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不难看出,性行为的泛滥源于缺乏正确的性道德教育,是性道德观念的失范酿造了性教育的苦果。吴阶平教授早在1987年就提出:对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决不能回避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的内容,这是关系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大问题。只有让受教育者明白,“性”是涉及责任、权益、法律及前途和幸福等问题的严肃的事情,才能完成其思想上的转变,进而使其在行动上有所约束和克制。
社会进步了,观念放开了,青少年性成熟年龄提前了,但还是有许多家长无法直面自己孩子在青春期所遇到的性方面问题,他们或者逃避或者训斥,致使孩子的性知识相当匮乏。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行为已经出轨的孩子,在发生性关系后,不知道万一怀孕或已经怀孕该怎么办,也不懂得如何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在他们感到最恐惧、最害怕、最无助时,我们的家长却没有正视孩子的困境,非但没有教给他们如何转移压力,如何安全释放性冲动,也没有告诉他们什么是性道德,告诉他们要负什么责任,更没有教育他们什么是安全性行为,往往在孩子出了错的时候就责骂他们,而没有意识到是我们的教育不到位,该检讨的应该是我们自己。
少女频繁堕胎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性观念、爱情观及人生观的转变。这反映出当代青少年性心理出现了问题,而这显然与我们缺乏科学的性教育有关。对于解决途径,经验告诉我们,不应该是堵而是引导。正所谓,避免生活的低俗化,关键还在于引导青少年的生活回归理性。我觉得这些应该引起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应当开展深入研究、进行积极引导,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来。学生是不同于社会人群的特殊群体,以什么样的方式适应学校独特的环境来进行有效的生殖健康教育,尚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殖健康教育要紧密结合道德教育无疑是值得推崇的。
青少年研究所宋所长认为,对学生的性教育应该采取一种综合模式,既讲性道德,又主张教会孩子如何避免性伤害。生活条件好了,青少年生理发育都较成熟,再加上青春期的好奇心理与之产生互动效果,青少年很容易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性教育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父母在对孩子教育的时候不要躲躲闪闪。我们应该呼吁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应尽快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性知识、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
一直把性教育的重要性挂在嘴边,不少学校都开了这门课,性教育读本也不断地更新换代,从形式上说,能做的都做了。但实际教学情况却并不乐观。教学中最难的就是“度”的把握,一旦讲深了,家长就会反对:“教孩子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干什么?”对此,中国健康协会教育心理研究会的专家认为,性教育要有个大气候,“得先改变老师和家长的观念,让他们客观、全方位地给孩子们传授性知识,不能带情绪化的东西”。
前一篇:海带虽好,吃时适量
后一篇:给乳房松绑的3大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