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型农业”资料汇编实践篇(一):武汉“两型"农业

(2009-08-17 12:47:44)
标签:

财经

武汉已具备建设“两型社会”农业的基本条件。重点是构建“四大体系”:一是发展循环农业、高效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休闲游产业等,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二是推广节地、节水、节时、节药、节肥、节种、节粮、节能等节约型农业技,构建资源节约体系;三是加强农业废弃物污染治理、发展生态农业、推进清洁家园建设,建立生态保护体系;四是推进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发展农村沼气、开发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在推进农业“两型社会”建设中,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游产业,确保全市乡村休闲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力争2008年全市新建设循环经济示范点10处、畜禽养殖小区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10处,推广“猪—沼—果(鱼、菜、粮等)生态农业循环模式面积1.5万亩;开展农业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建设,大力推广节肥、节药、节水、节能等农业节约技术,新增”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3000户,总量达到7.6万户;改建第二轮省柴灶2.6万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500台。

 

武汉市农业局近期“两型农业”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武农〔2008〕15号

签发人:胡素文

  根据市“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办公室关于《近期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点工作及要点》的要求,现就近期“两型农业”建设重点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突破口,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坚持把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作为主攻方向,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使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尽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良性发展轨道,促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10年,力争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2.6万户,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10万户,适宜建沼气池的地区农户建池率达到42%;农村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规模养殖小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受益农户达到0.5万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市建成智能化、工厂化生产型食用菌小区8—11个;争取建成湖北生猪期货交割中心。

  2008年工作目标: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6500户;建设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及污水治理工程30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受益农户1000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50%;新建智能化、工厂化生产型食用菌小区3—5个、争取完成湖北生猪期货交割中心一期工程。

  三、重点工作

  (一)积极协调推进生猪期货交割中心工程建设

  积极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合作,推动生猪期货交易获批,争取2008年完成生猪期货交割中心一期工程。

  (二)创新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

  启动农田生产区与非生产区域划定工作;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2008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0万亩以上,力争新增28万亩,以后逐年增加;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换社保试点工作,在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建立集约用地的新机制,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和城市化进程。

  (三)加强种养业生态环境建设

  1、强化畜禽养殖小区环境治理。用3至5年时间,对已建的99个畜禽养殖小区全面完成治污配套工程;新建规模养殖小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2008年建设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及污水治理工程30处。

  2、规范湖泊水库围栏养殖。凡是在城中湖泊、风景区景观湖从事围栏(网箱)养殖生产,2008年内必须全部拆除;其它湖泊(含跨界湖泊)、水库不得新设置围栏(网箱)养殖,已设置面积超过湖泊面积10%的,必须在2008年内拆除到10%以内,到2012年,全市大中型水库网箱养殖设施全部拆除。

  禁止在饮用及应急备用饮用水源、中心城区湖泊、风景区和大中型水库养殖珍珠,在其它水域租赁水面养殖珍珠合同未到期的,最迟必须在2010年12月底之前全部清理完毕。

  3、加强水环境监测。2008年重点加强7个养殖湖泊(20万亩)、5片养殖池塘(8000亩)及长江、汉江武汉段的监测,评估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达到以管促治、保护渔业资源环境、实现渔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的。

  4、加强种养业投入品监管。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加强对种养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对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的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处罚。

  (四)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等清洁能源

  结合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的实施,以洪山、东西湖、汉南三个区和黄陂、新洲、江夏、蔡甸四个区的小城镇建设示范村、移民建镇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整村迁建村、科技示范村、乡村休闲游生态村和街镇边基础设施较好的村等为重点,到2008年底力争集中连片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达到2.6万台。在条件具备的蔬菜基地扶持建设风车提水项目1—2个。

  (五)加快农村沼气开发利用

  1、以黄陂、新洲、江夏为重点,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引导农户充分利用“三沼”(沼气、沼渣、沼液),建设一批猪(牛、鸡)—沼—渔(菜、菇、果、林、电)生态模式示范园区(户),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6500户,力争到2008年底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达8.03万户,适宜建池农户普及率达33.1%。2008年在有条件的区扶持建设沼气发电工程1—2处、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农场2—3个。

