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元代青花瓷瓷牌文化 |
分类: 奇闻天下 |
上期:
今天的《奇闻天下》将继续上周的话题。北京八达岭镇的徐强收藏了一批元代瓷器,并且,他坚信,这批瓷器是元代成吉思汗家族御用的皇家瓷器,若果真如此,那就意味着这些瓷器的总价将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因为,之前曾经有拍卖纪录标明,一件元代的瓷罐就拍出过2亿多人民币!这批瓷器是不是真的如他所猜测那得那样价值连城呢?今天,我们将接着上周的鉴宝之路,继续为您“掌眼”元瓷牌。
听说有人收藏了几十件元代御用瓷器,记者立即赶往瓷器收藏者所在地——北京八达岭镇……如果此人所说的情况属实,那将是足以震惊全国的重大发现,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徐强,古玩收藏爱好者,在他的个人藏品室里,记者见到了电话里说的元代御用瓷瓶……一共两套,并分别有两块瓷板记录着瓷器名称。其中一块瓷板上写有:青花红地彩国泰民安梅瓶,风调雨顺玉壶春,宫廷御造大罐吉祥如意鱼尾瓶等瓷器名称,且表明是成吉思汗赏赐给某位贵族的瓷器清单。另一块瓷板上则记录着成吉思汗的功绩以及死亡时间,同时还记录了随葬品:十二生肖一套,麒麟一对等。
瓷板长30多厘米,宽20几厘米。而且经过记者核实确认:实物与瓷板上记录的内容完全一致!瓷器制作比较考究,形制较大,一看就知道不会是寻常百姓家使用的器物。
据徐强讲,这些瓷器都是釉里红,这种工艺兴起于元代,属于宫廷御用之物。两套瓷器共有大小二十六件。
徐强之所以能够收来这些瓷器,主要还是受到了国外拍卖公司的那次天价拍卖的启发。2005年7月一位美国古董商以1568.8万英镑,约合2.45亿元人民币,拍得一件中国元代的“鬼谷下山”青花瓷罐。创下迄今为止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的元青花收藏热也随之而起。
徐强领教了元青花瓷的厉害,从此就开始在浩如烟海的众多瓷器中寻觅。可是,元青花瓷之所以这么值钱,就是因为它十分稀有……之后的几年里,徐强几乎每周都会到京城的各个古玩市场收藏瓷器。
经过几年的积累,徐强陆续收到了不少的元代瓷器。由于这些瓷器有很多都是在一个卖家手中收来的,其中有一部分从形制、图案样式以及色彩上看,似乎属于一整套瓷器,而且,更令人吃惊的是,还有相应的瓷牌记录着整套瓷器的名称和数量,瓷牌上还写明是成吉思汗御用之物。徐强请了不少的业内行家来鉴定,其中很多人都表示认同,认为这批瓷器应该是元代皇家御用的瓷器。但是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认为这是一批赝品,那么这批瓷器究竟是不是元代皇家御用之物呢?
由于这套瓷器数量多,而且体形较大不便搬动,所以,徐强将检测重点放在了与之配套的那两块瓷板上。如果瓷板的年代没有问题,那么,这套瓷器就应该是元代的产物。徐强先后找到了对瓷器烧制比较有研究的民间古玩收藏家——张泊霖……以及北京石刻博物馆的专家刘卫东,他们分别从陶瓷的烧制工艺,以及古文的行文规则上对瓷牌进行了判断,结果古玩收藏家张泊霖认为瓷器没有问题,而刘卫东则对此表示了反对。
在刘卫东看来,这是一件后人为纪念成吉思汗而做的东西。首先,制作比较粗糙、比较新,没有历史沧桑感;其次,对于年代的描述方法也有问题,瓷板上写的1185年、1196年、1202年都是西历的纪元法。刘卫东指出的西历纪年法应该是关键问题,我国是在民国时期开始引入这种纪年法,而正式大规模运用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当大家要全盘否定这批瓷器的时候,有人却对此提出了异议。
甯智超认为,大元或者大蒙古的社会背景可以解释这一现象。蒙古曾经西征欧洲,占领了欧洲很多国家,匈牙利呀、德国、波兰、俄罗斯等国都曾经被元朝占领,前后时间跨度近三百年。所以,蒙古西征时,在欧洲吸收了当地文化,使用过西元纪年法并不稀奇。
甯老先生推测,这块瓷板是在南宋宝庆二年烧制的。当时,元朝还没有建立,因此,蒙古国的成吉思汗使用宝庆作为纪年的年号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样看来,瓷板上的内容似乎还是说的过去的,几个重要的问题都被解开了,就在我们认为,瓷板鉴定可以告一段落的时候,另一位瓷器老手,又给徐强的瓷板泼了一盆冷水。
