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成语学习文言知识
(2015-11-16 15:41:03)
标签:
教育 |
分类: 高考文言诗文阅读讲习 |
安:安(安闲)步当车安(安心)土重迁
当:安步当(当作)车大而无当(适合)当(当前)务之急
首当(承受)其冲螳臂当(dāng)(阻挡)车
负:不负(辜负)众望
归:宾至如归(回家)久假不归(归还)
假:久假(借用)不归
间:间(jiān)(空间)不容发(fà)
及:爱屋及(到)乌城门失火,殃及(到)池鱼过犹不及(比得上)
即:不即(接近)不离
迁:见异思迁(改变)安土重迁(迁移)
是:各行其是(正确)马首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瞻
速:不速(邀请)之客
谢:敬谢(推辞)不敏
易:不易(更改)之论
行:各行(执行)其是
致:格物致(得到)知
知:格(推究)物致(求得)知(知识)
而:哀而不伤(连词,表转折,却)不胫而走(连词,表承接,就)侧目而视(连词,表修饰)侃侃而谈(连词,表修饰)具体而微(连词,表并列)引而不发(连词,表转折,却)
何:百身何赎(疑问代词,怎么)
乎:瞠乎其后(介词,相当于“于”,在)不亦乐乎(疑问语气词,吗)
其:独善其身(代词,他的)三缄(jiān)其口(代词,他的)
若:洞若观火(动词,像)
所:无所不为(代词,……的事)无所不用其极(代词,……的事)无所不至(代词,……的地方)
为:不以为然(以为,动词,认为)不足为训(动词,作为)人满为患(动词,是)为虎作伥(介词,替)
以:不以为意(介词,把)道路以目(介词,用)相濡以沫(介词,用)以邻为壑(介词,把)
因:陈陈相因(动词,沿袭)因人成事(介词,凭,靠)因噎废食(连词,因为)
于:毕其功于一役(介词,在)人浮于事(介词,在)望其项背(代词,他)
与:休戚与共(动词,给予)虚与委蛇(wēi yí)(连词,和)
者:始作俑者(代词,……的人)
之:安之若素(代词,代人或事)不刊之论(助词,的)城下之盟(助词,的)甘之如饴(yí)(代词,它)
趋之若鹜(代词,它)
1.名词用作动词
不胫而走(长小腿)不翼而飞(长翅膀)晨钟暮鼓(敲钟)(击鼓)耳提面命(当面)江河日下(向下流)密云不雨(下雨)衣锦还乡(穿)莫名其妙(说出)沐猴而冠(戴帽)
2.名词用作状语
白驹过隙(像白驹)蚕(像蚕)食鲸(像鲸)吞车载斗量(用车)(用斗)
虎踞龙盘(像老虎)(向长龙)江河日下(一天天)
鳞次栉比(像鱼鳞)(像梳子齿)龙飞凤舞(像龙)(像凤)
犬牙交错(像犬牙)风餐露宿(在风中)(在露水中)
3.动词用作名词
骇人听闻(消息或事件)继往开来(过去的事业)(将来的事业)拾遗补阙(丢失或漏掉的东西)
4.形容词用作名词
摧枯拉朽(枯草)(烂了的木头)党同伐异(意见相同的人)(意见不同的人)
防微杜渐(事物的苗头)(事物的开端)革故鼎新(旧的事物)(新的事物)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江郎才尽(枯竭)人莫予毒(伤害)
6.使动用法
①名词的使动用法
汗牛充栋(使……流汗)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孚众望(使……信服)穿云裂石(使……震裂)投鞭断流(使截断)
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大快人心(使……欢快)独善其身(使……善)骇人听闻(使……惊吓)
正本清源(使……正)(使……清)殚精竭虑(使……尽)
7.意动用法
①名词意动用法
师心自用(以……为榜样)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不耻下问(以……为耻辱)是古非今(以……正确)(以……错误)
1.判断句
舌者兵也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浮生若梦
2.被动句
为人所制 受制于人
3.疑问句
不亦乐乎
4.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
白衣苍狗——应为“(浮云)(似)白衣(如)苍狗”,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穿云裂石——应为“(声音)穿云裂石”
