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科学谈天说地 |
分类: 惊奇人物榜 |
为治病
2003年3月5日,解放军总医院传染病科送来了三位急诊病人。病人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女青年侯莉莎和她的父母一家三口,当时三个病人都在发烧,咳嗽不止,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被怀疑是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入院两天后,侯莉莎的父亲病情急转直下、异常危险,其病情和症状医生们从未见过,北京也没有一所医院治疗过这种疾病,医院立刻给姜素椿教授打了电话。
姜素椿其人
姜素椿教授,传染病专家,解放军302医院专家组成员,当年已是74岁高龄。1956年从大连医学院分配到解放军302医院从事传染病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姜素椿个性温和善良,可他这个行当,面对的从来都是最可怕的疾病。1976年陕西户县的流行性出血热,他带队到当地进行防治,成功地将死亡率从百分之二十五下降到了零。1981年和1994年,姜素椿又分别发现并成功控制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例“小川型霍乱”和“o139型霍乱”。姜素椿多次受到上级组织的表彰和奖励。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如今,虽然他已退休,但是身为医院的专家组成员,遇到疑难病症,姜教授都会被邀参加会诊。
临危受命
2003年3月7日晚上,姜教授接到了医院打来的电话,他立刻意识到情况严重。当他穿好隔离衣赶到病人的床前时,发现患者全身青紫,神智不清,呼吸心跳都没有了。经过两个小时的抢救,病者仍然不治身亡。要查明病因,就必须对尸体进行解剖。而且越快越能得出准确数据。可是,解剖传染病人的尸体,对医务人员是个极大的考验!
这种病刚刚去世的病人,体内存留大量的病毒,开放的胸腔,会对医务人员造成巨大的威胁。尸检组织一般需要固定一个礼拜才能取材,病人的尸体在搬动和解剖时会有气溶胶粒溶解在空气中,屋子里温度越高,气溶胶粒的播散速度就越快,这种气溶胶粒弥漫在大气层中很容易使接触到它的人感染。但是如果一礼拜后在解剖就错过了了解病因的最佳时期。
为了找到病因,医院专家组决定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病人的尸体进行解剖。考虑到姜素椿年事已高,院领导不让他上第一线了。
3月8日下午四点钟,尸体解剖在解放军302医院病理科进行。姜素椿和302医院的另一位权威专家王凝芳教授陪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洪涛院士赶赴现场。为了争取时间,病理科采取了超常规的做法。
这次尸检证实了这种病是一种多脏器的损害,不仅肺受到感染,还会殃及心、肝、肾等其它脏器,脾和淋巴等免疫器官也难幸免。这次尸检,使专家们得出了冠状病毒是致病元凶,衣原体是帮凶的结论。这次尸检给全国多家医学单位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非典袭来
这就是北京发现的第一例非典病人。但是在当时,谁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病,更不知道应该怎样治疗。这时候,姜素椿灵光一闪,有了个大胆的想法——血清疗法,也就是用非典病人康复期的血清来治疗重症患者。当时患者侯莉莎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用她的血清救她母亲的命也许是个办法。
无疑,这个想法让所有的医务人员看到了一丝希望。但不幸的是,还没等侯莉莎康复,她的母亲就去世了。医院的三位接诊侯莉莎一家的医务人员也被感染了。然而,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3月14日姜素椿发现自己似乎也被感染上了。
医院的检查结果出来了:流行病史符合、体温符合、胸片符合——事实告诉大家,姜素椿感染上了病毒。
3月16日,姜素椿的病情急速恶化,医院领导想尽一切办法来挽救他的生命。第二次拍胸片时片子有所好转。同事们心里的石头刚刚落地,谁知第三次拍得X光片子阴影又扩大了。姜素椿的病危让同事们既伤心又害怕。首次参加抢救非碘病人工作的16名医务人员已有13人相继被感染。
此时的北京已被一片白色笼罩,“非典”的危险性和传染性已经家喻户晓,人们谈“非”色变,草木皆兵。饭店、大街上、商店里、公汽上,全都是空空荡荡的,出租车司机一天能拉上两趟活儿就算烧了高香了。街上稀少的行人全都带上了口罩。困扰北京人的堵车问题不攻自破,道路畅通得让人不可思议,120救护车在北京的街道上呼啸而过,把人的心揪得紧紧的。一时间,消毒液,体温表,板兰根,中草药,口罩、都成了紧俏商品。
姜素椿亲自参与自己的治疗,在和医生探索实验性的治疗下,姜素椿的病情竟也渐渐有了好转,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可姜素椿意识到,在防治非典的特效药没有研制出来之前,常规的治疗办法未必能救治大多数非典病人。这时,刚刚脱离危险的姜素椿却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
“我要拿自己的身体做一次试验。非典是一种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新病,一时没有搞清病因,也没有特效药。我相信血清疗法对自己有好处,自己已经74岁了,生死都无所谓了。就是有危险,怕什么!作为一个医生,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
姜素椿的想法让所有人吃惊和感动,但也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不是每个非典康复者都适合捐献血清,也不是每个非典患者都适合接受血清治疗。拿自己的身体做血清试验,就要在自己体内,输入非典康复期病人的血清。但是如果输入的血清中有其它病毒的话,就会加速患者的死亡。
输入非典患者康复期的血清后,姜素椿的身体开始发生变化,一个星期后就有了很明显的好转。血清疗法以后,康复期的姜素椿认真地记录着自己的生命体征。哪怕是一点感受、一点变化都要及时记录下来。“身为非典病人,我对疾病有着切身的感受。作为一个医生,我不能参加救治病人的工作,但是我也不能闲着啊。”
姜素椿的病情刚刚好转,他就爬起来废寝忘食地撰写论文,在他的病床上,这位74岁的老人写下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等九篇医学论文,共计五万字,为防治非典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阴霾密布的日子里,“非典”象一个恶魔,肆意吞噬着人们的性命。而在这时,姜素椿在自己身上做血清试验并获得成功,对鼓舞医务人员战胜非典、稳定社会人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以上内容在 BTV-3《魅力科学》周五版《惊奇人物榜》里播出
播出时间:2007年6月15日
新闻线索征集:如果您有类似的新闻线索请留言,我们将与您联系。
BTV-3
《魅力科学》周五版
播出时间:每周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