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居 |
分类: 奇闻天下 |
今天要讲的奇闻和三国时期的一位奇人有关,他就是——诸葛亮。要说诸葛亮这个人物,说实话实在是太神乎其神了,以至于鲁迅先生都曾经这么评价过:“小说当中的诸葛亮,是多知而近妖。”
要说诸葛亮的一生功绩可真不少,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不仅如此,在他身上至今还隐藏着很多匪夷所思的秘密。今天就说这一出:
话说,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公元231年,诸葛亮率大军出祁山北伐,面对来势凶猛,决一死战的蜀军,司马懿采取了一个针锋相对的策略,坚守不战。眼看蜀军粮草不足士兵将要饿肚子的时候,诸葛亮却沉着地对属下说:不要急!我们有木牛流马!
公元231年诸葛亮为解决蜀军粮草不足难题,亲自设计了木牛流马命人秘密制造,司马懿通过密探得知此事后派人从蜀军手里抢来了几只。据三国演义记载,木牛流马,不吃草,不用其他人和畜力的拉动,它就能自己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为大军运输粮草。
在三国文化的圣地——成都武侯祠的主殿中央,端坐着木牛流马的主人——诸葛亮,千百年来这里香火不断,在百姓心中,诸葛亮便是智慧与忠诚的代名词。
这是由陕西洋县的三国爱好者用实木制作的,它和《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木牛流马果然有几分形似,但动起来,却显然没有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简单。
显然,如此苛刻的操作条件,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是无法满足的,它也仅仅是外形相似而已。
就在陕西洋县木牛流马旁边,一个长着四条腿的骄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难道它也和木牛流马有关吗?从外形看,它并没有人们习惯认为的牛或马的形态,行走起来四条腿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
这是两年前无锡的一位叫朱卫东的工程师设计的木牛流马,它高 1米7左右,长不到3米。整体用上等木料制成,上半身的木箱是用来装粮食的。而支撑整个流马身体的就是那四根木腿。
无锡这匹流马实际是依据《诸葛亮集》做出来的,而民间很多制作木牛流马的人都不知道这篇文章,所以才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南北朝时裴松之也引用了《诸葛亮集》中的文字,对《三国志》作了一个注:“木牛者方腹区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曲者为牛头,转者为牛足,牛仰双辕,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这段文字是对木牛的描述,详细说明了木牛的形状、功能和性能。“……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这段文字则是关于流马的,内容很像是流马的制作技术规范。
目前对于木牛流马最形象的展现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了,它将木牛和流马合成了一体……
而在《制木牛流马法》中木牛和流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两种运输工具。但书中仅描述了木牛的外形,对流马的描述却详细到了每一个零件的名称甚至尺寸……至于流马到底是什么形状,只有一句介绍说:形制如象。
而赵彬也向我们展示了他与成都电子大学向国富联合制造的木牛模型。
就在记者为不费吹灰之力找到木牛流马而庆幸时,河北沧州泊头的一位语文教师给武侯祠博物馆打来电话,说他也按照《制木牛流马法》复原了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并且申请了国家专利。
自此,梁国君偷偷摸摸的做起了木牛流马……他只是个教师,对木匠活可不精通,只好参考《制木牛流马法》上的记载,先是画出图纸,再去找别人帮忙,别人也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反正三天两头他会搬回家一段木头……就这样,经过八九个月的苦心琢磨,木牛流马严格按照古文中的记载制作出来了。
梁国君复原的木牛流马和成都武侯祠内陈列的,从外形上比较,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梁国君的流马传动机构要复杂的多。马头与腿部由几段木杆连接,每下压一次马头,马腿就向前迈一步。而木牛行走原理与成都武侯祠赵彬的作品类似,但外形上还是有很多不同,梁国君复原的更像是一头木牛。
下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