②省略谓语
白衣苍狗——应为“(浮云)(似)白衣(如)苍狗”,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杯水车薪——应为“(以)杯水(救)车薪”
草菅人命——应为“(视如)草菅(以)人命”。菅,野草
春蚓秋蛇——应为“春(如)蚓秋(如)蛇”
道路以目——应为“(于)道路以目(示意)”
凤毛麟角——应为“(如)凤毛(如)麟角”
空谷足音——应为“(于)空谷(听)足音”
③省略宾语
不以为意——应为“不以(之)为意”,省略介词宾语
④省略介词
杯水车薪——应为“(以)杯水(救)车薪”
悲天悯人——应为“悲(于)天悯(于)人”
草菅人命——应为“(视如)草菅(以)人命”
车载斗量——应为“(以)车载(以)斗量”
厝(cuò)火积薪——应为“厝(cuò)火(于)积薪(下)”。厝(cuò),放置
道路以目——应为“(于)道路以目(示意)”
高屋建瓴(líng)——应为“(于)高屋建瓴(líng)”。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
祸起萧墙——应为“祸起(于)萧墙”。萧墙,宫室内的照壁,比喻内部
解民倒悬——应为“解民(于)倒悬”
空谷足音——应为“(于)空谷(听)足音”
5.倒装句式
①宾语前置
动词宾语前置
耳提面命——应为“提耳面命”
马首是瞻——应为“瞻马首”(“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唯利是图——应为“图利”(“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情不自禁——应为“情不禁自”
时不我待——应为“时不待我”(介词宾语前置)
夜以继日——应为“以夜继日”
②介词结构后置
草菅人命——应为“(以)人命(视如)草菅”。菅,野草
厝(cuò)火积薪——应为“(于)积薪(下)厝(cuò)火”。厝(cuò),放置
祸起萧墙——应为“(于)萧墙祸起”。萧墙,宫室内的照壁,比喻内部
解民(于)倒悬——应为“(于)倒悬解民”
老于世故——应为“于世故老”
除了上面讲到的知识之外,像一些特殊虚词(兼词),通假字等,也能在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如公诸同好(之于),心不在焉(于此),居心叵测(不可),大放厥(代词,其,他的)词,瑕瑜互见(现),再接再厉(砺),一暴(曝)十寒,厉(砺)兵秣马,流言蜚(飞)语,好高务(骛)远。
总之,只要同学们在成语学习和文言文学中多一些勾连意识,就一定能化这两个难点为易点,在轻松愉快中高效的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实现提高语文成绩,提升语文总体水平的最终目的。
一、古今异义。如:
1.短兵相接:兵——古义:兵器;今义:战士。
2.破涕为笑:涕——古义:泪;今义:鼻涕。
3.走马观花: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4.赴汤蹈火:汤一一古义: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水。
5.身体力行:身体一一古义:亲身经验;今义:人体。
6.形容枯搞:形容——古义:身体和面容;今义:描述。
7.大家闺秀:大家——古义:富贵人家:今义:所有的人。
8.阡陌交通:交通一一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二、通假字。如:
1.被发文身 被通披
2.厉兵袜马 厉通砺
3.一暴十寒 暴通曝
4.拨乱反正 反通返
5.厝火积薪 厝通措
6.一唱百和 唱通倡
三、虚词用法。如:
1.
“之”的用法。(1)无稽之谈:助词,的。(2)等闲视之:代词,它。(3)之死靡它:动词,到。(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助词,无意义。(5)不此之图: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
“以”的用法。(1)以貌取人:介词,凭。(2)拭目以待:连词,而。(3)自以为是:动词,认为。(4)物以类聚:介词,按照。(5)以理服人:介词,用。(6)以辞害意:介词,因为。
3.
