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看的“捡漏经历”
(2008-10-08 14:07:46)
标签:
捡漏收藏文化 |
分类: 妹力视线 |
石盘的秘密
今天,咱们来认识一位喻老爷子,他退休后好上了收藏瓷器,不过他的藏品比较特殊,大部分都是仿品。用他的话说,仿品价格便宜,而且照样有欣赏价值。在他眼里,这些瓶瓶罐罐都是宝贝。按说搞了五六年的收藏了,多少也有些经验了,但前些日子收上来的一个物件儿却着实让他犯了懵……
自打喻老爷子迷上了收藏,可谓是一发不可收拾,时不时的就要打外面弄点儿新鲜玩意儿回来,这不,前些日子老爷子又淘换了一只黄盘子,他发现这盘子的雕工很细,图案也很有说头,是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荫”,老爷子是越看越喜欢,虽说刚买回来有点儿脏,那就洗洗呗,可这一洗不要紧,怪事儿发生了……
原本通体黄色的盘子在沾到水后,竟然立马变成了血红色!难道是盘子掉色了?可让喻老爷子更为意外的是,当盘子被风干以后,竟然又恢复成了原来的杏黄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老爷子知道,有些盘子是用变色石雕刻成的,会变颜色,而且非常珍贵。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喻老爷子还专门用烧红的铁针在盘子上试验了一下,果真在烫过以后盘子不但丝毫未损,就连烟也没冒一下。老爷子这下高兴了,难不成这个盘子是用变色石雕刻成的?就在他反复端详的时候,盘子上的一个细小的花纹突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毕竟自己不是行家,这盘子是不是真正的老物件儿也说不准。而且盘子为什么会变色呢?为了彻底搞清楚这件事儿,老爷找到了我们的较真儿记者,希望我们帮他找个行家看一看。
于是,我们带着喻老爷子的宝贝盘子找到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文物鉴定专家。打算先让专家给看看,这盘子为什么会变色,是不是真的用变色石雕刻的呢?
专家通过一系列简单测试后,却告诉我们,这盘子的材质和石头根本沾不上边儿,而是树脂类的化学产品铸造出来的。
可我们记者也不明白了,老爷子明明用火锥子扎过了,如果这盘子是树脂的,怎么没见冒黑烟儿啊?没想到专家说了,喻老爷子的判断方法不对,这在有些树脂制品上是不起作用的。
而且还有些空洞和砂眼儿。
可是,既然这盘子是树脂做的,为什么也会遇水变色呢?专家说,因为这里面加了一些化学颜料,这些颜料遇水可能就产生化学变化。
闹了半天,这盘子会变色,是因为它的制作原料里被掺入了变色剂,这盘子并不是真正的古玩。不过对于喻老爷子来说,是不是古玩他也不在意,本来人家收藏的就是仿品。而且,他一直觉得,这个仿品盘子照样儿有艺术价值。可没想到,专家又给与老爷子泼了盆儿冷水——说这盘子根本没有欣赏价值。
专家说,喻老爷子的这个黄盘子在画风上,或许吸取了明代的阿拉伯文作为装饰的画风,但并不代表它就是仿制品,就有艺术性。而且,这个盘子上的图案还错漏百出。
首先,中国山水画的布局讲求的是有主有从,而这幅画看上去景致却没有主次之分,很多画面都堆砌叠加在一起,显得十分厚重。其次,这盘子的创作者并不懂中国古代建筑。古代建筑的门栏,桥栏,桥洞等等都是讲单不讲双,一般都是三个或者五个,但盘子里的桥栏却只有四个。而且,古代宫殿建筑柱子地下应该有柱顶石,这盘子上面刻画的柱子下却是空的。
好的仿制品是不会出现上面这种情况的,也就是说,这个盘子根本就不是仿制的,而是现代人自己凭感觉创作出来的,并没有艺术价值。
看来,喻老爷子这漏儿是没拣成,不过专家也提醒我们,如果想要收藏到真正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一定要多看多比较,还要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购买的时候,您一定要睁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