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士研究菊花 发现巨大金矿

(2007-11-21 18:24:04)
标签:

知识/探索

科学

谈天说地

职场

分类: 惊奇人物榜
 《菊花迷——黄丛林》

今年1月,海淀一家餐厅里一桌特殊的酒席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更引得不少记者一通狂拍!什么酒席那么抓人眼?你别说!还真不常见,甚至可以说一般人就没见过!这是一桌“菊花宴”,顾名思义,这桌菜,全是用菊花作的。什么吉祥如意菊花虾、菊花鱼、山珍烩菊花,菊花豆腐、万紫千红菊花面、菊花太极羹、菊花馅饺子......色香味齐全,简直是艺术品。你看,吃的人虽然开始是谨慎小心,到后来就有露出有滋有味的享受美味佳肴的表情了!这桌菊花宴有凉拌、有清炒、有烹炸,真是煎炒烹炸蒸样样俱全!这种种花样让到场的食客无不感到刺激和新鲜。据说,这桌饭菜不便宜,几十道菜,光菊花瓣就用掉几十斤。一斤多少钱?市值98元!粗算下来光成本得几千元!这谁这么大手笔?你看!就是他!

 

上榜人物:黄丛林  

    龄:38 

身   :北京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专家

上榜理由: 菊花好看更好吃,爱 花博士手段高

 

这个子不高、其貌不扬,甚至朴素的有点土气的中年人,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黄丛林,他也就是这“菊花宴”,的始作俑者。您可能纳闷,他弄这高成本的菊花宴干什么?摆阔?不对!告诉您吧,这菊花是人家自个儿单位种的,没花钱!——当然厨师是花钱请来的。他摆这桌菊花宴,一不为宴豪门、二不为请领导,只为让各界人士开眼,并通过记者镜头,告诉老百姓,菊花不但能看,还很好吃!不但好吃,还很保健、很有营养!

这位整天扎在花堆里,被大伙称之为“黄博” 的人,他可是北京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花卉和重要经济植物研究室”的主任,现在,正全身心的带领他的团队用生物工程高科技,大张旗鼓的专门搞菊花呢!

博士“黄博”,用生物工程、用高科技种菊花,这是怎么个种法?种出来的菊花,跟咱们自家种的有什么不同?告诉您,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不信,您跟着黄博士去看看!

在黄博士种的花棚里,菊花开的正旺盛,这些花可都是黄博士的三千宠爱!这些宠爱里,还有那么几个特别受宠的,那可是咱们菊花迷黄丛林的心肝宝贝!

您瞧这株亭亭玉立于花丛中的白色菊花,可不仅仅是用来观赏的,它是用来—好吃的。这是黄博士研制的新品种,是一种可以吃的菊花,味道鲜美爽口。还有好喝的茶菊,用来沏茶比较好,因为这些花里面的成分有维生素、黄铜等对人体健康有好处的物质。您再瞧这一片密密麻麻的小菊花,虽然个头不大,但色泽橙黄,花瓣繁密,小巧玲珑,他们可有一个象征意义的名字“奥运菊”。为什么叫奥运菊呢?因为这个系列菊花生长花期是在每年的七月底八月初,正好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盛开。你看他们是不是很漂亮,它们都是有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呢……

咱们平常种菊花,要是能种个稀有品种就算不错了,可听人家黄博士那意思,人家想要种的还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什么意思?不仅是好品种,还得是新品种,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人这菊花是怎么种的呢?让我跟您从头说起!

1997年,博士毕业来到北京农林科学院的黄丛林,在刚成立的生物技术中心,原本研究的是“果实发育细胞分子生物学和逆境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植物抗旱、抗寒、耐盐分子生物学及其基因工程改良的研究”,这可都是些深奥的课题!到了2001年,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开始要求科研单位要转变职能,要与市场对接!几位老呆在实验室里的博士可着了急,抓实用项目吧!可农科院里,一大堆专业研究机构,各把一个领域,几乎没有空白领域项目可抓。怎么办?搞调研!一下子室里的几位博士走出去调研一搞就是半年!凭着几颗博士脑瓜、严谨的调研数据,调研回来后,大家一碰,乐了,发现了一个金矿! 

博士几个人调研回来一合计,发现,菊花真是个好东西!

菊花是个大市场,用生物工程技术可以更加丰富的培育我国的菊花品种,绿化美化城市!另外,经过和有关单位对菊花化学成分分析,菊花瓣里的钙钾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都很高,是极好的可直接食用的营养食品。他们还做了十几个菊花品种的营养成分分析,发现菊花的蛋白质含量是1.7%,牛奶才3%,而人体对植物蛋白的吸收比动物蛋白高得多,这样一算,菊花是很好的蛋白质营养品。菊花还是美容、明目、降血压、降血脂,抗肿瘤的保健食品,因为菊花中含有一种比黄金还贵每公斤5万美金的物质——黄酮。小菊花作的菊花茶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饮品。

中国自古就有很久远的菊文化。远的屈原啊陶渊明啊喜欢菊花就不用说了,近的呢,史料记载,清朝皇宫里就养了数千盆的菊花,慈禧太后还是个食菊的专家,她就经常在菊花开放的季节用上好的白菊花瓣放在鸡汤中或火锅里食用。如今,北京人仍然喜欢菊花,它和月季并列评为是北京市花。

