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菜种植(22)补血佳品 ——野苋菜

标签:
菜模妞妞青草记健康阳台种菜、特菜种植时尚 |
分类: 特菜种植 |
野苋菜是一种开绿白色小花的野菜,春夏之季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野生,野苋菜生长较快,每当春雨过后,房前屋后,田边地头,娇嫩的野苋菜便星星点点的破土而出。这时摘其嫩叶入馔,清香嫩滑,食之润口,可谓春季的一味上乘珍馐。
野苋菜营养丰富,含有较多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钙和磷都比较高,野苋菜所含的铁质比菠菜还多。近代医学介绍,野苋菜由于含铁及钙质较多,是贫血患者、婴儿手术后及骨折病人食用的佳蔬之一。特别是贫血患者,更适宜较多食用。因野苋菜中的铁、钙由于没有草酸的干忧,其利用率较高,没有副作用,有利于血液的合成与再生。
野苋菜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补血菜”、“长寿菜”可明目除邪、通窍,利大小肠、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抗菌止痢、消炎退肿的功效,可用于治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伤寒、扁桃体炎、尿路感染,便秘、血吸虫病、丝虫病、甲状腺肿、子宫癌等症,外用可治蜈蚣、蜂蜇伤等。
==============================================================================
附小资料:
一、 植物属性
野苋菜(wild edible
amaranth)是苋科(Amaranthaceae)苋属除苋菜、繁穗苋等栽培种外,目前少见栽培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多个种的总称。全世界约有40种,中国有13种,主要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L.)、皱果苋(A.viridis L.)、凹头苋(A.1ividus L.)、刺苋(A.spinosus
L.)等。以嫩茎叶供食用。野苋菜分布很广,全世界均有分布,除苋菜
(A mangostranus L.)、繁穗苋(A paniculatus
L.)等为中国和印度早就驯化为栽培种外,其余多处于野生状态,生长在丘陵、平原地区的路边、河堤、沟岸、田间、地埂等处。其中反枝苋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河南、浙江等地;皱果苋在中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凹头苋除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外,其他省(区)均有分布;刺苋在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及陕西、河北南部有分布。
野苋菜茎直立或伏卧。叶互生,全缘,有柄。花单性或杂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排成无梗的花簇,生于叶腋,或组成腋生或顶生的穗状花序;雄蕊通常与花被同数,花丝离生,花药2室;子房具1枚直生胚珠,花柱极短。胞果卵球形,种子扁球形,黑色或褐色,平滑有光泽。刺苋叶腋有针刺2枚,苞片常变成锐刺;反枝苋植株密被细柔毛,花穗较粗;皱果苋和凹头苋植株均无毛,花被片和雄蕊均为3枚,前者茎直立,稍分枝,果皮皱缩,花簇不腋生,后者茎伏卧上升,基部分枝,果皮平滑,花簇腋生。耐旱,耐热,喜肥,喜阳,生命力强,不耐寒,不耐涝。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易开花结籽。
二、营养分析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野苋莱中铁,钙的含量均比菠菜高,为鲜蔬菜中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野苋莱中不含草酸,所含钙、铁进人人体后很容易被吸收利用。因此,野苋菜能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对骨折的愈合具有一定的食疗价值。同时也适宜于妇女和老年人食用,对牙齿和骨骼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野苋菜对于维持正常心肌活动,促进凝血也大有裨益,这是因为它所含丰富的铁可以合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造血和携带氧气的功能,最宜贫血患者食用。
因此我国民间常将野苋菜与马齿苋,一起视为骨折之人和临产孕妇的最佳食蔬。
三、营养食谱
1、炒野苋菜
原料:野苋菜300 克.
调料:精盐、味精.葱花、素油.
制作方法:
1)、将野苋菜去杂洗净切段。
2)、锅烧热加入油,油热下葱花煸香,放入苋菜煸炒,加入精盐,炒至入味,点入味精,摊匀出锅即成.
功效: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每百克含胡萝卜素7.15 毫克,维生素C153 毫克.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 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
2、野苋菜蛋汤
原料:野苋菜150 克,鸡蛋2 只.
调料:精盐、味精、葱花、素油.
制作方法:
1)、将野苋菜去杂洗净,切成段.鸡蛋磕入碗内搅匀.
2)、锅内油烧热,放入葱花煸香,投入野觅菜煽炒,加入精盐炒至入味,出锅待用.
3)、锅内放适量水煮沸,将搅匀的鸡蛋徐徐倒入锅内成蛋花,沸后倒入炒好的野克菜,点入味精,出锅即成.
功效:鸡蛋具有润肺利咽、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养血息风的功效.野苋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两者组成此菜,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 和胡萝卜素.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的功效,适用于目赤、下痢、热毒肿痛、咽痛等病症。
四、奇闻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