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种菜(4)天台小菜园
房前屋后不能种菜了,人们的眼光瞄上了天台。天台上通风通气,阳光充足,只要水肥到位,是非常好的种植场地。那时候的天台本是个十分热闹的去处。冬天晒衣服晾被子,到处会横七竖八拉满万国旗,夏天晚上的竹床会连成竹排,小朋友会在上面欢呼雀跃,几乎将竹床跳跨。不知不觉间风景已切换,像土雕堡一样,天台上多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小菜池,各色蔬菜也应运而生。住在六楼顶层的我照样后知后觉,只到连一楼也乒里乓啷往楼顶跑,我才发现上面砌了不少菜池。
后来者居上,父母亲给了好多砖,来哥找人拖了回来,又翻了二车土。砖全部是来哥用桶提到天台,菜池砌了四层砖,高度已足够。难的是提土的速度太慢,虽说来哥年青年壮,提一桶土上楼都不用歇气,但他经常早出晚归,提了好久才填了一个角。我们做的长8米宽5米的菜池,如果按此速度,提到猴年马月也难填满啊。
大弟找来4个民工,利用一个星期天将土全部扛上了天台,真的好佩服那些民工,看着精瘦矮小,但每袋都是一百多斤的往上扛。中午弄了四菜一汤招待他们,有肉鱼蛋,在当时已是最高标准,另外每人给了一双篮球鞋,一双手套和一块肥皂。民工非常感谢我们,特别是对那双鞋赞不绝口,因为他们绝对舍不得花钱买。
菜地被分隔成四长条,陆续被种满菜,当时种的品种只有十多个,春季主打豇豆,四季豆,辣椒,茄子,空心菜,苋菜,尝试种了丝瓜和苦瓜,冬天种大蒜,芹菜,小白菜,油麦菜和菜苔,常年种植的有韭菜和小葱。总的来说种的品种很单一,因为地少时间少,种的都是大路蔬菜。
当时在阳台养了鸡,喂了鸽子,实现了种养结合,鸡粪和鸽子粪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天台上是广阔天地,用桶装上粪肥和人尿,加厨余沤制好。每次翻地时,学老谢将土翻到一边,埋厚厚一层有机肥再盖上土,一季菜只浇水几乎不再浇肥。为了方便浇水,将自来水接到了平台,夏天七八两个月每天早晚要浇两次水,用水量大时才用水管直接喷,平时都是将废水从家里提上来,舍不得花钱,但舍得花力气。
天台菜地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还有丰富的收获。每天早上起床会先去看菜地,晚上也必须看了菜地才安睡。当时相机用胶卷,幸好拍了几张照片,一张张看过来,当时的菜地历历在目,很怀念在天台种菜的日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