“而”的用法。(1)向隅而泣:连词,表承接。(2)侃侃而谈:助词,地。(3)鼎足而立:连词,表修饰。(4)乐而忘返:连词,表原因。(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连词,如果,表假设。(6)博而不精:连词,却,表转折。(7)述而不作:连词,表并列。
四、文言固定结构。如:
1为我所用:为……所,表被动。
2.其奈我何:奈……何,对……怎么样。
3.不知所措:处置的办法。
4.所向披靡:(力量)达到的地方。
关键词:成语;文言文学习 ;一举两得
“期日中”——不期而遇 (约定)(未经约定而意外相遇)
“太丘径去”——去危就安(离开)(离开危险,达到平安)
“舍去”——舍己为人、舍近求远、锲而不舍(舍弃)
“与朋友交不信”——言而有信(信用)
“入门不顾”——王顾左右而言他、瞻前顾后(回头看)
⑴ 一词多义:
如:道:道不拾遗(道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
以其人道还治其人之身(方法)
说长道短(说)
又如: 兵:短兵相接(兵器)斩木为兵(兵器)
兵强马壮(军队)
草木皆兵(士兵)损兵折将(士兵)
纸上谈兵(兵法)
如:亡
亡国之音 (灭亡)
唇亡齿寒
借助成语语境,学生更容易掌握一词多义的现象。
⑵通假
成语中也有通假字,音义都从本字。如:
拨乱反正(返) 图穷匕见(现) 一暴十寒(曝) 再接再厉(砺)
信口开河(合)景从云集(影)流言蜚语(飞)
博闻强识(志)疾恶如仇(嫉)
⑶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结合成语的语境来理解古今异义,不容易望文生义,以今解古。
成 语
赴汤蹈火
运斤成风
破涕为笑
乳臭未干
屡试不爽
抱恨终天
不名一钱
⑷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古汉语的这种独特现象也反映在成语中,表现如下:
①成语中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常有使动用法,如:“无丝竹之乱耳”中“乱”意为“使——乱”,成语中也有这种现象,教学时可用来互相印证。
例:汗牛充栋——汗:名词作使动词,使牛累得出汗。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袁枚《黄生借书说》)
闭月羞花——闭、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躲藏,使羞惭。
既来之,则安之——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来。安:形容词作使动词,使之安定。例“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完璧归赵——完: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完好。例“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成语中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结合常见的成语,这种语言现象就容易接受了。
例:“不耻下问”就是“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草菅人命”就是“以人命为草菅”。
“梅妻鹤子”就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不远千里”就是不以千里为远。
“ 是古非今”就是认为古代是对的,认为现代是不对的。
③成语中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现象
百废俱兴——废: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情。例“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善如流——善: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意见。
居安思危——安、危:形容词作名词,安乐的环境、危难。
披坚执锐——坚:形容词,坚硬、坚利,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锐利、锋利,作名词,锐利的武器。例“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取长补短——长、短:形容词作名词,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不足之处。
一见如故——故:形容词作名词,老朋友。
择善而从——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榜样。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④成语中名词作状语现象
斗折蛇行——斗、蛇: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分别作“折”“行”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状态。例“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唐?柳宗元《小石潭记》)
耳闻目睹——耳、目:用耳朵、用眼睛,分别作“闻”“睹”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凭借方式。
风餐露宿——风、露:在风里,在露天下,分别作“餐”“露”的状语,表环境处所。
日积月累——日、月: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分别作“积”“累”的状语,表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
土崩瓦解——土、瓦:象土块、象瓦片,分别作“崩”“解”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星罗棋布——星、棋:象星星一样、象棋子一样,分别作“罗”“布”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状态。
席卷天下——席:象卷席子一样,表动作行为的状态。
1、宾语前置句。
2、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现象在成语中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
3、特殊句式
㈠判断句
“……者,……也”或“……也”是古汉语中最常用的表判断的句式,而成语中却常用“乃”、“为”“
皆”“非”等虚词来表判断。如:胜败乃兵家常事、识时务者为俊杰、草木皆兵、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知之为知之等表肯定的判断;人非草木、非亲非故、答非所问等表否定的判断。
㈡被动句
文言文的被动句与现代汉语不同,一种是有被动词的,但标志不同,如:“见”、“为”等等。成语有“见欺于人”、“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为今用”等;另一种是没有被动词的,如“蔓草难除”等。
㈢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成分很多,成语也如此,如:
放之(于)四海而皆准、欲速(则)不达,狗尾续(于)貂,沧海(之)一粟,引(之)以为戒,欲速(则)不达,亲(者)痛仇(者)快,束之(于)高阁,,流芳(于)百世。
综上所述,古汉语的各个知识点,大都不乏成语用例。成语具有简洁精辟、信息量大、易于记忆、便于提取等特点,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因而在帮助学生记忆和使用文言词语意义和语法规则时,作为一种互相印证、拓展补充的教学辅助手段,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不但有利于文言文的学习,还可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参考文献:
1、《成语与中学语文教育》葛秀娟《宁波大学学报》2003年 8 月
2、《成语与中学古文教学》360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