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逻辑故事:偷换概念与转移论题

(2015-11-07 11:20:32)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高中语文语法修辞逻辑

你会了逻辑学就不会被骗了!

有一个旅行者经过长途跋涉,又渴又饥,步履艰难地走进了一家酒店。

“老板,请问夹肉面包多少钱一份?”

“五先令一份,先生!”

“请给我拿两份”老板给了旅行者两份夹肉面包,

旅行者又问:“请问,黑啤酒多少钱一瓶?”

“十先令一瓶,先生!”

“现在我感到渴的比饿厉害,我想用两份夹肉面包换一瓶黑啤酒可以吗?老板”

“当然可以”老板爽快的说。

老板收起了面包,拿来一瓶黑啤酒,旅行者一饮而尽,嘴巴一擦,然后背起背包就要离开。

老板急忙叫住他,客气的说:“先生……”

旅行者打断了老板的话,不耐烦的说:“难道非要我在这里住下?”

“不,先生,您还没有付啤酒钱呢?”

“我不是用夹肉面包换的吗?”

“可是面包您也没付啊,先生!”

“我没有吃你的面包,为什么要我付面包的钱啊?”

“是啊,他没有吃我的面包。”老板想,一时竟找不出对方的差错,听任旅行者扬长而去。

在这则故事中,旅行者犯了“偷换概念和”“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所谓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中途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或外延,使之变为另一个概念,或者是将相同的概念混为不同。

所谓转移论题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所要论证的论题抛在一边,而用似是而非的论题取代了原论题。

上例中,旅行者把“没有付钱的夹肉面包”偷换为“已付钱的夹肉面包”。从而用面包兑换了啤酒。又把“用面包兑换到的啤酒”和“用来兑换啤酒的面包”这两个相同的概念(由于他们是等价兑换,在此应视为相同的概念)混为不同。这样一来,当酒店的老板要求付款时,他就能够“顺理成章”把话题从“没付钱”转移为“没吃”,从而达到赖账不付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