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职场/励志科学文化谈天说地职场 |
分类: 惊奇人物榜 |
“矛盾”的院士
今天的节目里,我们给您介绍的人,叫刘先林,最近,他可真是火,从 8月5日开始,各大新闻媒体,像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连番展开报道,大概得有20多家媒体采访过他。他凭什么就这么火呢?他究竟是何许人也?咱们《魅力科学》当然不会放过他了,我们的记者决定亲自去拜访拜访这位“腕”,谁知,这人还没见着呢,就先碰到个意外情况!
记者驱车来到刘先林所在的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这刚一打听,就打听出个意外来,因为记者得知,刘院士在办公楼的车间里。
车间?莫非这办公楼里还藏着个车间?这么大人物办公室在车间里?按着指引,记者将信将疑寻到了三楼一个办公室。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车间”?果不其然,我们要拜访的刘先林就在这里。这位喜欢泡在车间,甚至把自己的办公室改造成车间的老汉,就是我们今天的上榜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院士,按理说是个知识分子,可刘先林,这横看、竖看,怎么看都不像个院士,倒像个朴实的老工人,他还喜欢泡在车间,居然就把自己办公室也改造成车间,这要细说起他来,矛盾还多着呢!可算得上是个“矛盾”院士,还有哪些矛盾呢?听我给您一一道来!
要说起刘先林,那可不简单,和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串串富有传奇色彩的科研创新成果和一系列沉甸甸的荣誉,比如说,1990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到目前为止,他是第一个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人。而凡是见过刘先林的人,都很难把他这个人与“院士”联系在一起。怎么回事呢?
一般人的印象里,院士——
那还在九几年的时候,一位国家测绘局领导来调研,车子快到研究院时,看见一个白发老头,一边裤腿高一边裤腿低,蹬着辆三轮车,到了研究院门口时一下子就拐了进去。领导心想,测绘研究院也不是谁想进就随便进的,怎么来了一个收破烂儿的呀?追到前面一看,竟然是刘先林。原来,因为要带老伴买菜,刘先林就搞了个三轮车,平时也骑着上下班。因为怕裤腿长了会碰到链子弄脏裤腿,所以就挽起了裤腿,而没有链子一边就是长裤腿了,结果,就闹出了笑话。
对自己马虎的老刘,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都是最为精密的航空测量仪器,这些家伙可马虎不得,差个小数点,那可就是重大失误。
2006年底,刘先林领导的科研小组进行数字航摄仪的试验,在处理航摄像片时,大伙儿发现效果不理想,绞尽了脑汁,怎么也找不到原因。这个时候,刘先林指出来,是测量时忽略了天线架设的高度差,GPS测出的坐标原点有偏差,果不其然,问题出在谁都没有注意的细节上,大家照着刘先林的改进办法,果然,精度从5公分提高到了2公分。
想不到吧,从事了一辈子的测绘事业,让刘先林对细节和精度有着特殊的敏感,可记者怎么也想不通,难道这份敏感,老刘就没带到自己的生活中?
老刘泡茶用的不是杯子,是一个塑料大茶壶,因为一次可以倒很多水,用起来方便,而碍事的壶盖和过滤茶叶用的罩子,被刘先林“直奔主题”地扔掉了,这样喝起来更方便。书柜的玻璃被“直奔主题”地取掉,这样方便老刘自由拿取。
可对自己马虎的不得了的老刘,有的时候却心细的不不得了。刘先林听说女士宿舍没有热水器,说女孩子洗冷水不好,就领着学生去买热水器。
咱都说了半天了,您该问了,这刘先林从事的测绘工作到底是干啥的呀?说起测绘,一般人还真弄不清。测绘、测绘;先测后绘?差不离!按专业人士的解释,测绘,是客观地表述地表地理信息的工作。说俗点,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享受”过测绘的产品,什么呢?地图!这么说起来测绘其实离我们并不远,所以,刘先林说自己干的这一行,就是让人把美丽的地球搬回家,那怎么个搬法呢?
