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益智妙方,宝贝IQ大提升
将益智融于日常,你的宝贝也能智力超群
谁说开发宝宝的智力就一定要围绕着各种教学用具,面对着垒得高高的各类书籍,甚至让还在牙牙学语的他念英语单词,学“1+1=2”,背唐诗、宋词、《三字经》,进行各项莫名其妙的智力测试?如果,你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这一阶段,并开始对你的宝宝实施“填鸭式”的益智举动,那我们不得不通知你,你已经成了“out
daddy”,或者“out
mama”。就如同许多有识之士都已经投身于绿色减排的自然环保活动中来了,而你,一边大嚷着要给地球减轻负担,一边又做着各种破坏环境的举动,这真令人感到遗憾和悲哀。
别忘了,我们的宝贝也有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我们的教育理念也需要秉承自然、绿色的态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早已被教育学家所摒弃,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顺应宝宝的每一个步伐,用温和的心态、适宜的节奏、有张有弛的亲子方法,陪伴宝宝成长,获取知识,积累力量。
或许,有些父母会问:“嘿!我的宝宝刚出生不久,就知道睡、吃、拉,我该如何和他互动呢?益智又从何入手?”或许,有些父母会问:“我的宝宝刚会走路,我每天跟在他屁股后面怕他摔倒还来不及,怎么还有空关心如何益智?”或许,还有些父母会问:“我的宝宝成天就知道玩、玩、玩!连听我讲故事都不把手里的玩具扔掉,这样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家伙,还怎么谈开发智力?”
其实,这些问题所反映的已经是宝宝的每个阶段的基本发展规律了——0~3个月的宝宝,大部分时间在睡眠中度过,醒来就吃奶,然后哭一会儿、闹一会儿、乐一会儿,他们需要爸爸妈妈的拥抱和亲吻,需要香香的睡眠和甘甜的乳汁,这些都是脑细胞增值的来源,你发现了吗?4~12个月的宝宝开始学会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抬头、翻身、坐、爬等肢体的大运动,捏、抓、握、拉等手部的精细运动,他们也开始学会运用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耳朵去聆听世界,闻一闻周围丰富的有趣的味道……这些都是他们开动小脑筋的时候,你错过了吗?等到再大一点,哇!小宝宝已经会稳步向前了,会跑会跳了,说话慢慢成句了,这不但是一个全新的突破,也将是宝宝大秀其聪慧才智的大好时刻,你会因为他把抽屉翻得乱七八糟、把蜡笔涂得满墙都是而指责他吗?
请抛开传统教育理念,换一个角度来看你的宝贝吧!如果,你充分了解了他的生长需求,读懂了他的内心渴望,你就会发现,原来“处处都是益智地,时时都是益智时”,哪怕是送宝贝一个拥抱、一次轻轻的抚触,教他吃饭、穿鞋、学做家务、亲子阅读……这些你和宝贝共有的、独创的亲子时光,不但美妙而且高质,收效甚至会比每周一次的早教课程来得更为显著。
IQ解码:智力=5大能力综合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益智与日常生活真正结合?不妨让我们先通过教育专家Anson的解读,了解智力的含义和构成的几大要素。在他看来,智力(IQ)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概括为,通过改变自身或找到一个新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这听上去或许有些深奥,下面就让我们对IQ进行解码,从其主要部分入手,探个究竟:
观察力
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中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爸爸妈妈可以在生活中增加一些观察和想象的内容,来提高宝宝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注意力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如有些宝宝可以全神贯注地玩耍、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这就是注意力强的体现。
记忆力
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的能力。如,我们老时也还记得父母年轻时的模样、儿时家庭环境等场景,这就是我们的记忆在起作用。
思维力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宝宝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能够逐渐地把各种不同的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获得更高层次的认知。
想象力
是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几乎每个宝宝都是想象力高手,他们大多拥有天马行空的发散思维,值得引导成可贵的智力财富。
了解到智力的构成后,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在无遗传缺陷,并且无不良药物刺激的情况下,宝宝的智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开发提升的。比如,丰富宝宝的环境刺激,让宝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0~3岁是智力开发关键期
