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如何做到不跑题
(2015-12-20 10:42:11)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范例 |
当下,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之风正盛。据统计,在2011年-2015五年间的全国和各省市85次作文命题中,材料作文就占74次,话题作文4次,命题半命题作文7次。尤其是近两年的全国和各省市作文命题中,除了仅有的一次命题作文外,材料作文已是一统天下。这五年间的全国I卷II卷的作文命题,更无一例外地全是材料作文。
1.只有一句议论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穆罕默德有句名言——“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审题:
穆罕默德的原话是:“谁有两个面包,卖掉一个吧,用来买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这是一个比喻。“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
2.有多句议论材料,观点相同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②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③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这三条材料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读书的好处和重要意义,勉励人们多读书。你奔着这个目标去写绝对不跑题。你从三句话中任意抽取一句话当作你文章的题目或者中心来写,也绝对不会跑题。应该说这种观点一致的材料作文的审题是最容易的。
3.有多句议论,观点又不同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
广西桂北一所中学为了激励学生高考,教室里挂出了霸气的标语: ①“宁吃百日苦,不留终生憾”②“提高一分,干掉千人”③“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起点比进步”④“脚踏实地,戒骄戒躁”。看到这些标语之后,你有何感受?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4.有叙述有议论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本则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了鱼以思想和情感,让鱼人格化,需要在把握寓言寓意的基础上立意。
首先,要弄清童话形象所对应的人类形象。
老鱼——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丰富的智慧长者;(两条)小鱼——缺乏认知能力(活跃在水中,却不知水是何东西,更不要说与水有关的其他内容)的年轻人
其次,需要弄清童话的象征意蕴。
我们可以看见老鱼问得看似寻常却饱含关切之情,小鱼却茫然不知,懵懂而稚拙。材料中的提示语提示我们要把思考的重心放在提示语与童话的相关点上:“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对应的是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对水的认知。“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对应的是鱼见水识水的事。
寓言是对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所以我们还需要回到生活、回到心灵的层面去思考立意。
简而言之,叙述之后的议论文字,概括了叙事中蕴含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我们要从材料中提取的观点。审题时抓住这个观点写文章就不会跑题了。
5.单一叙述性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
参考标题:
1、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
2、 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
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
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
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
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
7、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
6.复杂的叙事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 “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夫有一片菜园,长势煞是喜人,但每到夏天,经常有麻雀乌鸦等一些害鸟前来偷吃,导致产量大减。农夫忙于其他生计又无暇顾及,因此他常常为此发愁。农夫有一头踏实能干的驴子,它自告奋勇愿意前去看管菜园。
于是,农夫打算让驴子看守菜园,驱赶害鸟。他的妻子却不赞同,但农夫没有理会,仍然决定让驴子看管菜园。
驴子来到菜园后忠于职守,既不偷吃,又不偷懒。只要有鸟飞过来吃菜,它就奔过去把鸟赶跑。秋天到了,农夫的菜园收获却很少。原来,驴子在赶鸟的时候,横冲直撞,把菜都践踏死了。农夫很生气,对驴子又骂又打。农夫的妻子说:“驴子虽然有过失,然而你为什么要叫它来看守菜园呢?要知道它本来就不胜任这项工作啊!”
