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吃说喝 (12)小鱼儿

(2009-08-17 10:35:30)
标签:

美食

分类: 谈吃说喝

谈吃说喝 <wbr>(12)小鱼儿

     湖北为千湖之省,水多,水产品当然就多。水产品最多的一为莲藕,二为鱼。据说吃鱼的人聪明,湖北人大约是爱吃鱼,所以蠃得了九头鸟的称谓。湖北人爱吃鱼,就象北方人爱吃饺子,百吃不厌,越吃越爱吃,越吃越会吃。湖北的鱼产品品种繁多,当家的却只有四大花旦,最著名的是武昌鱼,我们俗称扁鱼,清蒸和做风干鱼口味最佳;其次是喜头鱼,煎煮两相宜,特别是还有发奶的功效;排在第三的是胖头鱼,主要是吃鱼头,跺椒鱼头和鱼头火锅是最常见的吃法;再就是鲢子鱼,它的数量最多,吃法也最多。好鱼当然也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今天要说的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鱼儿,它们虽然只是一些丑角和跑龙套的角色,但是我更喜欢它们,同它们打的交道也更多。
   
    小时候虽然很少吃到上述那些当家花旦,但是一些小鱼小虾却是从小吃到大。我的父亲很勤劳,人又很能干。每个月父亲总会抽出一天的时间去阵鱼,就是用旧蚊帐布做成小网子,中间吊一点诱饵,到了小河边或者塘边,依次把四五个网子摆到水中,过一阵子就可以陆续起网。起网时是我们最快活的时候,我和弟弟们欢呼雀跃着一拥而上,争着抓拣那各色各样,蹦蹦跳跳的小鱼小虾,然后小心翼翼的放入一个钢精壶中,欢笑声直冲云霄。当时阵到的小鱼品种很杂也很小,大多只有寸把长,最多的两种小鱼很有代表性。一种身体很扁很扁,而且肚子里的东西很多,肚子一掏空,几乎就成了一张纸,我们叫它“唐黄扁子”;另一种则是园鼓鼓的,象一根小园木,肚子里只有细细的一根小肠子,我们叫它“哈巴楞子”。回到家中,当天母亲都会煎上一大盘,让我们一次吃个够。其余的母亲会用盐漕上一天,然后放在锅里烘个半干,想吃的时候,抓上一把放在饭上一蒸,滴两滴香油,一二条小鱼就可以吃上一大碗饭。
    我隔壁一家也学我父亲去阵来很多小鱼,但他家人口太多,每次放在那里的小鱼儿总是会不翼而飞,并且总是让野猫来顶罪。一次,那家的女主人把鱼放在一个有盖的大杯子里,每天看着那盖子没有被掀开,就感到很安心,没想到到了吃的时候,里面的小鱼儿一条也没有,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就把她家的小孩子一一严加拷打,刚开始小孩还嘴硬,依然坚持说是被猫偷去吃了,女主人尖叫着吼到:“猫还会开盖子关盖子吗?!啊!还不老实!”后来我们就笑那几个小孩,你们太蠢了,为何还脱了裤子放屁,吃了还盖什么盖子?他们说,想多吃几次,又怕被发现,所以每次偷吃后会原样盖好,竟然完全忘了猫不会盖盖子这个喳,你说好笑不好笑。
    后来我下放到大治保安,那里有一座很大也很有名的湖,叫黄金湖,湖边有一种小鱼叫油参子,成熟了也只有四五寸大小,肉很厚,当地的老乡都是开膛破肚后,撒上一点盐,直接在太阳下晒干,吃时一蒸,什么都不放,因为那鱼里面有很多油。油参子还有一个表兄弟叫翘嘴白,这位表兄弟虽然抢眼一看,同油参子差不多,但细看却有差别,主要是它的嘴部往上翘得很历害,身子也单薄许多,更重要的是口感要差一些,而且没有油。我们刚开始不知道这些,老乡就赶马混骡子的一起卖给我们。记得当时一斤的价钱是九分钱,我们从家中带去的钱多半是买了这些小鱼儿来打牙祭,因为猪肉要票,而且要走十几里路,起五更去排队,小鱼儿都是老乡送到门口来卖。