白明,北京睦明唐古瓷标本博物馆馆长。在他看来,眼前的这两块瓷板没有任何研究价值,甚至都不能称其为艺术品。
白明告诉徐强,首先,元代的瓷器有卵白釉、青花、釉里红,也有这个瓷牌的釉上彩,但不是这个瓷牌的这种颜色。其次,这个陶瓷的做工工艺不对,形制上漏洞百出,做工绘画非常粗糙。另外,瓷牌上这篇所谓用青花写的文字,完全是现代的语言。
白明这一番有利有理有据的评价,让徐强倍感失望,难道他的鉴定理论就此完全推翻了?在回家的路上,他显得情绪低落……但是,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他依然对瓷牌抱有信心。
倔强的徐强依然没有放弃,在他看来,仅凭单一的眼力仍然缺乏十足的说服力,接着,他打算采用科学的检测手段进行进一步鉴定!当即,他联系了中国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部科学检测实验室,打算通过这里的仪器对瓷牌进行科学检测。当一行人来到检测实验室的时候,恰巧碰到了一位业内的资深评估师李宝家,李宝家在典当行从事物品鉴定评估工作,在这位典当老手的眼中,徐强的瓷牌又应价值几何呢?
李宝家说了一句话:“从整体上说我不知道它这是个什么东西”。
李宝家的这句话似乎已经表明了他的观点,他与白明看法接近,认为这两块瓷牌有很大问题。而记者这时也发现了一个瓷板上的“笔误”,“铁木真御锡贡品瓷”,很明显,其中的“锡”字应该是“赐”,这样的问题似乎不应发生在皇家御用的瓷牌上……
记者向李宝家提出了自己的怀疑。李宝家解释,在周朝前后锡和赐是通的,通用的时候出现不算错字。但是在元代这两个字已经分化,锡专指金属的锡,已经不和赐通用了。
不管怎么说,关键还是要看检测结果,毕竟那些数据的说服力更强!即将给这些瓷器检测的是“能量色散X荧光能谱仪”,它通过物质所反射的不同光谱来检测其中的化学元素,再用检测出来的数据与标准瓷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各项指标一致将说明:被检测瓷器与数据库中的古代瓷器成分一致,这是判定瓷器年代和出产地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目前较权威的检测瓷器手段!检测即将开始……
整个检测需要两个多小时,徐强的瓷板到底是不是元代出产的,检测数据将是重要的评判依据……
检测出来的数据与宋代青花样品进行对比,瓷胎,釉及釉加青花的化学组成和样品的数据比较接近,也就是说这两块瓷牌的成分没错。
科学检测又把徐强的瓷牌从悬崖边拉了回来,既然各项数据都符合要求,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认定徐强的瓷器应该是元代早期出产的呢?
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给徐强的瓷板下定论,为了能够得到一个切实的定论,我们决定走访北京大学历史系,请那里的历史系教授,从历史的角度来对瓷牌做一个最后的定论。公元纪年法的出现,文字书写方法的疑问等等这些被大家提出的问题,都是本次北大之行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多方联系,我们找到对元代历史十分精通的北大历史系教授张帆,请他对徐强的瓷牌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评判……
张帆教授认为,这块瓷牌从历史角度是说不通的。因为文字的表达方式是现代人的口吻,而且还用了公元纪年,这在那个年代不可能的,也是从来没见过的。虽然成吉思汗曾经打到了欧洲,理论上有可能吸收了欧洲的文化,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吸收那边的文化,在现有的资料当中从来没见过公元纪年方式。
对于瓷板上同时出现的“宝庆二年”和“成吉思汗御用”的文字,张教授认为这更不可能,因为在南宋时期,蒙古与宋朝中间隔着金朝,他们之间要想取得联系是非常困难的,这两个国家几乎没有什么正式的往来。最后,张教授还发现了一个很明显语言的错误。
张教授最后认定,这件物品应该属于现代制品,与元朝毫无关系。这样的结果让徐强十分失望,尽管有关瓷牌的争论还没有结束,但是,其结果似乎已经没有悬念了。
以上节目在北京电视台BTV-3《魅力科学》节目中播出
播出时间: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