博士调查了,其实许多星级的大饭店都做过菊花菜,而且是高档珍贵的菜品,可没能列入日常菜谱的原因是由于可食用的菊花原料不能保证一年四季的供应····

黄丛林和其他3位博士一调研一合计,发现这是一个大金矿,他们算过一笔帐,就说喝的茶菊,现在市场上普通小干菊花每斤37元,如果农民种一亩菊花,能收干菊花300斤左右,那每亩收入就是6000多元,刨去成本500元,净收入也有5000多。目前国内市场茶菊有两大种:杭州产的杭白菊年产5000吨,另一种是安徽的贡菊产量1000吨,而市场需求是一万吨。还有很大缺口。如果再加上食用、药用保健型的菊花种植,那将给京郊农村提供了一项大产业。而且北京作为北方地区气候温差大日照好,比南方更适合种植菊花!这下子博士们可都捋起袖子来了,这可是个大产业啊!

项目瞄准了!可他们几个虽然是博士出身学历高,但谁也没搞过菊花,手里连几个菊花品种都没有,也缺乏菊花的栽培养殖经验,怎么起步开头呢

博士一想,我们缺的,到社会上找啊!好在菊花这行当是花卉里的热门行当,国家有中国菊花研究会,省市级有省市级的菊花协会,江湖上的菊花高手,那是藏龙卧虎!黄博士拿出了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精神头儿,四处寻找高手!

博士他们一下子把农大,中国农科院、林业大学等一批搞园林花卉的搞过菊花的都找到了,并不厌其烦的向人家讲项目规划,邀请人家合作。最关键的两位菊花界大腕他们更是三顾茅庐。

这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中国第一个菊花的硕士,原北京园林局的副局长中国菊花研究会的会长张树林,另一个是菊花世家,养了一辈子菊花的北京菊花协会的创办人之一王凤祥。找到王风祥老先生时,博士发现老人不但懂得特多,关键他手里有好几百的菊花品种。博士说明来意请他出山合作,但老人自己忙着一摊子事并没答应!于是,博士又一而再在三地去请,终于请动了他·····

光王凤祥一个人就给黄丛林他们带来大菊300多个品种,小菊700多个品种,他还带来了他多年的菊花品种的培育和栽培技术。而张树林先生更是用他市政协常委、中国菊花协会的副理事长的身份,为黄丛林他们的项目到处找关系做宣传。一边是黄丛林找养菊花圈子里的能人,也有养菊能人找上门来的。

菊花迷黄丛林有了菊花界的高手加盟,有了充足的菊花品种,可以说是基因资源丰富,他下一步的目标可不简单!首先咱说观赏菊花,他的目标可不仅仅是好看!

博士想在观赏菊花方面,培育出一些不同花期和花色的品种,让人们一年四季都能看上菊花。

一般情况下,盆栽小菊大都在十一左右才开花,而20088月的北京奥运,作为北京市花的菊花一定要充当主角的。今年,黄丛林的课题组经过生物技术的培育,已经成功的为明年的北京奥运会场馆专门培育了白、黄、紫三种颜色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奥运系列夏菊。明年8月份,150万盆白、黄、紫小菊花将装扮北京奥运开幕。

除了好看的,更重要的是好吃的和好喝的。虽说食用菊花已经是古已有之,但黄博士看来,这里面可还是大有搞头!

黄丛林介绍说,不是所有的菊花都能吃,单就挑选甄别能吃的菊花,他和同事们就从200多种大菊花里一一试吃,能吃的、口感好的、色泽形状好的,再做营养成分分析,最后列入可试用范围。目前,他们现在已经为北京的老百姓培育挑选了十六种食用菊,现在的名字叫京农生001号至016号,更好的名字还等文化大家诗人墨客美食家们给起呢!

这两年多来,黄博士他们用细胞工程、基因诱变、远缘杂交、组培、花药培养等传统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的手段,自己培育和收集交流结合,已经拥有大菊品种资源1200多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菊品种500多份,茶菊12份,药菊5种·······收集野生菊花资源20多份。这里面,黄博士最看重的,是自主知识产权。

我们的菊花迷黄丛林现在可是雄心勃勃,他准备在顺义搞一个占地1000亩的开满各色菊花的大菊园,赏花、采摘、品菊花茶、吃菊花宴等一系列的活动。将来还要在那里搞一个菊花节呢!

博士近期的计划是,建成顺义菊花主题产业园,以次为龙头,大量培育菊花种苗,免费提供给农民,在京郊北部山区延庆昌平、门头沟大量种植,集中由企业收购加工成茶品或作为食用菊送上北京人的餐桌,富裕农民美化郊区、还能促进京郊的旅游观光发展!下一步,是选育开发含有黄酮等具有药用价值的菊花品种,发掘菊花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黄丛林,一个跟菊花结缘,雄心勃勃想把菊花作成大产业,终日痴迷菊花的生物学博士。他能让菊花成为京郊农民的摇钱树、致富花吗?他能让美丽的菊花成为北京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吗?希望他能成功!

 

以上节目在北京电视台BTV-3《魅力科学》节目中播出

播出时间:1123   1235     203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