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满特钢一买进,就开始赚钱,我和冒号躺在床上就算帐,两人乐得哈哈大笑,高兴得在床上打滚,似乎炒股之路一马平川,股市里简直遍地是黄金,只要略为弯腰去捡就行了。庆幸自已终于迈出了炒股这一步,也后悔为什么没有早日迈出这一步。好境不长,北满特钢很快就掉头向下,利润很快抹掉,亏损很快到来,我和冒号天天傻呼呼的看着它下跌,一下就跌到了四元一线,三千多元钱眨眼就变成了二千不到,心中那个痛啊,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那时不知有止损那一说,就是后来知道了,我也一直没用过那种方法,就那么死死的攥在手里,总指望它会返身向上。我每天看着它在缩水,总是一言不发,冒号则是“唱山歌”,看一次,就骂一次“那个流氓”。冒号用一句非常形象的话概括了我们那时的心境,叫做“涨时象疯子,跌时象傻子。”那确实是我们当时的真实写照,相信也是不少散户的真实写照。
后来才知道,96年至97年是一轮大牛市。96年10月到12月,大涨三个月,深成指第一次到4522点,沪指到1258点。根据当时的国情,管理层出手干涉。在12月16日,管理层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正确认识当前的股票市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同时采取了两项调控措施:一是增加新股额度100亿;二是沪深两市实行涨跌幅制度,即每天的个股涨跌幅度限制在百分之十。第一条是加大了股票供给,第二条是降低股市波动,其后几天,沪深两市连着跌停二天,然后又一路下挫,到12月25日,短短十天功夫,深成指跌到2792点,跌幅达38,26%,沪指跌到855点,跌幅达32。03%,令市场所有人士损失惨重。虽然股市在97年再创新高,但当时是一片愁云惨雾,连老股民都目瞪口呆,我这种股市菜鸟就更只有发傻的份了。
也不知是那一天,明问起我的北满特钢抛了没有,我说:“你不是说要涨到十元吗?我还守着呢?”“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要快跑。”“么样跑?现在出来我不亏一千多?第一仗就打败仗,那不行,我要守,就让它那样吧。”那时只觉得割肉出来的损失看的见摸的着,不割肉就好像没有损失,真是自欺欺人,那只股票就那样傻呼呼的套了好多年。
股票套牢后,痛定思痛,我想在哪里跌倒的,就应该在哪里爬起来。可爬起来不是一句豪言壮语就可解决,当时象我这样连股市的红眼睛绿眉毛都没弄清就下海的大有人在,泥沙俱下,可大浪淘沙后,能继续在股海拼搏的,都是那些爱学习,肯用功的人。靠一时灵感和运气只能取得暂时的成功,不久的将来都会连本带利还给股市。
那时我们四楼有好几本炒股的书,大家都在轮流传看,我瞅机会也拿来翻阅。记得最先看的一本书是《看盘技术和预测》,是明的书,以我那时的水平,那本书是相当的深奥,看了半天,除了记住几个名词外,脑袋里完全是桨糊。随后我逛书店,就多了一个项目,专找证券书籍,经过比较筛选,我买了两本书,一本是《股市入门》,一本是《股票市场纵横》。书看的很仔细,还作了笔记,对股市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性认识,对股市的一些常用技术分析和操盘手法也有了一些了解。
当时看得最多的书还是《证券市场》,《每周证券》和一些证券报,大家都是轮流买,轮换看,为了多了解一些信息,我有时间就到报摊上去蹭报看,当然最后还是会买一份的。好多报纸都对个股有点评和操作提示,每次总是轻车熟路的找到北满特钢看起来,想找到一点能够解套的方法,但都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说咸说淡的都有,看得我云里雾里,不知把北满特钢是丢还是留。
下班后,第一件事是看电视台的财经节目和收听广播的财经节目,每个节目的时间都是按程序编好了的,冒号说我是“赶场子”,一场接一场,一场不拉。当时股评比较有名的有赵笑云,胡兰贵,叶弘,许春华,田田,黄永东等人,这些人我现在只见到叶弘这个长青树,还在开博客谈股论经,并且点击率过千万,其它的人都已不见踪影。
在收听收看的同时,我还要做笔记,本人字写的不咋的,速度却是一流的,一般语速的讲话,不说记个八九不离十,六成是记得到的,精华更是不会丢。听的时候来不及筛选,不管是评论,还是信息都是来者不拒,全记下来,几年下来,记了十几本,只到有了电脑,才不再记。记下来的东西,就象老牛一样,得空再慢慢研究和消化。
从那时起,每周除了买报外,最喜欢买的就是《证券市场》,不过太贵了,五元一本,所以是有选择的买,一般是买资料比较多的那期,再就是年报手册,那是一出来就必买的。现在基本上不买书和资料,电脑里什么都有,不过我还是很怀念那时的学习生涯,看来同打仗一样,要股市一进,学习先行才好。只有学习了,才能明明白白的炒股。
附歌词:一千个伤心的理由
赚钱的股票,我已不再拥有,套牢的股票,有伤心的理由。这一次我的股票,等不到天长地久,往日的牛股,是否可以再回首。
一旦拥有,再也别无所求。套牢的股票,有伤心的理由,这一次我的股票,等不到天长地久,掉下了黑马,再也不能停留。
一千个伤心的理由,一千个伤心的理由,最后我的股票在股市里慢慢爬升。一千个伤心的理由,一千个伤心的理由,最后在激烈的股市里我被遗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