  2、以黄陂、新洲、江夏、蔡甸和汉南为重点,大力推广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生产有机肥,新建或续建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治理粪便及污水工程30处。

  (六)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开展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户用秸秆气化炉推广工作,提高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水平。2008年以东西湖、汉南为重点,大力开展秸秆气化集中供气试点建设。

  (七)大力推广以食用菌为纽带的废弃物利用模式

  推广以食用菌为纽带的废物利用模式,继续利用稻草、棉杆和其它秸秆作为载体发展食用菌,并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花色品种。2008年双孢菇发展到900万平方米,新增100万平方米,白灵菇、金针菇、香菇等发展到1600万袋,新增200万袋。新建智能化、工厂化食用菌小区3—5个。

  (八)抓好典型示范

  重点在汉南区家园建设整体迁建村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在黄陂、新洲、江夏、蔡甸和汉南区共配套建设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治污工程30处;在东西湖区东山办事处推广利用稻壳、树枝、棉杆等农业废弃物生产以烷类为主的生物可燃气集中供气试点1000户。通过培育一批先进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农业废弃物利用率的提高。

  四、主要措施

  (一)认真做好“两型农业”发展规划和标准的制定

  按照科学合理、适度从严、便于操作的原则,抓紧制定和完善“两型农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程)。启动“两型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对“两型农业”示范户、示范村、示范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示范养殖小区分别制定不同的建设标准,并严格考核验收,凡是达到建设标准的,由政府给予一定扶持。抓紧出台农业节水灌溉、轻简栽培、诊断施肥、精准施肥、精量播种、生态养殖、农业装备节能、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等技术规范(程)和标准,推进资源能源节约,减少环境污染。

  (二)着力抓好一批“两型农业”重点项目

  围绕“两型农业”建设,从2008年起,采取政府扶持、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措施,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抓好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型、产业集约型、“1+8”城市圈生态农业型等“两型农业”项目。扶持长华、天添等企业抓好食用菌集约化生产项目;支持中粮集团、天种畜牧抓好大型沼气发电工程建设;支持精武、飘飘抓好水禽养殖综合开发利用;支持东西湖东山办事处抓好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项目。同时,策划一批重点项目,积极向农业部以及省农业厅申报,大力争取国家农村沼气国债、大中型沼气治污工程、省级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和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治污建设项目,力争通过三年的项目实施,使我市“两型农业”建设能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强化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

  完善和落实“两型农业”建设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建立农业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定期调查和监测制度,及时掌握农业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动态。积极开展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工作,对浪费农业资源、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项目,不予立项;对批准的开发项目,要加强监督。实行农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运用经济杠杆促进农业资源节约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城镇污染源向农村扩散,对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企业和单位,责令限期治理;对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环境的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破坏、浪费农业资源和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大力普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和涉农企业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对严重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公开曝光。广泛宣传建设“两型农业”的新举措、新经验、新典型、新进展,努力营造推进“两型农业”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成立工作专班

  为加速推进“两型农业”建设,市农业局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付明星同志为组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舒炎发同志为副组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素文同志为责任副组长,畜牧局负责人、局办公室、人事处、综合处、计财处、科教处、市场与质量安全处、产业化办、对外合作处、家园办、种植业处、蔬菜处、水产处、生态园办、能源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两型农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编制规划、制定标准、落实项目、组织协调等工作。日常工作由科教处承担。

武汉推广四大类20种循环农业模式

  这20种模式包括:农村生态家园“一池三改”等7种以沼气为纽带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农作物秸秆气化利用等5种农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模式;果园圈养鸡立体种养等5种农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模式;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等3种轻型简化栽培模式。

  目前,我市已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积近10万亩。通过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到2010年,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10万户;规模养殖小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市建成智能化、工厂化生产型食用菌小区8—11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