话说2002年,已经过了退休年龄的刘先林,自己捡起了个烫手的山芋。怎么回事呢?当时我们普通百姓拍照片,大多数都使用数码相机了,谁要还在用胶片相机,那就真的是土得不得了,可那个时候,我国的测绘领域依然还在使用胶片。要用数码的,就只有进口一条路。而数字航摄仪价格极为昂贵,光一套就要1600多万元,而国内迄今已经进口了十多套。老刘看着甭提有多心疼了。
刘先林心想,虽然不是花自己的钱,但是花国家的钱,这么高的价格,实在是不值那么多钱。再细细思考一下,国家不得不花这么多钱买这些设备,是谁的责任,国家这么大,不像小国家,买个一台就够了,你就是研制这个的,你研制不出来,才不得不花重金买这个东西,就是你的责任。刘先林想到这些,着急, 62岁的老人,决定亲自出马。
自己揽了责任的刘先林,一头扎进研制国产仪器当中,在这之前,老刘可都是跟大型仪器打交道,相机对他来说,是个新挑战。
前两个方案都失败,最后刘先林决定用高级民用机改造,
当时,数字航摄仪里有一些关键部件,我国还无法生产,有关国家一直对我们封锁,别说技术,就是产品也不卖。这显然阻挡不住刘先林的脚步,他二话不说,当即买来了民用数码相机,喜欢直奔主题的他,就一个字,拆!
2007年6月30日,刘先林牵头研制的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通过产品鉴定,其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创新给整个国家的测绘事业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推动。这意味着中国数字航空测量仪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将被打破,中国航空摄影测量采用胶片的历史将被改写。
现在,我们能够实现用全世界最小的飞机蜜蜂3,装载全世界幅面最大的1亿6千万像源的相机,而且可以在任何地方起飞。
刘先林的贡献还不止这些,60年代他从学校毕业不久,就发明了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的方法,是我国航空测量规范中第一个中国人创立的方法,70年代,他第一个把计算机技术用在航空测量。1984年,以刘先林为组长的课题组研制成功正射投影仪,这是我国首次研制成功大型航空测量仪器,听着有点晕,都是专业术语,总之,刘先林院士很不简单!您还别忙,这个“矛盾”院士还有让人大跌眼球的举动呢。
别看刘院士今年都68了,可工作起来,可以用玩命二字来形容,有件事情,现在说起来还让大家背后冒冷汗。那是2006年4月,当时数字航空摄影仪的雏形样机已经研制成功了,需要实际升空观测仪器的工作状态,大家选择了山西稷山县郊区做为实验场地。
当时,测试用的飞机没蓬,小得只能做两个人,机翼机舱全是用布糊起来的,大家都很担心它的安全性能,都有一些疑虑。这个时候,刘先林爬上了飞机,命令飞行员起飞。
时间过去了10分钟,20分钟,飞机还没有返回的迹象。大家都有些着急了,因为当时飞机所带油料只够飞行30几分钟。时间每过一秒,机上人员的危险就增加一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已经过去了40分钟,飞机依然没有回来。人们都急了用电台呼,用望远镜找。 终于,飞机安全返回。大家这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原来,刘先林坚持要看一下更多的周边的环境,飞行员小心地注意着油料的变化,多坚持了20分钟才返航。
在采访中,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刘先林的招牌表情——微笑。测绘,一个鲜为人知的职业,院士,一个高高在上的称谓。而刘先林的出现,让这原本常规的一切都变得跟以前不再一样。有人说,刘先林是测绘界的“微笑老汉”,那么这个“微笑老汉”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让这么多人佩服呢?
刘先林喜欢笑,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刘先林都习惯用微笑面对。可以说,微笑是老刘的杀手缄。刘先林从小就比较乐观比较爱笑,什么事也不发愁放得下,这样的性格也把周围的人团结起来。
干着有点“冷门”的工作,却用微笑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对自己马虎,对工作精细;一把年纪,工作拼命——这就是我们这位“矛盾”院士,他的“矛盾”,让他身上闪耀着独特的魅力!
以上节目在北京电视台BTV-3《魅力科学》节目中播出
播出时间:9月14日
12:3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