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可是有不少儿童永远不能再过这个节日,也有不少父母沉浸在悲痛之中。一场大地震,折射出震撼人心的父爱母爱,那些镜头令人永难忘怀。
镜头一:救援人员透过那堆废墟的空隙看到了一个母亲在她生命最后时刻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躬曲,双手撑地形成桥形,有些像古人向神灵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经过一番艰难而小心地清理,人们将压在她身上、挤在她身边的砖石搬开,大家终于看见了她身体下面的孩子:一个被包在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的婴儿!
镜头二:一个脸色惨白、目光呆滞的两岁小女孩在墙角舞动着小手,她身上压着一个面孔朝下的老妇人,老人身上还压着一个成年男子。男子全身几乎无一处完好,却生生顶住了塌下来的断梁;老人的头已经垂下没有任何反应,双手却紧紧将小女孩搂在身下……。
当然,这两个小孩在他们父母和祖辈的保护下终于获救,在这个六一又可以看到他们的笑容,祝福这两个儿童在今后的日子里幸福安康。
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儿童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照料,有一件事让我至今依然是记忆犹新。
那是我出差来到一个城市的街道,那里已不是主干道,相当窄,人行道车行道连成一片,中间没有栅栏相隔,不多的行人和车辆时而在眼前晃过。街两边是一排排连成片的小门面,它们正在竞相播放着流行歌曲,门面前有几桌玩麻将和打扑克牌的。我左顾右盼,急于找一个旅馆住下来。
前面一个小男孩蹲在地上,不知在干什么,一辆出租车悄无声息的驶过来,小男孩突然起身往马路上窜。“哎呀”的惊呼声脱口而出,我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拽过小男孩。幸好,有惊无险,我和小男孩都安然无恙。等我打发走出租车,还没见有人来认领小孩,我高声叫喊:“这是谁的小孩?”连喊了几遍,无人应声,正当我不知拿这个孩子怎么办时,一个门面前的麻将桌上,有一个妇女吼了起来:“还不给老子滚过来,又不死,打个牌都不得安神。”“这人怎么了?不是她的小孩吗?还是脑子进了水?为必打牌是她的命?”心里涌上一大串疑问。
小男孩闻声颤颤抖抖的不想过去,我拉着他慢慢往那边走。到了后,我正准备离去,小男孩拉住我,踮起脚尖,望着我的脸,迫切的说:“阿姨,我可以亲你一下嘛?”我迟凝的蹲下身子,小男孩用双手抱住我的脖子,在我的脸上慢慢的重重的吻了一下,那种热呼呼,潮湿湿的感激真好。自从女儿长大后,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我在他的额头上回吻了他一下,说:“乖,快回妈妈那去,以后一定要注意安全。”小男孩眼里充满了泪水,“阿姨,谢谢你。”他一步步的退回去,突然他又跑过来,一把抱住我,:“阿姨,你还能亲我一下吗?”这时,我已不能把持自己,我用双手把小男孩抱在怀里,在他的腮帮上忘情的亲吻了起来,眼泪水不断的在眼里打转。
一声吼打断了我们:“搞么事搞,生离死别似的,看老子等下么样收拾你!”身在他乡的我,不敢再多事,挥挥手赶紧离开了,可是小男孩那渴望爱的眼神,渴望亲抚的身体动作,却永远留在我的脑海。
上午出门,看到车上有不少拖儿带女的家长,他们和孩子们一起兴冲冲的赶往团城山公园和儿童公园,但是有两个镜头定格在我的脑海,久久挥散不去。一个镜头是一对老夫妻,头发几乎全白,他们挤上车后,老头一手抓住栏杆,一手抱着一个小孩,老太太则是一手拉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一手拉着老头。还有一个镜头更搞笑,一个两鬓已花白的太婆带着四个孩子,象玩老鹰抓小鸡似的手中抱着一个小孩,后面牵着她衣角的有一男两女三个小孩,最大的好象也没有十岁。车上十分拥挤,没有人让坐,他们保持着那种姿势坚持到儿童公园下的车。
望着他们的背影,只有一个想法,现役军人(小孩的父母)不知在干啥?为什么全让预备役的(祖父母)上战场?这些老人为了孙辈的幸福,还在贡献余热,在可敬的同时,也感到心酸。
上面的故事都太沉重,最后给大家说个开心的。上面这张相片的小男孩是不是很阳光很可爱?可是我至今不知他姓甚名谁,我以前不认识他,今后可能也不会再见到他,可是我知道他生活的很快乐。这是上次去龙门石窟游玩时碰到的一个小男孩,当时女儿一眼看中了这个花石头,她先照了一张,又要求同我合影一张,正在我们两个人在摆PS的时候,这个小男孩撞了进来,冒号就没照。当我们要求他让一下时,他不肯,可当我和女儿离开让他先照时,他也离开,我们去,他也去,我们走,他也走,如此几番折腾后,小男孩的母亲说,他喜欢你们,就合照一张吧。等冒号“一二三茄子”的刚按下快门,小男孩就蹦跚跳跳的飞奔着跑了,他的母亲也大呼小叫的追随他而去。
我想,这个远在他乡的小男孩六一儿童节肯定是快乐的,一定有爱他的亲人陪着他,一定还是那么调皮和可爱,愿天下所有的小朋友六一儿童节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