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人与上海人

(2008-06-11 22:20:08)
标签:

情感

北京人有“大爷”情结,给足我面子,我两肋插刀,不给我面子,你是天王老子我也不伺候。别误会,这种“大爷”情结,并不是让别人都当孙子,而是大家一块儿当“爷”。不管你是大亨、大腕儿、大干部,我是小司机、小服务员,也不管你花多少钱买我的服务,这都是两个“爷”之间的交易,相互尊敬的底线很高。谁也不能颐指气使。这一点从出租车司机的服务便能看出来(这恐怕也是现在唯一还保留着大量北京本地就业人员的服务行业,同时也是外地人最不习惯的一点)。

 

上海人有自恋情结,甭管事情多砸锅,我都能摘清楚,不是我的错。只要不是我的错,我就完美。然而角色感很强,服务一定做到位。那种骄傲感,蕴藏在服务的专业精神里。别以为你享受着优质服务就等于拥有100%的恭敬。除非你是既专业、又挑剔的“刁客”,除非你在那个行当的见识比他还强,否则,休想让服务于你的人心服口服。

 

北京人感情用事,“尽力而为”当先,真的办不到,对不起,不是哥们儿不帮忙,实在是哥们儿尽力了。这个放在商业社会,有点儿坑人。

 

上海人凡事要先“讲讲清楚”,但只要“讲清爽”了,就言出必行,守信用。所以,跟上海人谈事儿累,但执行轻松;跟北京人谈事儿舒服痛快,但执行费劲。

 

所谓“势利眼”,其实两个城市都有,又都没有。只不过衡量的标尺不一样。比如择偶,上海人的“门当户对”是经济方面的,北京人的“门当户对”,是家庭背景、教育水平方面的。所以,北京人不嫌对方清贫,上海人则不怕对方有所谓“政治污点”、家庭问题之类。

 

这一点,也可以用一个不高雅的例子来反正。最常见的骂人话是什么?在上海∶小赤裸,骂人没衣服穿,小瘪三,骂人食不果腹,总之是骂穷。在北京∶小丫挺的,骂人是丫头养的私生子,至于王八蛋、兔崽子、***操的。。。都是在骂出身。听起来,北京骂得虽然过瘾,但也更恶毒。

 

至于崇洋媚外,也别一棍子打死。这确实跟两个城市的历史背景有关。可以说,在外国人打开中国大门的时候,北京看到的是火烧圆明园,上海看到的则是先进文明。沦为租界的地方多了,为什么不说青岛崇洋?为什么不指责天津媚外?上海这个都市本来就是由租界兴起的。所以从文化上说,近代上海并不纯粹中国,成长的血液里面,本身有西方因子。

 

而对于工作语言,北京和上海是两个极端。有时候和上海的商业伙伴来往电子邮件,明明双方都是中国人,可信件却永远英文。我这边呢,一笔或者一口流利英文一出,事情变得容易办。

 

北京恰恰相反,越来越有老外要是不会中文,就找不到工作的趋势。并不是北京人都不会英文,而是较真儿,你在中国混,凭什么不学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