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年厦门市质检作文题目、下水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和自评

(2016-03-15 01:05:09)
分类: 下水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片不少于800子的文章


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员聚会,而小王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长辈们很不高兴,小王也很苦恼。如今,有不少家族都面临类似的情况,当地晚报“百姓家事”栏目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王或小王的父母写一封信,或向“百姓家事”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若写信,统一以“一平”为写信人,不得泄漏个人信息;若投稿,请自拟标题。



晚辈苦恼有理,长辈或需反思


大家族聚会,年轻人总是找借口不参加,弄得长辈不高兴,晚辈也很苦恼。这种情景,在当今社会,早已是屡见不鲜、司空见惯了。
我想说,晚辈苦恼有理,长辈或需反思。
这个观点,一定会有人大骂大逆不道吧?家族聚会,有利于家庭团结,有助于传统价值的传承,并且,很多大家族的成员,如果不举行这样的家族聚会,就会像俗谚说的“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不走了”,互不认识互不走动了。家族聚会,太重要,太有意义了,晚辈用孝心回应父母这样合理的要求,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长辈们希望多举行家族聚会,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中国人重传统、重团聚、重家族成员之员的联系和关爱,这是非常美好的。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人们生于斯,长于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族成员聚集在一起生活,大家互相熟悉,互相信任,其乐融融,让人无限怀想。但是传统的乡土社会已然解体,乡村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城市里人们也是步履匆匆各自为政,骨肉血亲,成了陌生人。如果能够多举行家族聚会,至少让大家互相认识,真是善莫大焉。只是,这样好的事情,弄得大家都不痛快,作为组织者召集者的长辈,是不是应该研究一下方式方法?况且,用孝心来强制而不是用聚会本身来吸引晚辈参加,这也绝非高明之举。
长辈们也许是聚会心切,“每逢节假日,都会召集聚会”,但这恐怕太多太频繁了吧?试想,年轻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求学的难得周末要复习功课要做作业,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朋友等等,工作的要休闲、娱乐、锻炼、学习,要交朋友,要谈恋爱,要求他们“每逢节假日”,都要高高兴兴地参加家族聚会,确实是勉为其难了。家族聚会好,但在精而不再多。长辈们,或需考虑考虑吧?
希望晚辈参加家族聚会,除了希望大家族团聚,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现在都市生活,不要说大家族,就是各自的小家庭,也是求学的求学,工作的工作,一个天南,一个海北,即使在同一个城市,平时也难得一见。借用爷爷奶奶太公太婆的名义聚会,或许可以令晚辈回来见一见聚一聚。如果是这样,我只想说,这是缘木求鱼了。一则晚辈不甘不愿,聚则聚矣,效果未必好。再则,该动脑筋的不是如何组织家族大聚会,而应该是做好自己的家庭小团聚吧?
行文至此,有人会觉得我在反对大家族聚会。不,我绝无此意。
我注意到很多家族聚会,召集者往往是长辈,而聚会的形式,往往就是聚餐,聊无新意。年轻人来了,长辈们问的问题,不外是学习怎么样、工资多少、有没有处女(男)朋友之类,很多年轻人觉得那是自己的隐私,私下就有点厌烦了。家族聚会很有必要,但是,在少而精的前提下,何不让年轻人来召集?让晚辈们用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交流沟通、协商合作,精心准备一次有趣有料有品的家族聚会。这样,家族成员凝聚了,团结了,大家充满期待地兴奋的快乐的参加家族大聚会,甚至让这样的聚会,成为这个大家族的具有纪念意义的传承节目,岂不更好?
如此,不亦乐乎,何恼之有?

自评:

1、审题和立意
这个作文题,有两个主体。一是小王,二是长辈。从小王的角度立意,可以支持他不去参加这样的家族聚会,同样也可以说他不懂事,应该积极的去参加聚会。从长辈的角度立意,同样也有支持和反对两个角度。这样的立意,80%的人都可以想到,不算好立意。如果能够把两者综合考虑,采用多向思维,复合立意,可以在动笔之前,就秒杀很多人。本文采用复合立意,既不单方面支持或反对任何一方,而是把双方的利益和诉求综合考虑,既承认晚辈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又要求他应该参加家族聚会;既批评长辈不注意家族聚会的方式方法,也支持他们做好家族聚会这样的大事。这显然比简单的支持或反对某一方要复杂和高级得多。
不战而折人之兵,这是立意中比较高的境界。

2、行文
行文中,既注意扣题,也注意扣紧材料。
“晚辈苦恼有理,长辈或需反思”,这句话,在行文中,不断的以各种形式重现,也就是扣题,这是在告诉评卷老师,我一直围绕着我的主题行文。
扣材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要点。文中所有的观点,都是从深入的分析材料得出来的,而不是凭空贴标签。从“每逢节假日,都要召集家族聚会”分析聚会太频繁,从家族聚会引出家庭聚会的可能,从长辈召集引出价值观冲突(已经写很长,文中没直接写),并提出建议,从而解决问题,收束全文。

3、不足
a、前三段写得偏长,后面三个层次分析,不充分,感觉分量不足,头重脚轻。
b、写到最后,想要升华,但是,没有升华起来,文章显得太淡薄。除了引用费孝通的书,没有其他的材料,也感觉纯粹就事说事,文章太轻,没有分量。
C、第三段,作为反论点,作为树靶子的段落,似乎可以去掉。
d、把家族聚会和家庭聚会对立,没有论述清楚,很牵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