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体写作之演讲稿
(2022-03-20 17:17:11)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范例 |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一、含义
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稿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
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演讲未必都使用演讲稿,不少著名的演讲都是即兴之作,由别人经过记录流传开来的。但重要的演讲最好还是事先准备好演讲稿,因为演讲稿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通过对思路的精心梳理,对材料的精心组织,使演讲内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条理。其二,可帮助演讲者消除临场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演讲者的自信心。
二、主要特点
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所谓针对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层次,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如果说,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过阅读欣赏,领略其中意义和情味,那么,演讲稿的要求则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因此,演讲稿写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如句子过长),均应修改与调整。
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讲稿写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即使在现场“演”得再卖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相反。
第四、整体性。演讲稿并不能独立地完成演讲任务,它只是演讲的一个文字依据,是整个演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演讲主体、听众对象、特定的时空条件,共同构成了演讲活动的整体。撰写演讲稿时,不能将它从整体中剥离出来。为此,演讲稿的撰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根据听众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生存环境、品位修养、爱好愿望来确立选题,选择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沟通。
2.演讲稿不仅要充分体现演讲者独到、深刻的观点和见解,而且还要对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体态语的运用进行设计并加以注释,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3.还要考虑演讲的时间、空间、现场氛围等因素,以强化演讲的现场效果。
第五、口语性。口语性是演讲稿区别于其他书面表达文章和会议文书的重要方面。书面性文章无需多说,其他会议文书如大会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稿等,并不太讲究口语性,虽然由某一领导在台上宣读,但听众手中一般也有一份印制好的讲稿,一边听讲一边阅读,不会有什么听不明白的地方。演讲稿就不同了,它有较多的即兴发挥,不可能事先印好讲稿发给听众。为此,演讲稿必须讲究“上口”和“入耳”。所谓上口,就是讲起来通达流利。所谓入耳,就是听起来非常顺畅,没有什么语言障碍,不会发生曲解。具体要做到:把长句改成适听的短句,把倒装句改为常规句,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加以改换或删去,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把生僻的词换成常用的词,把容易误听的词换成不易误听的词。这样,才能保证讲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清楚明白。
第六、临场性。演讲活动是演讲者与听众面对面的一种交流和沟通。听众会对演讲内容及时作出反应:或表示赞同,或表示反对,或饶有兴趣,或无动于衷。演讲者对听众的各种反映不能置之不顾,因此,写演讲稿时,要充分考虑它的临场性,在保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要注意留有伸缩的余地。要充分考虑到演讲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付各种情况的对策。总之,演讲稿要具有弹性,要体现出必要的控场技巧。
三、基本格式
1.顶格写称谓语(如:亲爱的老师 )
2.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语(如:大家好 )
3.正文(开头、主体、结尾)
4.结尾(如:谢谢大家)
四、正文结构
演讲稿的正文一般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与一般文章大致一样。
1.开头
演讲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在演讲稿的结构中处于显要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演讲稿的开头,通常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一般政治性的或者学术性的演讲稿都是开门见山,直接揭示演讲的中心。比如宋庆龄《在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仪式上的讲话》的开头:“我为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感到荣幸。”
运用这种方法,必须先明确把握演讲的中心,把要向听众揭示的论点摆出来,使听众一听就知道讲的中心是什么,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但这种方法容易显得过于平淡、冷静,很难吸引人。
(2)说明情况,介绍背景。
比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头:“三月十四日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了思想,……--但已经永远的睡着了。”
这个开头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作出了必要的说明,为进一步向听众揭示论题做准备。运用这种方法开头,一定要从演讲的的中心论点出发,不能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更要防止套话、空话,败坏听者的胃口。
(3)提出问题,引起关注。
写演讲稿的开头,可根据听众的特点和演讲的内容,提出一些激发听众思考的问题,以引起听众的兴趣。这种问题应该新颖、独特,确实能促使听众去思考。
2.主体
演讲稿在开头后要迅速转入主体,这是演讲的正文和核心部分,也是演讲稿的高潮所在,能否写好,直接关系到演讲的质量和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确定结构形式。演讲稿的形式比较活泼,或旁征博引、剖析事理,或引经据典、挥洒自如,或层层深入、或就事论事。结构形式不管怎么样变化,都要求内容突出、问题说透、推理严密、层次清晰、情理交融。
(2)认真组织好材料。演讲稿的理论依据和事实论据的组织安排要适当。首先必须保证例证的真实性、典型性。内容要求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构筑演讲高潮。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思想深刻、态度明确,最集中体现演讲者的思想观点。二是感情强烈,演讲者的爱恶、喜怒在这里得到尽情宣泄。三是语句精炼。
3.结尾
结尾是演讲稿的有机组成部分。结尾给听众的印象,往往将代表整个演讲给听众的印象。言简意赅、余音绕梁、能够使听众精神振奋,并促使听众不断思考和回味。
写结尾时常犯的毛病就是要么草草收兵、要么画蛇添足,要么就是套用陈词滥调,更有些人在本来已经讲完后,又唠叨几句“我讲的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之类的话,势必让人反感。
