要配置成份,白胶泥、沙子、石灰,再加上人为大力夯筑,就造就了今天依然屹立于黄沙之上的统万城……
统万城让我们见识到了古人的智慧,在茫茫沙漠之中,用白胶泥、沙子、石灰组成三合土,再用木椽当钢筋,这些极具创意的建筑方法,让统万城屹立千年而不倒,不愧为是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