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孩子怎样生更健康?

(2007-06-11 11:55:44)
   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
                          孩子怎样生更健康?
 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孩子怎样生更健康?

妇产专家谈产妇生产方式

         自去年民间传出“金猪年是好年”的说法后,北京各大医院妇产科产检的孕妇骤然增多,数据显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门诊量与前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专家预计,受此影响,今年的“金猪宝宝军团”生育潮将从年初持续到年尾,扎堆生产给产妇们多多少少造成了不少的心理压力,而生产方式的选择更是让年轻的妈妈们犹豫不决。
         记者在玛丽妇婴医院见到了前来进行产检的张小姐,张小姐告诉记者,自己的预产期在8月,越到临产期越紧张,受到周边生过孩子朋友的影响,自己现在倾向于选择疼痛感较轻的剖宫产,而产检医生则建议自己选择自然分娩,对此,张小姐表示自己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那么,在保证母体的安全和胎儿的健康的同时,妈妈们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生产方式呢?日前,记者专门就此采访了北京玛丽妇婴医院的郭晓奇副院长。
 
不要对自然分娩轻易说“不”
        郭院长告诉记者,很多年轻妈妈由于惧怕自然分娩带来的疼痛,不管自身条件,就盲目选择剖宫产,实际上,分娩只是人类繁衍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生理过程,是一种本能行为,只是因为害怕疼痛就选择剖宫产,这种行为是不理智的。
        郭院长说,只要产妇自身情况允许,她们都会建议其选择自然分娩。通常来说,顺产妈妈的身体损伤很小,可迅速进入角色;而手术则会有一定损伤和风险,还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需要一定时间恢复。
        据了解,很多产妇由于是第一次生产,对于自然阴道分娩并不十分了解,所以总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顾虑。其实,当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直至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孕妇的身体结构也在一点点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让绝大多数孕妇都可以顺利实现自然分娩。而且,多年的研究发现,自然分娩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疼痛,因为在分娩时腹部的阵痛会使孕妇大脑中产生内啡肽,这是一种比吗啡作用更强的化学物质,可给产妇带来强烈的快感,这种强烈的快感会很大程度地冲击了分娩的痛感。此外,近年来随着无痛分娩模式的开展,使得自然分娩变得轻松了许多。
        对于妈妈们来说,选择自然分娩就等于回避了剖宫产的许多并发症和后遗症。在妈妈们具备自然分娩的条件时,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力量和潜力,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选用自然分娩的方式,去完成一个母亲的体验经历。
  

慎选剖宫产谨防并发症
 
        针对目前剖宫产率逐年增加的现象,郭院长告诉记者,经常会有很多可以自然分娩的女性主动要求剖宫生产,她们认为剖宫产只是个小手术,只要来一刀就可以少受很多痛苦,又能够确保母婴平安。其实剖宫产并不是只一剖那么简单,对母婴健康带来的损害要远远高于自然产。
        首先,从手术过程来看,剖宫手术的风险更大。因为剖宫产手术要麻醉,麻醉过程可能会造成血压下降,还有可能导致神经或脊髓损伤、呼吸循环紊乱或心脏停搏。术后出血量比正常分娩要多得多,发生失血性休克及凝血的危险性也比正常分娩高,手术后易发生感染。
  其次,做了剖宫手术后,恢复也要有一段时间。剖宫产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里,都会刀口痛,肚子胀气,再加上子宫收缩引起的产后痛,其实令产妇更痛苦。剖宫产的产妇通常不能很快恢复进食,分泌乳汁会相应减少,哺乳的时间会推后,也就不能及时给孩子喂奶。而且剖宫产恢复起来没有阴道分娩那么快。一般来说,做了剖宫产手术,都要一个星期伤口才能愈合、拆线。
        此外,近年的临床实践显示,剖宫产手术更容易发生感染,近期、远期并发症也比自然分娩的产妇明显增加,有些剖宫产妇生完小孩子后会生宫旁粘连、肠道粘连,造成产后慢性腹痛,还有的产妇会在术后几年内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有的产妇在手术时失血较多,造成贫血、身体虚弱。
  
自然分娩宝宝会更健康
 
         近年来,民间流传一种说法,通过自然分娩的胎儿由于头部受过挤压,大脑发育会受到一定影响。对此,郭院长解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也没有科学根据的。实际上,头部受过挤压的孩子较剖宫产的孩子发育更加有利。
         据了解,婴儿大脑受到宫缩及产道的挤压后,容易剌激胎儿呼吸中枢,有利于孩子出生后即正常呼吸,并让孩子可以在日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而且,胎儿生活在母亲体内时,呼吸道内存在着一定量的羊水和黏液,通过阴道自然分娩的胎儿经过子宫收缩和产道的挤压,肺里和呼吸道内的羊水和黏液就可以流出来,同时,子宫有规律的收缩能使胎儿的肺脏得到锻炼,肺泡扩张促进胎儿肺成熟,因此减少了新生儿羊水、胎粪吸入以及肺炎等疾病的发生。如果胎儿没有主动参与分娩,而完全是被动地在短时间被迅速娩出,胎儿未曾适应这些必要的剌激考验, 缺乏生命中第一次触觉和本体感的体验和学习,反而容易出生后免疫力低下,发生肺炎等新生儿疾病。
        相比自然分娩,剖宫产破坏自然生命过程,孩子可能有更大损害。剖宫产生下的孩子因为直接通过手术取出来,没有经过产道挤压的过程,胎儿不容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其体内免疫因子含量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产儿,其抵抗能力低下,并发症会比自然分娩的孩子高,易发生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及剖宫产儿综合症,包括呼吸困难、紫绀、呕吐、肺透明膜病等。而且,剖宫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 
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孩子怎样生更健康? 

