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游——张谷英村

(2019-10-18 09:54:59)
标签:

菜模妞妞

旅游

青草记

湖南张谷英村

分类: 旅游见闻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张谷英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环山建村,长约1公里,呈半月形布局,由当大门、王家段、上新屋三组建筑群组成,有明清古屋1732间,有"天下第一村"、"民间故宫"之称。在停车场出口购买门票再从门楼进入,我们到达时是晚间,住在景区内。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小提示:民宿标间在200元以下的,条件非常简陋,我们买门票时被工作人员介绍住宿,120元一个标间,除了床和一个坏空调什么都没有,当我们要求看电视时,他们说现在谁说还看电视?一脸不屑,卫生间在门外,一层楼只一个(后来才知道)。妞看了表示不想住,她拉着我又去看了三家,结果大同小异,没办法还是住了第一家。在湖南住了四晚,均是标间120元到180元,但条件只有河南50元至80元的条件,不知道为何会这么贵又这么差?听说起码要标288元的才算是不错的标间。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张谷英村的广场布置得很漂亮也很喜庆,有免费讲解但要等够15人才成行,选择了自由参观。从当大门进去,妞对天井洗菜石和高门坎很感兴趣,几进的厅全是卖特产和做餐厅。听到我们嘀咕有一女子向我们介绍说上面有好看的,央视拍过片子,每人要交5元才可参观。上楼后发现有看头,看到了张家的家训,以及一些平时难见的物件,女子的讲解更有趣,学到不少知识。妞妞对床的兴致一如既住的高昂,我对纺车关注,来哥对如意算盘惊奇,女儿将那些瓷器首饰仔细欣赏。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从后门出来就在各个建筑中横冲直闯,走到哪算哪 。张谷英村几经沧桑,基本上保留了原状,建筑材料以木为主,青砖花岗岩为辅。比较完整的门庭有“上新屋”、“石大门”、“潘家冲”三栋,三栋门庭各自分东、西、南方向设置,主庭高壁厚檐,围屋层层相连,分则自成系统,合则浑然一体。规格不等而又相连的每栋门庭都由过厅、会面堂屋、祖宗堂屋、后厅等“四进”及其与厢房、耳房等形成的三个天井组成。顺着屋脊望去,张谷英村整个建筑就变成了无数个“井”字。厅堂里天井棋布,工整严谨,格局对称,形式、尺度和粉饰色调都趋于和谐统一,体现出高超的建筑技艺。但是商业化气息浓厚,几乎每个厅不是卖特产就是开餐饮,走累了坐下喝茶到也愜意。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渭溪河迂回曲折穿村而过,河上大小石桥有47座。屋宇墙檀相接,参差在溪流之上,形成“溪自阶下淌,门朝水中开”的格局。傍溪而铺的是一条长廊,廊里铺有一条青石板路,沿途通达各门各户,连接每一条巷口,巷道纵横交错,居民们在此起居可以“天晴不曝晒,雨雪不湿鞋”。檐内浑圆的梁柱上刻有太极图,屋下镂雕的是精巧的小鹿。窗棂、间壁以及隔屏大多以雕花板相嵌,图案有喜鹊、梅花、猛兽之类,栩栩如生。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顺河而上,看到不少鸭子等水生动物,妞妞开心得前追后赶,忙得不亦乐乎;水车不紧不慢的转,我们走到河底看它是如何带水上岸;民俗馆免费参观,但内容不多,精华也不多,聊胜于无;一组稻草扎的动物人物造型,风吹雨打已失去美丽容顔;稻谷多已收割,但稻香味却更浓;右手边应是上新屋,建筑是现代风格;发现更多的人喜欢在老建筑中穿行,还碰到几伙学生在写生,而新屋几乎人迹罕至。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湖南游——张谷英村

 
   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应该是为旅游故意而为之,在村里看到不少盆栽蔬菜,还有在房顶上开垦的小菜园,一片绿油油甚是吸引眼球。一些餐饮住宿的外墙上面,挂满了鲜艳夺目的红辣椒、绿丝瓜和黄玉米,象一幅漂亮的写生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