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玛丽妇儿医院
北京玛丽妇儿医院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071
  • 关注人气:21,9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宫颈隐私如何“窃听”?

(2009-09-24 09:10:02)
标签:

宫颈糜烂

tlthpv-dna

女性

健康

时尚

分类: 生活贴士

    《窃听风云》的热映,让我们在大喊“隐私何在!”时,却也不得不承认——窃听这种“另类”的方式对了解事实真相起到了关键作用。值得借鉴的是,宫颈作为女人私密花园最深处的“隐者”,它的状况会关系到女人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了收集到有关宫颈的“情报”,聪明女人当然有必要立刻对它实施周密的“窃听”行动……


                            “窃听”计划——关爱女人宫颈行动
     窃听目标:宫颈糜烂(危险指数★★★)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形式,按照面积可以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宫颈糜烂对女性的正常受孕会产生不利影响,此时宫颈粘液的性质发生改变,粘稠的分泌物难以使精子通过,炎性分泌物还会令精子寿命变短,影响活力,不利于上行,从而造成不孕,而长期的炎性糜烂不治愈甚至会引发癌前病变。

     宫颈癌(危险指数★★★★★)
     宫颈癌目前已经成为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0多万女性死于宫颈癌。随着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颁布,科学已经证实高危亚型的HPV病毒是引发宫颈癌的幕后黑手,因此检测高危亚型HPV的动向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行动时间: Right Now!


                                 “窃听”攻略LET′S GO!
    宫颈隐私如何“窃听”?    STEP1:察“颜”观色找感觉
     宫颈糜烂像只伺机而动、无法甩掉的“讨厌鬼”,从不洁的两性生活到人流产伤,被“缠上”的途径真是防不胜防。难过的是,宫颈“隐居”的位置实在太过隐蔽,看不见、摸不着,往往是在检查其他项目时,才“碰巧”发现它已身染重病。此时,我们不禁会问,难道就没有一些及时感知宫糜的方法吗?答案当然是NO!凭借女人敏锐的洞察力,只要我们细心,就会“窃听”到感染的蛛丝马迹……

     玛丽专家:由于宫颈处神经分布较少,在医学上甚至称为“无痛地带”,因此被炎症侵袭后女性往往很难察觉。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私密领地的“河流”——白带,那么宫颈的状况就会一目了然。与阴道炎导致白带的泡沫样或白色凝乳状不同,感染宫颈糜烂后白带一般会混有血丝,颜色呈现褐色的脓鼻涕样,夫妻生活会有接触性出血、并且经常伴随出现隐隐的腰痛等症状。

     如果“窃听”到以上情报,那么就要格外注意了,这些信号表明你的宫颈状况堪忧。此时最好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并治疗,千万不可擅自用药、盲目冲洗,这样往往会贻误时机而加重病情。目前,玛丽引进的无痛微创准分子消融技术,这是一种欧美主流的治疗方法,既可以治疗糜烂的宫颈细胞组织,还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增强抗病能力,治愈率高,是治疗宫糜比较好的选择。


     宫颈隐私如何“窃听”?   STEP2:专业筛查抵御致命“杀手”
     有时候一些事情我们总是不愿提及,比如宫颈癌,感觉离自己是那么的遥远,怎会如此不幸?可悲的是,就是这种心态,让梅艳芳这样的红颜悲剧屡屡出现。因为相对于宫颈糜烂,宫颈癌这个恶魔实在是太过“低调”,前者只要细心,就会察觉到蛛丝马迹,而后者则往往在扩散后才会“高调登场”。不过在专业的“窃听”设备面前,宫颈癌将无所遁形,只要我们及时投入使用,那么悲剧将不再重演……

     玛丽专家:目前已经确定,如果感染了高危亚型的HPV病毒,患上宫颈癌的可能性将达到99.3%。许多研究发现,性生活频繁的年轻女性HPV感染率最高,此时女性生殖道由于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对致癌因素的刺激很敏感,一旦感染了某些炎症或病毒后,经过频繁的性刺激就极易引发宫颈癌变。
目前,利用国际上先进的TLT+HPV-DNA联合筛查方法,可以精确诊断宫颈上皮细胞病变,并发现是否有HPV病毒作祟。通过对高危亚型HPV病毒的鉴别,搞清它的真面目,对判断癌前病变,评估病情的发展很有帮助。由于癌前病变发展成为宫颈癌大约需要5——10年的时间,这期间的任何一次检查都可以把宫颈癌扼杀在初期,因此适龄女性每年做一次HPV筛查,就可以远离这个女性杀手。
               宫颈隐私如何“窃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