http://www.mary.net.cn/gportal/gcms/Content/GomyeEditor/Image/emot/2/20.gif专家提醒妈妈们:谨防三大误区 
    
对于待产的妈妈们,郭院长给出了一下三点建议:

1.切勿产检次数过多。
        据了解,正常的产检应该从早孕开始,初时每4周产检一次;28-36周,每两周产检一次;36周以后,每周产检一次。特别要注意胎动情况,要早、午、晚各数胎动一小时,每小时3-5次为正常。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切勿营养过于丰富。 
        据郭院长介绍,现在的孕妇普遍存在营养过剩,导致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和巨大儿发生率增加,母婴并发症也随之上升.平常每天均衡饮食就可以吸收到足够的营养,没有特殊疾病的孕妇不需要“大补”,或者在无法判断是否营养足够的时候,最好先咨询医生,否则会弄巧成拙。 

 

3.切勿过度“小心”。
        一个孕妇全家上下围着转,出门也有人陪,大小事情都不需要动手,甚至雇个保姆全程照料。郭院长认为,孕妇在不同的时期可以做一些适量运动,怀孕前三个月是容易流产的时期,不适合剧烈运动和过劳;4-7个月是相对轻松的时期,可以从事一些日常生活和劳动,不应该受到太多限制;8个月时过量运动会有早产的可能,因此应适当控制;9个月后可以适当散散步,增加体力为分娩做一些准备。
         最后,郭院长建议妈妈们,在生产前一定要放松心情,顺其自然,这样才能够生一个健康的宝宝。

 

http://www.mary.net.cn/gportal/gcms/Content/GomyeEditor/Image/emot/2/49.gif自然产与剖腹产的优缺点对比简明表:

1、自然产
优点:
·产后恢复迅速
·照顾好会阴口即可
·引起其他并发症的情况较小
·相对出血量较少

缺点:
·经过阵痛期
·有可能影响阴道松弛、骨盆器官脱垂的后遗症
·生产时间没办法准确预知
·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其他的未知情况

2、剖腹产
优点:
·不会影响阴道松弛
·生产过程不需要太长时间
·可自行安排生产时间
·可避免一些突发的情况

缺点:
·恢复时间长
·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
·费用高


http://www.mary.net.cn/gportal/gcms/Content/GomyeEditor/Image/emot/2/29.gif 相关链接:
轻松分娩新技术


         本报记者   陶盈舟报道   记者近日了解到,目前有多种自然分娩方式,能够让妈妈们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痛苦,使自然分娩更为顺利。
    一、私人陪练产前分娩预演:医院为产妇模拟一个完整的待产、分娩过程,整个过程包括从开始有临产征兆、接诊、模拟分娩等各个环节。这样通过让产妇熟悉临产时的流程和医院的环境、设施,具备了良好的心理认知,消除恐惧感,轻松分娩。
    二、丈夫陪产家庭式分娩:产妇恐惧紧张等情绪,会使子宫收缩失去协调,影响子宫颈扩张,使疼痛加剧。加拿大家庭式分娩通过产房家庭化布置,产妇家属陪伴分娩等方式,利用产妇对亲情的依赖心理,消除对医院的恐惧感,降低痛觉反射,进而可以轻松地分娩。
    三、温水浴分娩镇痛:借助水的浮力作用,抵消地心引力,促使宫颈口扩张,帮助接受体内强劲的涌出力,较好地放松或更换舒适体位,从而减轻产痛,缩短产程,促进顺利分娩。
    四、音乐分娩镇痛:听觉中枢和抑制痛觉中枢在大脑中距离很近,在专业的音乐心理治疗师指导下,可通过音乐对大脑的刺激,分泌内啡呔类物质,将听觉中枢调节至兴奋状态,则交叉抑制痛觉中枢,使痛感明显降低。
    五、无痛分娩:目前国际医学界应用最广泛的是硬膜外麻醉,使产妇在骨盆腔肌肉放松、产痛减少八九成的情况下,较为轻松地完成分娩过程。临床实践证实,无痛分娩对胎儿无任何不良影响。无痛分娩的麻醉药物剂量只有剖宫产手术麻醉剂量的1/10或更少,因此它的风险比剖宫产还要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