演讲稿的结尾没有固定的格式,常用的有:引导式,希望式,感慨式和抒情式。或对整个演讲全文要点进行简单小结,或以号召性、鼓动性的话收尾,或者以诗文名言以及幽默俏皮的话结尾。但一般原则是要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写作要求
1.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说服听众,取得好的效果。
2.要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无中心、无主次、杂乱无章的演讲是没有人愿听的。一篇演讲稿只能有一个中心,全篇内容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去铺陈,这样才能使听众得到深刻的印象。
3.好的演讲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4.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可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明白。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最近,自强中学学生会拟举办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并提供了以下几则学习材料:
(1)林万东,2019年以713分,通过清华大学“自强计划”被该校自动化系录取。林万东出生在云南一个小山村,全家的生活全靠母亲在一家工地搬砖背沙。成绩出来时,林万东正在工地搬砖。林万东说:“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才会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2)今年5月,在英国举行的跆拳道世锦赛,中国选手郑姝音大比分领先英国选手比安卡·沃克顿,却被裁判判负。9月13日,跆拳道世界大奖赛日本千叶站的比赛中,郑姝音击败了比安卡·沃克顿,夺得冠军,稳获东京奥运会入场券。
(3)复旦新生曾健宇在暑期通过做家教挣了3000元,仍然不够今年的学费,剩下的是找父母“借”的。曾健宇表示,18岁花父母的钱,会逐步将钱还给父母。
高三年级李爱华同学将在周一升旗仪式上面向全校师生作演讲,请代他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演讲稿。
[题目解析]
这是一则设置了特定情境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写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设计。试题为作文设置了“自强不息演讲活动”这个特定的情境,要将自己置身于这个特定的情境当中,就“自强不息”这个话题,与自己的同学展开交流。
(2)任务指令。任务指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指令,根据试题要求,文章内容是“自强不息”,这是考生文章内容的基本依据。二是形式指令,这里是“演讲稿”,一定要突出其文体特征。
(3)表达方式。这里的表达方式,主要指与“写作任务”相适应的语言表达方式。演讲稿,要观点明确,准确畅达,语言简明,融入情感,富鼓动性与感召力。
[思路解析]
“自强不息”是作文内容的核心,考生作文必须围绕“自强不息”写作。
立意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
(1)从阐述“自强不息”内涵的角度立意。自强不息,是努力向上,永不懈怠。自强者,面对困难,不退缩;自强者,对面强手,不屈服;自强者,面对失败,不气馁。
(2)从阐述“自强不息”意义的角度立意。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说:“如果他是一棵软弱的芦草,就让他枯萎吧;如果他是一个坚强的人,就让他自己打出一条路出来吧。”自强,是开辟成功之路的利刃;自强,是建功立业服务社会的阶梯。
(3)从阐述“自强不息”途径的角度立意。自强,必须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自强,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自强,必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自强,必须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从容!
[范文借鉴]
自强磨锋芒,终得嗅梅香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自强磨锋芒,终得嗅梅香”。
有一种光华,照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焰,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崇山峻岭;有一种信仰,沉潜于华夏儿女的心灵汪洋。它使我们在风暴来袭时岿然不动;让我们在穷困潦时淡然沉静;助我们在众人耻笑时襟怀磊落;促我们磨砺自己那一柄寒光灼灼的宝剑,嗅得苦寒后那沁人心脾的芬芳……同学们,它就是自强。
自强,是对命运不公的抗争,是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气,是大喊一声“我命由我不由”的自信。
撒贝宁说:“如果命运是最差的编剧,你就要做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员。”一场可怕事故夺去了他的双臂,他却对之报以不屑的微笑,游泳、打字、弹钢琴—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刘伟用最优美的旋律诠释了他惊人的勇敢;一场疾病剥夺了行走的能力,他却张开了心灵的双翅,飞翔在清华大学的各个角落,《朗读者》舞台上,矣晓沅用激昂的声音展示了他的超强的自信!同学们,苦难中浴火重生,磨砺中凤凰涅槃。纵使上天给我们一个千疮百孔的命运,我们也要看到灵魂的厚度与光泽;纵使我们出身平凡家境普通,我们也要刺破重重黑暗,用自强点亮心灯,做那最炫丽的焰火。
自强,是对苦难的轻蔑,是对懦弱的不屑,是慨然长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
蛹挣脱茧的束缚,只为脱变后能获得新生,在羽化而飞的瞬间书写美丽;雄鹰搏击长空,无所畏惧,悬崖边的奋力一跃,只为脱去软弱,成就翱翔天际的王者风采。贝多芬双耳失聪,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著;韩信受胯下之辱,却成就灭秦的千古伟业;王心仪家境贫寒,却从未放弃求学的热情;余秀华自幼脑瘫,却拥抱美好灿烂的人生……同学们,卢梭曾言:“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沃土。”生逢中华崛起的盛世,我们是做那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恐惧地呻吟,还是要做那海燕,在暴风雨中高傲地飞翔?我们是做那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绵羊,还是要做那横扫劲敌、威风八面的猛虎?
三千里江山,不畏风狂,不惧雨骤,不怕潮涌,不惊栗于一切寒霜雷电,全无畏惧,是因为,这江山内里,是血性,是刚强,是坚硬的骨,是不屈的魂,是自强不息之精神!同学们,为了家园的美丽,为了祖国的强盛,让我们传承这中华之精神,在心中燃起自强的火炬,去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去追逐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范文特征】
一是文体特征鲜明。全文由标题、称谓、问候语、主体、致谢语构成,符合演讲稿形式规范;采用呼告、反问、祈使句式,增强演讲的鼓动性。
二是材料丰富。贝多芬、韩信、王心仪、余秀华等人物材料,涉及古今中外;直接引用撒贝宁、于谦、卢梭等的名句,化用高尔基《海燕》的名句,都能与文意浑然一体。
三是语言有气势。四字短语句、对称句、排比句层见叠出,语言整齐而富有气势。
【高分秘诀】
(1)心中有听众。
(2)行文讲层次。
(3)说理融情感。
演讲稿要观点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在演讲稿里要有清晰的表达。这显示着演讲者对问题的理性认知和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演讲稿要能激发听众的情感,使听众的思想为之震动,精神为之感奋,情绪为之激昂,热血为之沸腾,从而增强鼓动性。
前一篇:[转载]论证必须要分析作
后一篇:考场议论文十大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