宝宝刚出生时脑重量是350克,1岁时950克,2岁时1200克,6岁时是1400克,接近成人脑重。由此可见,宝宝3岁以前脑重量的增长是最迅速的,民间也有“三岁定终生”的说法。而且,宝宝脑重量的增长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宝宝吸收外界事物最敏感的时期。
从宝宝神经系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脑部由数以亿万计的神经元即脑细胞组成。宝宝刚出生时这些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因此这时候的宝宝每天重复着“吃喝拉撒睡”等简单重复的事情,躺在床上做不了任何复杂的动作和其他事情。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母乳或配方奶粉的持续喂养和及时充足的辅食添加,给予宝宝脑细胞成长的能量,脑细胞的增殖和分裂越来越快,突触越来越多,脑细胞网状结构越来越复杂。从而使宝宝出现了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情绪和社会行为等几大方面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宝宝学会了抬头、坐、爬、站、走路;学会了说话等各种能力。
日常居家妙方,为宝宝快乐做“脑力体操”
宝宝的益智过程首先是感官信息的收集,即视、听、味、触和嗅。宝宝出生后最先发育的是触觉,尤其是宝宝的嘴唇,同时听觉、视觉、味觉和嗅觉都在发展着。爸爸妈妈不妨多动脑、多用心,结合宝宝的成长发育特点,让一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不过的细节成为开发宝宝智力的好方法。
0-1岁:感知收集
升华想象
方法一、给予拥抱和爱抚
经常给宝宝按摩可以刺激宝宝的脑神经,进而促进智力发育。
喂奶、洗澡、换尿布的时候,都是最佳时刻,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用手抚摸宝宝的背部、颈部和头部,并配合一些有趣的对话:“揪揪小鼻子,真挺!”“摸摸小脸蛋,红红的像苹果。”或念一段朗朗上口的童谣。
方法二、用听觉打开语言
经常放些轻柔的音乐丰富宝宝的听觉刺激,和宝宝说话时尽量用温柔的语调。
同时,还可以自创一些游戏来培养宝宝的听觉记忆力,如,将一个小铃铛系在宝宝的手上或脚上,对他说:“宝宝听,什么响?宝宝听,铃铛响。铃铃响……”
方法三、丰富感官收集
经常调换宝宝床头的悬挂玩具,或者在宝宝清醒的状态下,让他躺在一个空间相对开阔的范围内,让宝宝可以随意看到各种事物。等到宝宝会爬后,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总是抱着,而应该放手让宝宝多爬行。因为,爬行可以扩大宝宝的视野,丰富感官收集。
方法四、激发味蕾和嗅觉
嗅觉和味觉训练通常是同时出现的。食物的“色、香、味、形”,其实已经包括了“视听味触嗅”五种感官刺激的几个方面,因此辅食添加是非常全面的宝宝智能训练的方法,而不仅仅是让宝宝吃好喝好。
制作辅食时,爸爸妈妈一定要按照循序渐进,逐一添加的原则进行,等宝宝适应了一种口味后,再尝试另一种口味。爸爸妈妈还可以和宝宝玩一些味觉嗅觉的小游戏,比如,拿出具有各种气味的食物让宝宝闻,让他感知醋、青菜、柠檬之间的千差万别,获得想象力、观察力和记忆力。
1-3岁:训练逻辑
提升创造力
方法一、与宝宝多对话
用讲故事的活动培养宝宝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识别能力。亲子阅读是此月龄宝宝很喜欢做的事情,不但锻炼语言能力,还锻炼宝宝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爸爸妈妈要适当向宝宝提提问题,让他回答。比如:“白雪公主到了森林里住在谁的家里呀?”通过把书上的故事念给宝宝听,用布玩具代替某种动物,或是自编故事,让宝宝也参与到说故事的活动中来等方式,引起宝宝的兴趣,提升宝宝的智力。
方法二、让宝宝多动手
一岁半以后的宝宝精细动作很熟练。可以多动手做事情,比如穿鞋带、串珠子、搭积木等等。爸爸妈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宝宝多动手,训练宝宝自己穿衣服、上厕所,吃饭、系鞋带等生活上的必要技能。
还可以让宝宝参与日常家务的活动。因为,一岁以后的宝宝模仿能力非常强,家庭里经常出现“妈妈拿扫把,宝宝拿拖布”的情形,这时大多数爸爸妈妈都会禁止宝宝的做法,认为这是不需要宝宝动手的事情。其实,这个过程恰恰是宝宝认知能力的表现。让宝宝多动手,就需要多鼓励宝宝参与家务活中,哪怕是帮你抓一把米、扔一个小垃圾,都可以鼓励他在安全范围内大胆参与,让宝宝体会到动手的乐趣。
方法三、培养宝宝的记忆力
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多次触摸稍烫或稍凉的东西,然后问他:“烫吗?凉吗?”宝宝吃到较烫或较冷的东西,也可以马上说:“哦,好烫,妈妈给吹吹”,“太凉了,加热了再吃”。多次练习后,宝宝能形成条件反射,碰到类似的情况,只要你提问,宝宝便会讲出这些词来,如:“甜、酸、苦、辣、冷、热”等,记忆力也得到了提升。
角色扮演游戏也是很好的锻炼宝宝记忆力的方法。比如,“看医生”、“小小售货员”等。通过与爸爸妈妈一起互换各种角色,分配角色任务,能锻炼宝宝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还可以让宝宝讲述“自己的故事”,并鼓励宝宝向他的小朋友介绍,以扩大他们词汇量、叙述能力和记忆力。
指导专家:
单晋平
主任医师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委员会委员。2001承担首都医学发展基金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模式课题研究,2004年开创的0-3岁早期教育门诊工作模式获得卫生部官员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肯定与高度评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