   
    在我结婚独立生活前,我对鱼的概念相当模糊,只知道分大鱼小鱼。因为那时的我们,虽然生活在鱼米之乡,一年到头能吃到上述那四种鱼的机会却是少之又少,只有到了年关,才能凭票一人半斤的去买上一两条鱼,大都是一两斤重一条的鲢子鱼,而且是冰冻的。我生女儿时,冒号有一个在渔场工作的朋友,送了几条喜头鱼给我发奶,每条都在一斤左右,这在当时是很贵重的礼物,因为拿着钱也买不到。吃了喜头鱼,才知道它的美味,也才知道有比鲢子鱼更鲜美的鱼。有一年,冒号的大妹由于进了粮食局,单位里过年分了不少新鲜的鲢子鱼,她又有多余的油,就炸了一些鱼块送来,结果放着舍不得吃,只到上面长了白霉也舍不得丢掉,洗洗照样还是吃了。
    慢慢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鱼的品种越吃越多,口味也越吃越刁,总是感到没有以前的鱼好吃。特别是去鱼塘钓的鱼,完全是人工崔成的,肚子里面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味道不鲜也不香。
    有一次去仙鸟湖游玩,发现那里有小鱼儿卖,都是翘嘴白,只是做法不同,一种是用盐漕后直接在太阳下晒干,一种是同我母亲那样用锅烘得半干的,不同的是既给了盐,还给了油,黄黄的油搭在煎花了煎糊了的鱼身上,看象不怎么好,但是很香很香。老乡说不用再加工,可以直接吃,因为他们每天就是那样送到风景区餐馆的,两种鱼同一个价钱,都是25元一斤,于是我一样买了一斤。回来后一吃,终于品尝到了久违的那种美味,特别是那种油煎过的,稍微蒸了一下没有放任何调味品,吃起来却是回味无穷。
    这几年到同学的塘堤上种菜,发现他们有一种新方法钓鱼,就是用一种特制的杆子和线,不用诱饵,呼的一下甩出去几十米,然后缓慢的收回来,钩上就会挂上一些翘嘴白。我们只要一到菜地,冒号就会乐此不彼的去甩上一阵子,行情好时可以有个一斤至三斤的收获,不好时也可能空手而归。
    弄到这些小鱼儿后,我总是先用盐漕上一二天,再按传统的煎鱼方法,用油煎得两面黄后,再加上料酒、生姜、大蒜、辣椒、花椒、酱油、醋等一大堆作料再烧上一阵,最后起锅时再给点味精,撒上葱花。每次这盘菜一上桌,总会被大家一抢而空,我也为我的厨艺沾沾自喜。有一天一次钓了五斤鱼,就让女儿拿一些回去吃,她老老实实的跟我观摩了煎鱼的全过程,并信誓旦旦的说她已经全部学会。
    再次见到女儿,问她的小鱼儿吃了没有?是如何做的?她说:“很简单,开始同你一样,煎得两面黄,然后小火稍烤一下就那么吃,什么都不用给,比你做的还好吃。”“真的吗?不会吧?”“骗你干吗?要知道你说的那些作料我根本就记不住,有好多家中也没有,所以就想把它弄熟了再说吧,没想到歪打正着,一尝味道好极了,怎么样?我的厨艺不错吧?不信你也试试。”
    我按她说的办法,其实也就是按我以前煎鱼的前半段程序做了一次鱼,没想到还真同女儿说的一样,味道很美很纯正,象我小时候吃的鱼的味道,更象仙岛湖卖来的鱼的味道。由此想到每每去吃农家菜,老说好吃,是不是他们的烹饪方法也是如此简单?看来,人啊人,往往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其实一切原始的、原生态的、原汁原味的,那才是最美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