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家人,祖孙三代都在炒股,虽然本钱不大,干劲却不小,你追我赶争赚钱,谁也不甘落后。
爷爷是一位81岁的高龄老革命,儿子是一位55岁的内退中年人,孙子是一个风华正茂的28岁的青年小白领。按常理来说,他们的持股仓位,应该是老年人比较稳妥,年青人比较激进,可这三人却是完全颠倒的。一年二百多个股市工作日,爷爷满仓却有三百多天,因为他特别喜欢满仓过年过节,说是没有股票象是少了点什么,钱放股市就是要换成股票,不然何必多此一举放股市?不与存银行还省心些;而孙子呢,则是一年到头大部份时间是空仓,每到过年过节的前夕,你就是你拿刀对着他,拿枪逼着他,他也是会坚决空仓,所持有的股票,无论赚钱与否,一概卖光;儿子呢,一来时间多,二来比较中庸,总是要紧不慢的半仓操作,他见不得空仓,仓位低了他觉都睡不着,只有达到他的心理仓位,才觉得周身舒畅,用他的话说就是“手中有股,心里不慌”,可是一但仓位高一点,他就象火烧眉毛一样,必定又要卖出一些心里才舒坦,所以他的仓位老是半瓢水。
“十一”前好几天,孙子早早就清了仓,并且一再告诫爷爷和父亲赶早出来,不要持股过长假,没想到那两位老人家谁也不听他的。爷爷刚开始卖出了一点,可在最后一个交易日又满仓杀进工行和中石油,硬是满仓过的节。父亲则更干脆,动也没动,他说反正是半仓,跌也跌不光,跌了还有子弹补仓,如果“十一”后开门红,他也不会踏空。大跌眼镜的是“十一”开市大涨,爷爷和父亲都赚的乐呵呵,孙子空翻多,10月中旬炒了中茵股份一个短线,稍微补回了一点面子。中旬过后,孙子又开始提示风险,说是创业板月底要开市,最好出来看一看,暂时不要参与。结果当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没有谁理会他那一套。大盘昨天出人意料的又是一根大阳线,孙子又坐不住了,又在找股票准备炒短线。爷爷说他是无事忙,父亲说他是既有今日何必当初,大有黄鹤楼上看翻船的意味。
截止昨天(11月2日)收盘,这祖孙三人的仓位如下:(单位:元)
项目
爷爷
父亲
孙子
资金余额
311、53
18683、52
45000、00
可用余额
311、53
18683、52
45000、00
股票市值
36795、00
15990、00
0、00
总资产
37106、53
34673、52
45000、00
父亲目前持有二只股票,一只是600609金杯汽车2000股,一只是600795国电电力1000股。爷爷目前持有四只股票,持有601390中国中铁1000股,601398中国工行2000股,601857中国南车1500股,601857中国石油1000股。
以前我一直对这祖孙三人的持仓理念感到很奇怪,有时还“夸”那老爷子是老不退火,老当益壮,笑那小子是个胆小如鼠的小滑头,最欣赏那父亲的炒股思路和方法。但是当我仔细地分析了他们所持有和炒过的股后,就感到我错了,不是一般的错,而是大错特错,存在就是合理,虽然他们各人的持仓习惯和炒股方法不同,但实际上都是切合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也代表了相当多的股民的心态。
首先来看爷爷,他老人家都是持有的大盘蓝筹股,并且都是买在相对的低位,这位老人家有两个很鲜明的观点:一是对未来十年的中国股市充满信心,认为一定是在不断的上升之中,他想亲身见证和参与这个历史过程;二是他很崇拜巴菲特,当他听说巴菲特曾在99年和2006年股市低迷时大量买入中国股票,并一直坚定不移的持有时,表示也要向他学习,要不断的买进和持有,长期投资,并作为资产传给下一辈。他说人老了,没有精力每天忙进忙出,只要选中了,对股市有信心,满仓放在那里没问题。他说现在没有了后顾之忧,有钱他还会往股市放。
再来看父亲,这是一位提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并且辛勤了一辈子的中年人,有着大把的时间和精力,炒股已经是他的工作和全部,可是他又上有老,下有小,对钱看得比较重,怕有闪失怕亏损,这就决定了他对股票是又怕又爱,一天不炒闲得慌,一天被套又套得慌,所以总是对股票若即若离,半仓操作也就成了必然。他的选股思路同爷爷不同,虽然也炒大蓝筹,但也炒些短线热点和题材股,这不一不小心就碰上了国电电力这只停盘一个月的重组股。
最后来看孙子,他经常空仓并不代表他胆怯,而是更具灵活性和挑战性,也是他自身的条件所决定的。他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没有时间看盘和盯盘,只能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来研究股票,当然他用上了很多技术分析方法和手段,当他看中一只股票时,就让父亲来当操盘手,多少价位进,多少价位出,严格止损和止盈,赚钱不贪心,止损不手软。并且是满仓扑进一只股票,绝不相信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筐子里的教条,也不崇尚长线操作的理念。用他的话说,今天只办今天的事,谁知道明天是么回事?钱赚到手才是硬道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大部份时间是空仓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这祖孙三人的炒股思路,虽然有很大差异,但是赚起钱来却是旗鼓相当,用他们的话说,在三季度他们整体跑蠃了基金。炒股思路决定了他们的持仓,他们的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借鉴性和参考价值。到底谁最好?真的很难用一句话说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