教师在学生动笔作文前进行写作指导,对作文审题进行了如下的点拨:
首先来看农夫
确实,驴子有勤劳踏实的优点,但却不适合看菜园的岗位,农夫仅凭对方的一腔热情和平时的良好印象就拍脑袋决定,这和诸葛亮安排马谡守街亭的历史教训何其相似。因此,我们可以提炼出:
立意一:领导要知人善任,对人才应该合理使用,只有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人才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立意二:在做决定时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是部门领导更应该加强民主管理,避免刚愎自用,才能使组织正常健康的发展。
立意三:作为领导干部,应该负起领导责任,勤于政事,严格管理,加强监督,防微杜渐。
其次,再看农夫的妻子
立意四: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发出自己的声音。
立意五:应勇于和不合理现象做斗争。
立意六:要有坚持到底,持之以恒的精神。
立意七:看法很重要,行动更重要。
最后,来看看驴子
立意八:要有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精神。
立意九:人贵有自知之明。
立意十: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经过审题指导,学生明确了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要诀,就是“有几个陈述对象(或人物)就有几个立意的角度”。从众多的立意角度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观点作“命题”或者“话题”,再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去写作就可以了。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回放
由此回观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其审题立意就显得非常得清晰明了了。
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题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根据“有几个角色,就有几个侧面”“有几个陈述对象(或人物)就有几个立意的角度”的材料审题要求,我们可以这样分析材料:
1、题干要求我们写材料作文,不少于800字。
2、分析概括材料:
从“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中我们可以概括出“A挑B的错
”,从“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3、可以从这样的角度审题立意,提炼观点
(1)从A
①为维护祖国语言文化的纯洁而敢于批评
②不惧权威,求实求真
③面对错误敢于站出来纠正
④做时代的勇者
⑤从苏格拉底到鲁迅
(2)从B角度:
①正确使用语言文字,是文化修养的铭牌
②求实平和、从善如流
③莫言,我学习的榜样
④要知错必改;闻过则喜;感谢批评
⑤我为维护民族语言的纯洁而努力
(3)从AB之间的关系的角度:
①你的批评是对我最好的帮助
②面对批评应该有怎样的态度
③感谢你,啄木鸟
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题发布的第二天,搜狐教育“最作文”调查中,网友们对各省作文题进行了一番投票评选。结果48.71%的网友认为山东作文”给莫言挑错别字”是“最腹黑”作文题目。腹黑一词来源于日本ACG界,通常用来指表面和善温和,内心却想着奸恶事情或有心计的人。由此看来,山东作文的命题颇有些难度。但是近年来,在作文审题训练的实践中,已经不再讲求最佳立意了,只要选择一个方面、角度抒写见解就可以。这样就降低了审题门槛,便于每一个考生都能各有独见,捉笔成文。材料作文只要过了审题这一关,下面的问题也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因此说来,考前写作审题训练的意义是重大的。
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题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作文立意参考:
(1)一个人要的只是站稳脚跟,努力向上生长,只要结出果实,一切纠缠就自然没有了;
(2)顺应自然,因果是必然的,我们只要努力照顾即可。
(3)单纯看这则材料,考生可能更多的会用多角度分析的方法来审读立意。比如从父亲的角度,可以肯定父亲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否定父亲的实用主义;
(4)从儿子的角度看,可以肯定儿子的探究精神,也可以建议儿子向生活学习等等。
(5)总之,这则材料作文可写的角度非常宽泛,考生可以通过开放式思维进行个性化写作。
审题训练
材料:
有一块大理石,曾被多位雕刻家批评得一无是处。有些人认为这块大理石采凿得不好,有些人嫌它的纹路不够美,用它绝对雕不出好的艺术品。总之,他被批评为一块不受人赏识的普通石头。但是,当意大利著名的雕刻家米开朗琪罗以独特的眼光,和这块人人认为无用的石头相遇后,它就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大卫像”了。
读了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悟?请联系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分析:
这块大理石近乎传奇的经历让我们深思:价值因人而异,周围一些不起眼的人、事、物,或许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美,我们要有独特的眼光,学会欣赏,学会发现美和创造美。欣赏,可以使一块石头脱胎换骨,更何况是人呢?一块曾经被评价为普通石头的大理石,经过著名雕刻家的加工,竟然成为了旷世杰作,焕发出如此夺目的光彩。任何事物,只要善于被开发,被发现,就或许成为“杰作”。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重点思考。针对题中材料内容特点,可采用“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或分析其中的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如此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认真阅读材料可知本题的审题立意,这块大理石近乎传奇的经历让我们深思:价值因人而异,周围一些不起眼的人、事、物,或许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美,我们要有独特的眼光,学会欣赏,学会发现美和创造美。欣赏,可以使一块石头脱胎换骨,更何况是人呢?一块曾经被评价为普通石头的大理石,经过著名雕刻家的加工,竟然成为了旷世杰作,焕发出如此夺目的光彩。任何事物,只要善于被开发,被发现,就或许成为“杰作”。
例文:
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千里马,缺少的,是欣赏千里马的伯乐;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伯乐,缺少的,是拥有欣赏的心灵;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美丽,缺少的,是欣赏美丽的眼睛。所以,究其根因,是要学会欣赏,懂得欣赏!因为学会了欣赏,它可以使你学会欣赏千里马,借他人之力成绩自己的功绩;它可以使你学会欣赏芬芳世界,修炼自己,陶冶情操,净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